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论文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这个信息化工具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篇一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而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方法不符合该课程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证代考,并提出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红琴(1969- ),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白林如(1957- ),男,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32-02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已不是“零起点”,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搞好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是现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计算机操作已非常熟练;有些学生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在上机实验课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放在玩游戏上面,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不用心学习,甚至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而基础差的同学又感觉学习吃力,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首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灌输,没有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忽视了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次,对学生实验的要求管理不严,包括实验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实验中的因材施教、实验结果的检查和考核等,学生上机实验时没有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个个任务,引出知识点,使学生明确目标,把繁琐的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讲解,直接看到理论知识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随堂实训中,学生借助提供的实训素材,仿照教学任务,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学生在“学”任务;每章通过一个综合的任务,教师先讲解制作的过程,让学生参考综合任务,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制作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做”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掌握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技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面向实际应用,适应企事业需求,在企事业单位顶岗,真正实现了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2.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理念。信息素养能力是新世纪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能力之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是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基石,是将来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高职阶段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即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技能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学好本课程能促进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本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之初补充信息检索技术知识技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为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与课程知识技能教学做好准备;在每章学完之后,结合教学内容、新技术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提出信息检索任务,先由学生独立检索,然后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使学生跟踪课程新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重点章节学完之后提出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仿照任务,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进行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和表达,结合课程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学生提高了信息素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3.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环环相扣,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随堂实训时,学生借助课程网站上的实训素材,仿照教学任务操作练习,掌握本节课的实践技能;其次,每章学习结束后任课教师安排综合实训任务,要求学生自选主题,从互联网上搜集素材,仿照综合任务,运用本章的重要操作技能,制作作品,以达到每章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课程结束时,综合运用本课程中所学技能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之后,能够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使用本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标。

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起点高低不一,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性的分层方式。

对布置作业分层。作业可以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所有学生首先都做基本练习,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基本练习完成之后,再做拓展练习。

在辅导过程中分层。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后进生,多加辅导,让后进生不至于不会做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一般稍作辅导就可完成作业。对于优等生,一般不用辅导就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完成得比较早,可以再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样,对于优等生,也不至于作业完成之后没事做,而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上,防止厌学情绪。这样就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使入学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基础差跟不上而消极、厌学,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至于使基础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放弃学习和提高。分层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证代考,考证促学。由于科技的发展,专业的细化程度加深,出现了各类资格证书。大学生们学习期间既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又要忙于各类取证考试以获得社会的认可。以证代考把考证过程融入教学当中,既激励学生求学兴趣又促进学校教改与市场需要接轨。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证考试。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等级考试要求深度融合,学生学习完课程后,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可以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别从教学和考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任务驱动、分层教学、以证代考,并提出了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理念和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总结新的教学经验。只有经过不断的改革和不断的探究,才能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有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廷轩,高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2]王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3]龚莎,吴瑛,齐波,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2011(3).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篇二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应用性,显著的学科知识综合性,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等特点,因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院校需不断改革,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然而,在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调整、改革与完善。笔者,结合实践探索,提出了有关改革思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 文化基础 改革思路

(一)根据测试水平,自选修读方式

在计算机基础能力上,往往是参差不齐。这无疑添加了教学难度。若教师采取同一教学模式,则难以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因此,这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可创设计算机基础水平的测试题库,让学生于开课之前向院校提出申请,以测试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依据实际情况来选修读方式:测试后,已把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会基本操作的学生,可免修理计算机论课与上机课;测试后,对基础知识较为了解,而不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学生,可免修计算机理论课;对那些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则需详细地学习整门课程。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有些软件的基本操作上,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因而,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对知识逐项讲解,而应突破书本。由于计算机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而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应不断更新,让学生通过对某一软件的学习,而繁衍至有关软件与流行软件的把握上,以培养学生的新技术思想,提高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如Windows操作系统讲解时,教师不但要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还可添加其他操作系统知识,如Unix、Linux操作系统等。又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时,教师可基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上,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可以把握多个版本的Word处理软件、WPS文字处理软件以及Office系列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与操作。另外,教师还可联系书本知识,添设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使用;计算机病毒的最新防治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应用等等。

(三)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较强应用性的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相关问题或任务有机结合,以问题或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学习求知欲,让学生在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如学习Office系列软件后,老师可事先编拟题目,有目的、有针对地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格式要求以及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过有关软件,根据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具有综合性知识与设计性的任务,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同时通过网上资料查阅、相互交流等方式,设计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同时,在知识总结与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以及自学能力。

(四)强化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才可发现问题,才可巩固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却不重视上机课,在上机课上一般玩游戏、看网页、聊QQ,亦或简单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采取一堂一练的方法,提出学习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每一堂理论课之后,教师可精设有关的计算机实验内容。同时,没实验均有其对应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操作提示以及实验步骤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进度来完成任务,然后以邮箱形式提交实验成果以及实验小结。此外,老师还可将全部的实验内容整理其上机指导手册,以便教学需要。这样通过实践训练,不但将学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相衔接,还提高教学效率。

