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1:七旬大爷种葫芦作葫芦画工艺品

在红旗河沟附近一个老小区的七楼,还没进门就能看到三个繁体字“葫芦居”,看上去古色古香。开门进来,客厅有如重庆人传统的堂屋,不同的是,两侧的架子上摆着葫芦造型的各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中,有画了钟馗、孔圣人、弥勒佛的葫芦,也有各式造型的茶壶、酒杯,还有重庆特色的坛子、罐子,甚至还有茄子、七星瓢虫等不拘一格的成品。这些工艺品的上面,无一不是字、画,透露着主人的独具匠心。

在两排葫芦工艺品的海洋之中,一个有些谢顶的老人坐在一侧,有一种“大工匠”的味道。

这两排葫芦都是他的,几乎每一个都出自他的手:亲手栽种、亲手摘下,晾干后又亲手一点点烙出纹理、画上画、刻上字、摆出来。这个“葫芦居”也是他亲手打造,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的心血。他的名字也与”葫芦”里的一个字谐音,他叫卢怀志,今年72岁,这里是他经营了十年的“秘密基地“。

儿女都有了各自的家,老伴在大剧院附近帮儿子带孙孙,原本老卢也准备搬出去,但是他对葫芦的爱好让他不得不跟家人“远“一些。“我的烙铁、燃料这些,小家伙一弄就出事,我也‘搞不赢’他,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小天地’!”老卢说,他曾把老屋出租八个月,但后来还是决定自己住,这里平时就他一个人,每周再去儿女家团聚。

卢怀志老家是垫江的,年轻时他在政府当过秘书,后来还在乡镇、农委、丝绸公司等单位工作过,对于观赏农业等更是熟悉,退休后曾帮一个景区专门做观赏瓜果,“算是小半个专家“。此外,做丝绸贸易有时候还要出国,在退休前,他“就是个不消停的人”。

59岁时,单位效益不好破产,一直忙碌的老卢突然成了“闲人”。偶然的机会,老卢在电视上看有人做葫芦的工艺品,一下子来了兴趣。“我是搞观赏瓜果的,晓得葫芦的特点,这个东西可以百年不烂,有意思!”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十年。

“要弄好一件东西,只要你肯用心,就没有难事!“卢怀志说,自己用烙铁在葫芦上刻出纹理,再在上面画画题字上色。最开始的时候,他老是烙坏葫芦,“一烙一个洞,只有熟能生巧,才慢慢用劲自如”。老卢告诉记者,十年间,他烙坏了四五十把烙铁,现在有数以千计的葫芦工艺品。

最开始的时候,老卢的葫芦全部来源于亲自种植的,“跑回垫江老家种,近两年干不动了才委托亲戚帮我种,给点肥料钱,甚至有些都不收钱。”每年的三月,他播下种子,渐渐长出藤蔓、结出葫芦,到七月底基本都可收获,此后还要在阳台上晾晒至全干。

之后,老卢会“因形赐艺”,给出不同的造型、图案,对于一些破了、残了的葫芦,他还会同其他葫芦组合起来,做成让人意想不到的造型,例如“胃”、“鸳鸯”、“夜壶”等。

这么好的葫芦,有没有人想来买呢?对此,老卢表示:“一概不卖,伤感情。这是我的心血,可以送朋友,但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评价呢?”前不久,老卢还把自己的360件葫芦工艺品捐给了綦江的“乐天花谷”景区,专门在景区设立了个“葫芦馆”,供游人观赏,有文人还为他写了《葫芦赋》。

写下这篇赋的人叫熊黎明,此前是垫江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他很喜欢老卢的“葫芦”,称赞其“传承葫芦文化,载书画于壶表,流情韵于厅堂”。现在,像熊黎明这样的“葫芦道中人”会推荐朋友来老卢家里饱眼福,老卢每周都要接待两三拨这样的朋友,他也乐此不疲。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2:大学生回乡创业种多肉植物年入百万

出生于198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12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回到缙云老家后,翁杰先后经历了家族企业缙云县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产,为还外债疯狂接单锁具抛光加工的落魄经历。

2013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袭来,由于锁具抛光加工产生粉尘污染,翁杰也不得不停下,那时他仍欠账20多万。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还要继续吗?

