一问三不知 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是什么

一问三不知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一问三不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问三不知的解释

【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解释】: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一问三不知的造句举例

1) 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2) 有的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问三不知。

3) 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4) 此人一问三不知,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5) 那是国民党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6) 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7) 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8) 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9) 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送您12字必胜箴言:大方得体,胸有成竹,坦诚相见。此次应聘,您定能顺利过关。

10) 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11) 小姑娘却是一问三不知,眨巴眨巴着眼睛,小脑袋一歪,很是迷茫的拉着萧逸。

12) 琴萝也是一问三不知,只是无奈的耸了耸肩,说道。

13) 靠果然和小说里的一样,一问三不知!

14) 黄龙继续摇了摇头,果然是一问三不知的类型。

15) 金发美女摇了摇头,果然她也是一问三不知的类型。

16) 九月却一反对万事皆是运筹帷幄的常态,一问三不知,最后竟然要让旦飞扬带着她也近遗迹去长长见识。

17) 李慕闭口不言,就那么站着不动,索性来了个一问三不知。

18) 贴身书童近来老往别人府上跑,问他话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不明白了。

19) 第一次是去日本,导游是当地的一名中国留学生。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20)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我曾经的那个班就有,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非常的知道,如果你问她其它地方,她会是一问三不知,头晃得像一个拨浪鼓。

一问三不知 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是什么

21) 敲开门时,想不到堂堂的“党国领袖”,正在伏案为贺国光(贺国光)誊抄文件,再请示“勘乱”纲要细节,何云竟急红了脸,一问三不知。

22) 啥都记不住了,除了自己的名字外,为什么会在这里,家里还有什么人等等这些问题一概是一问三不知。

23) 这不是明摆的嘛,一定是这件破事的后果极其严重,才让这些平时天老大我老二惯于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的高官们如此心急地发安民告示。

24) 虽然有人提出为什么一向生存在森林深处的剑刺凶狼会突然出现在这种地方,但看我一问三不知的迷糊样,又想不出什么更为合理的原因后,便也没太过追究。

25) 实在是因为东西不在吴县,又怕说出来两位大人会迁怒我们家中妻小,所以索性一问三不知,只说未曾见过,以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46061/976207932.html

更多阅读

一位秀才进京赶考的故事|哲理小故事 三个秀才进京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 德鲁克最经典的三本书

德鲁克的经典三问组织不能只依赖天才来运作,而是必须依靠“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企业不能单靠“坐而言”,而是要能“起而行”,因为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乃在于行,唯有通过行动达到有效的实践,才是企业精神成功与否的有力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标签: 论语思想史上有些意义深远的观点,不一定是以长篇大论的形式,或者是在庄严圣洁的殿堂发表的。有时候,一些日常性问题或者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感慨,也可能导

声明:《一问三不知 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是什么》为网友想到骨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