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论语》中睿智的人生经验,穿越千古沧桑温暖着我们,光芒着我们,照亮我们心中的暗夜。品着孔子,微笑中受益的心智再次开朗,让我们不断有勇气解剖自己,征服自己,超越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欢迎阅读!!!!!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篇一

有一句话好像是说:你不说我还明白点,你一说我倒更糊涂了。读于丹的《〈论语〉心得》就有这种感觉。

本书封面上有一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实话我对《论语》是一知半解的,但对作者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点纳闷,《论语》的真谛就是这个?我上学的时候老师怎么就没讲过?书很薄,很快就看完了,有几个问题还真想请教一下。

第一,作者在第一章中举了颜回虽然贫穷但能够自得其乐的例子,然后又说:“这样一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使我们历史上又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并以此来说明安贫乐道的道理。我以为在这里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是不合适的。我们都知道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安于贫穷、好好学习,是为了以后有所成就,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而陶渊明是因为看不惯当时腐朽的社会而采取的一种乐天安命的消极避世思想,《桃花源记》就是例子,他更多的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因为“儒家思想的传承”。在历史上,儒、道两家向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此混在一起来说明《论语》的真谛好像是不合适吧?再者,作者在本书中摘录的第一则《论语》语录是:“子曰: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ˊ”,以此来说明“天地人之道”,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天道自然”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其实“天道自然”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是很难与孔子扯上边的。当然,我不是说于丹教授儒、道不分,而是她如此模糊的谈自己对《论语》的感受是对大众的一种误导,也是不应该的。

其次,关于对“中庸”的理解,作者有一句话说:“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和谐”二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讲课嘛,讲究与时俱进,这种联想是应该很正常的。这句话给我的感觉就是,现在所说的和谐社会其实就是过去的“中庸”之道,因为作者对中庸的理解是正面的,我想她所要表达也是这么一个意思吧。我所要说的是,中庸与和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如此僵化不可救药的理论和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理想社会联系在一起,也太不和谐了吧?我们可以说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不能说要努力建设一个中庸的社会不是?

作者读《论语》还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当然这是对的,孔夫子“循循善诱”的做法我们都是知道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批评现在一些老师的理由,说他们声色俱厉,经常指责学生,境界不高。要知道孔夫子也曾因“宰予昼寝”而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现在“昼寝”的学生可谓多矣,如果都像孔夫子那样批评他们,是会出问题的。当然更不能因为这句话而断定孔子的境界不高。

作者还对孔子的“仁”推崇备至,说它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鄙视劳动的人能有多少“仁爱”之心?相反,对于儒家思想同样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礼”,作者却轻描淡写,一“嘴”带过,也太厚此薄彼了吧?我认为,不论是虚伪的仁,还是繁琐的礼,愚蠢的忠,还是腐朽的道德观念,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是束缚大众思想的枷锁,孔子所推行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并不像于丹教授所认为的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孔子给人们特别是女人们带来了多少幸福,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

我没听过于丹的电视演讲,但就书本来看,感觉逻辑不强,语言有点混乱,看上去条分缕析井然有序,但就像把鱼和蚂蚱穿成了一串,让人很不爽。更不爽的是易中天教授写的序。序很短,但很罗嗦,例如他一再提到“孔子是灰色的”,难道说历史上的人物除了美女妃嫔之外,其他的也都是五彩缤纷的?难道李白是白色的?包黑是黑色的?宋玉是透亮的?呵呵,我只知道贾平凹是个画手,没想到易中天对颜色也这么感兴趣。看看这篇序的结尾吧,是这样写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我不知道大家读了这段序有什么感觉,但我知道,我读了之后今天晚上就很难入睡了,我五岁的女儿那天看电视时突然冒出来一句话说:“瘆死我了!”我也不知道这句话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但我知道,它能够很好的表达我此时的感受,哈哈,开玩笑的。

最后需要说明是,读这本书其实有很多收获,只是因为篇幅的原因,不能一一叙述了。孔子有句话说:“见贤思齐焉。”二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授,我一定要谦虚谨慎,好好学习,深刻自省,切不可自以为是,混淆是非,这也是读这本书的心得之一吧。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篇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众多人中,家家也都有本难念的经。那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

《论语。颜渊》有录: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称自己名为商,劝导司马牛说,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都由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说,人首先要能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问天问在,这样只能加重你痛苦。其次,要尽可能用自己所做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那就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错过星星了。”一种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少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生命的质量。比如:当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吸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二氧化碳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既然生活中遗憾不能避免,那么如何对待遗憾的心态和方式就尤为重要了。这里也就是我写这篇博客的中心意义,那就圣贤们早就在千年之前用文字告诉我们,无力改变事实,却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那就是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所有儒家理论的核心无非常三个字:仁、智、恕。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放得下,就是恕。你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什么人最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已及人地,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所谓拿得起放得下,除了仁、智、恕外,还要有“勇”,有大勇。如此,内心有约制,得失在心中。一切苦难均可以笑傲。

《论语。宪问》记载: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要做到让内心真正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清身外之物有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称为:“鄙夫”。

《论语。阳贷》中有录: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出,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鄙陋的人。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划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论语。公冶长》所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君所众知,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很率性,对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孔子有次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是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云了。到时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到这话很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论语。阳贷》中,子路师:“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无勇而无义为盗”意思就是说子路真去问老师:“君子应该不应该崇尚勇敢呢?”孔子说,君子崇尚勇敢没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乱犯,一个小人会以勇敢沦为盗贼。试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杀人越货,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这种没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而这个“道”“道义”却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

《论语。里仁》有记:子曰:“以失约之者,鲜矣!”意思正是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假如一个人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更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苏轼曾在《留候论》中论过这种勇敢,并称其为“大勇”。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论语》中,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要经历千锤百炼。

于丹说,其实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如果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能提前感悟到四十、五十的境界,已经建立了明晰的内心价值系统,已经能把社会给予的压力变为一种生命反张力,已经可以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淡定从容,那么我们说,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因此,《论语》中睿智的人生经验,穿越千古沧桑温暖着我们,光芒着我们,照亮我们心中的暗夜。品着孔子,微笑中受益的心智再次开朗,让我们不断有勇气解剖自己,征服自己,超越自己。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篇三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回顾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也会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与家人因琐事产生分歧、和家人闹矛盾,工作中与同事有时会产生摩擦,与家长产生摩擦,面对不如意的学生会生气…看过《论语》心得让我明白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烦恼的同时自己也很苦恼。让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45061/330404563.html

更多阅读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心得一:读论语心得体会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

读论语心得体会 小学生读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论语流传至今,这位清廉的圣人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各种礼节、学习方法、交友之道、处世之道等,他从7个方面将这些写得淋漓尽致、由浅而深,而且适用现代社会,会给我们以启发。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生读论语心得体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论语心得体会作文

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教师论语心得体会作文,欢迎阅读!!!!教师论语心得体会作文篇一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

学生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

读论语心得体会3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500字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

声明:《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为网友请内心温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