“工厂倒闭后,我负债30万元,虽然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坚定了要创业,要翻身,证明给自己也给别人看。”翁杰说。

翁杰根据家乡多山、多竹林的特色,开始摆弄各种石制品、竹制品,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网店。各种新奇的根艺花盆、石头花盆、竹子花盆等手工花盆一挂到网上,很受爱花人士的喜欢,订单接二连三飞来。

在网店卖花盆、花瓶,翁杰常常会拿些花花草草当拍摄道具,多肉植物也在其中。翁杰发现,光顾网店生意的顾客除了购买花盆、花瓶外,还希望连带多肉植物一起购买。顾客购买花盆后,也大多用来种植多肉植物,而且搭配起来非常好看。2014年春,经过慎重考虑后,负债30万的翁杰,又向亲戚借款10万元,大胆建起了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当时欠有外债,又摸不清整个行情,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翁杰说。大棚里种植的多肉植物,搭配石头、竹制器具,再在植物根部铺上铺石、黄金草等,一个创意多肉盆栽跃然眼前,价格也比单买器具多了好几倍。

为了学习多肉植物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翁杰花费2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上海、云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多肉种植基地,并且带了大量种苗回到了缙云,建起了2个种植大棚。

品种引进后,就是种植技术的问题了。因为不懂多肉的习性,去年冬天冻死了一批夏天品种的多肉,今年夏天又热死了一批冬天的多肉。“虽然代价有些惨烈,但通过自己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就是实在的经验。”翁杰说。如今他已基本掌握了各个多肉品种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做出名堂后,他又向银行贷款8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现在翁杰的农场面积近30亩,种植大棚20多个,多肉品种600多个。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由于大多生长在沙漠,长时间吸收不到水分……”提到多肉植物,翁杰说得头头是道,并带着我们在大棚里逛开了。

虽说多肉植物比一般的植物易养活,但翁杰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买的2000多株幼苗,由于对它们的习性不熟悉,很多还没长成就枯死了。翁杰便在网上遍访名家,向种植大户取经。比如,玉露等品种需要阴养,不能晒太阳,他就在大棚外面再加一层黑色的遮阳网;林赛、卡罗拉等品种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很高,他就在配土时多加一些颗粒物……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翁杰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个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翁杰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和朋友们分享养“肉”心得,还不时地“晒”一下自己的“小新宠”。

对于自己的创业路,翁杰信心满满,“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拥有大批粉丝。“我也在淘宝上‘试水’,市场反映很好。不到三个月,淘宝上的销量就做到了三颗皇冠!”翁杰对创业鱼(微信号:cyy2022)介绍说,现在虽是淡季,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

“多肉”的销路完全不是问题,但是缺乏资金流转却让翁杰觉得很棘手。

缙云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在了解到翁杰的的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送政策上门,并且鼓励其创业。“现在大学生创业,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比如:一次性创业补贴、大棚的场地租金等,我们还提供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且给予全额的贴息。”就业管理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说。

有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翁杰坦言,自己又多了一份信心。“现在创业虽然很苦,但我相信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翁杰的大棚内培育的多肉植物品种也已越来越多,达到了600多种,价格从几元钱到几百元、几千元不等。“老翁农场”也从起初月销售2000多元发展到现在日均销售3000多元,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万多元的日销售额,月销售额达到了10万元左右,年收入将达到100多万元。

“老翁家庭农场”除了种植、并在自家网店销售多肉植物外,在农场里也设置了大大的多肉展销厅。每天周边赶来购买、进货的散户也是络绎不绝。“老翁家庭农场”不仅成为其他网店的供货商,同时也成为了周围部分村民就业的基地。

在翁杰的农场里还有一个大大的陶瓷体验棚。来往的客户可在陶瓷体验棚里动手制作陶瓷花瓶。经过烧制后,翁杰按照顾客的要求,搭配好多肉的品种,将作品寄送给顾客。“将顾客体验与购物相结合,更能引起互动和增加趣味性。这也只是在初步尝试阶段,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再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吧。”翁杰说:“我现在的产品主要销售方式就是批发和零售,批发客户主要是浙中南地区的花店和批发市场,零售就遍布全国各地了。预计今年销售额有200多万元。”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3:西双版纳种香蕉赚钱 年入千万元