(五)多样化考核形式,重视能力检测

以往考核方式通常是以理论为主,导致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学生往往是对理论知识加以死记硬背理,单凭学习成绩难以反映他们的真实应用水平。所以,为了增强与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院校可采取如下方式。第一、构建考试试题库。其内容覆盖书本内容,题型除了填空题、选择题之外,更应包含实际操作题。同时,这一试题库为同学全开放,让他们可在网上操作练习。第二、通过网络考试系统加以考核,随机生成试卷。第三、总评成绩考核可以将平时实验成绩(占总值的20%)、网络系统测试成绩(占总值的60%)、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成绩(占总值的20%)相结合。这样,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成绩,有利于学生加深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整合网络与传统教学,增强教学交互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活,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因其独特优势而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如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多媒体化的内容形式、个性化与自主化的内容选择、交互性的学习过程等,这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但可以复习已学知识,还可超前学习,并可以从网络上得到所需信息与资料,亦或网上寻求帮助,亦或网上帮助他人,亦或网上作业练习与作业提交等,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可整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教师首先将课程简介、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等上传至网上,以让同学自学使用。其次,老师网上进行作业发布,而学生则网上作业提交,师生于答疑室相互交流,亦或学生网上测试等。

总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课程,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又处在不断发展与更新状态中,因此,若想适应社会发展,院校也应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等,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篇三

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研究

[摘要]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暴露出一些弊端,针对我院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及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案例教学 基本模块群 选学模块群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教学大纲中规定,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非计算机专业必须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各个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作为以实际动手能力取胜的教育方式,必须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上做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针对我院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及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一、模块式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重组教学内容。

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成基本模块群和选学模块群两大部分。基本模块群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微机操作系统基础模块(Windows XP)、OFFICE 2003基本应用模块(WORD 2003模块、EXCEL 2003模块、POWERPOINT 2003模块)、Internet基本应用模块。这些都是高职学生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的内容,选学模块群包括多媒体软件选讲模块、OFFICE2003高级应用模块、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数据库Access模块等。

基本模块群里的模块每个学生都必须会,而选学模块群是为学生提供提高和选择机会的,供学生选择。设置选学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在选学模块的选择上,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专业选择。例如,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应该选择多媒体软件选讲模块,管理、会计、物流专业的学生一般应该选择数据库Access模块,文科专业的学生一般应该选择OFFICE 2003高级应用模块,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一般应该选择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当然,每个学生不一定非得这样选择,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也可以一个学生选择几个模块等。这种模块组合的方式既能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求,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二、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法

即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打开一扇计算机的“视窗”。让学生能看见“窗”内的风景。激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其中的无限风光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寻。

老师可以把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设置成研究性课题。每班几个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研究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档,演讲演示文稿,并且在上课时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下课后负责疑问解答。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这种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创新的空间,同时更多地提供师生交流的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选学模块群就适合用ISAS法去完成。

三、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不同于Photoshop、CAD、VB等专业课程教学,它具有知识点多而内容讲解相对较浅的特点。上课前,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搜集与该课程有关的经典的案例,上课时先演示案例,再介绍案例的制作以及相关的知识。这种讲案例后再传授知识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效果往往不错。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长期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现就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模块群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通常放在教材的第一章,但内容相对枯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讲解该章内容时,可以将学生直接拉到计算机拆装教室上课,老师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拆装案例讲解,学生通过实际的拆装,使其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有一个直观认识,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微机操作系统基础模块(Windows XP)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安装好的计算机运行一次,看看安装是否可靠、正确,若没有问题,将直接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设计一个具有个性化的桌面和个人文件夹系统。桌面内容包括创建及排列各种图标,设置任务栏,定做开始按钮,设置屏幕背景图案、分辩率、屏幕保护程序,设置打印机、音量等;创建个人文件夹系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姓名、用途等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管理各类不同文件。包括文件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隐藏、属性设置等。

3.OFFICE2003基本应用模块之WORD2003模块

浅谈计算机论文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

对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部分,可以利用WORD制作个通知、做个广告、报刊排版、制作板报或者个人简历等。设计中可以包含图片、表格、水印、页眉页脚、页边距、动态效果、分栏、色彩、文本框等组件或效果,然后跟学生一起逐步详细讲解案例设计中实现的方法等详细信息,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OFFICE2003基本应用模块之EXCEL2003模块

对于Excel模块,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统计案例。一般来说,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成绩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在教学中提高成绩,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认真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算出与之相关的一些数值,像每一个同学的总分及班名次、级名次,各科分数的平均分,各科的优秀率及及格率等等。从而把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自己应用Excel去分析、处理。

5.OFFICE2003基本应用模块之POWERPOINT2003模块

对于PowerPoint模块,可以设计一个演示文稿典型案例,展示自己及所学专业情况。要求设计中包含介绍幻灯片母板、配色方案、背景、动画、多媒体、图表、链接、组织结构图、放映等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演示文稿案例讲解,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更顺利地制作出演示文稿,快速掌握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的各项技术和技巧。

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避免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另外,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研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或师生互动等方式的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进而获得全面发展。

高职学生正准备从学校走向社会,其思维正是远离平衡状态的耗散结构。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头脑的全面开放,使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从而广泛有效地从各种渠道摄入更多的信息。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这个工具,并将它“顺手”的使用才能对其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产生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永战,杨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外教育研究,2008,11.

[2]高希德,《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的做法与体会.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有关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推荐: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浅谈论文

2.浅谈计算机智能研究论文

3.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4.浅谈计算机应用管理论文

5.浅谈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论文

6.浅谈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44861/601163784.html

更多阅读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 浅谈网络协议安全

如今互联网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很多人也对一些技术很感兴趣,那么你知道浅谈网络协议安全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浅谈网络协议安全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浅谈网络协议安全:我们就从wep开始谈吧。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些事,比如密码算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影视制作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影视制作作为影视产业的核心环节,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对当代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影视制作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浅谈影视制作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艺术与

声明:《浅谈计算机论文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研究论文》为网友他姓鹿他叫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