秋天午后的云南西双版纳,气温仍然有28摄氏度。

迎着有些炙热的阳光,乘车从西双版纳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出发前往普者黑,在高速路上开30公里,从关坪下道后再经过20多公里乡村公路,便抵达了目的地——一片占地3000亩的香蕉园。

刚走进香蕉园,一位身穿天蓝色短袖衬衫、浅灰色西裤、棕色休闲皮鞋的年轻人便迎了上来。如果不是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位85后男生,就是这片香蕉园的主人、云南西双版纳东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东海。

“路上没人晕车吧?”还没等记者开口,姜东海就询问起大家。得到记者的“否定”答复后,姜东海松了一口气。他笑着解释说,这一路上弯道太多,曾经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朋友在路上被“甩吐”过。

29岁的姜东海出生在合川农村。2006年读完高中后,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仅有的500元钱,独自一人南下广东佛山,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在佛山一家小型电器厂,姜东海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产品质量管理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元。凭着踏实肯干,一年多后他成为部门主管,工资也涨到3000多元。

加班对姜东海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到了销售旺季,“朝八晚十一”的作息时间不时会出现。

虽然是电器厂的中干,但企业有限的发展前景,让姜东海提不起继续“往上爬”的兴趣。在外漂泊两年,思乡的情绪也越发强烈。2007年底,姜东海回到了重庆。

“香蕉在这边适合种植,这边的地也比较宽阔,所以就到这边来。”姜东海说,当时自己的亲戚在西双版纳种植香蕉,2008年初姜东海也来到这里,开始了二次创业。

刚到西双版纳的时候,姜东海在自家200亩的香蕉园里,干的是“打杂”的工作,除草、施肥样样都干,也没少碰到皮肤晒伤、脚被扭伤的事情。一年以后,看着当初的荒山坡变成香蕉林,盘算着每1元的投入变成2.5元的产出,姜东海觉得之前的种种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0年初,广西、海南等香蕉主产区大丰收,让往年不愁销路的云南香蕉碰到了“无人问津”的窘境。看着地里已经挂果的香蕉,姜东海有些犯难,“那时候头都大了,后来想起家里有个朋友,他在重庆的盘溪市场批发香蕉,于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

朋友的一个建议,“你可以自己把香蕉拿到盘溪来卖”,让姜东海动了心。他立即租了一辆卡车,将20多吨香蕉亲自运到了重庆盘溪水果批发市场,不到一天的时间便销售一空。除此之外,姜东海还和不少客商建立了联系,产品打开了销路。

如今,姜东海的企业在西双版纳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进账3000多万元。今年4月,姜东海在家乡合川区的中心地段,修起了一座可以同时接待180桌客人用餐的酒楼。这家酒楼有员工近百人,90%以上是合川当地人,“这么多年一直很想家,这也是对合川的一点贡献。”姜东海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44761/797172899.html

更多阅读

5q地带网址 5Q地带——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我认识5Q地带的几个主要创始人,也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后来通过网络慢慢了解、熟识了。今天2月份左右,我第一次见到5Q地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卢军。而现在,我和另外一位主要创始人郑奎成为了好朋友。同时也见到创始人李

青少年创业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推出青年创业成功案例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等7日在京举行青年创业经验交流会。本网从会上获悉,此前发起的“儒风泰山杯”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征集活动,最终评选出青年创业成功50个最佳案例和30个入围案例。  这些案例内容涵盖教育培训、网络科技、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分享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大学生自主创业选择什么样的比较重要。大学生创业案例很多,学到经验是

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

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有哪些? 有时候我们会被困难打倒,有时候会一蹶不振,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看一些能够给我们正能量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工创业成功故事篇一一个女人,12年资产从4

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看看那些回家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勇气,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民回家创业成功故事一:月季

声明:《农民工创业成功案例 农民成功创业故事》为网友都不值得你屈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