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环境艺术审美和设计水平的提高,生态设计在以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正逐渐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一:环境艺术概论论文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现在我们对于环境艺术概论的课程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对于一座建筑物所需的各种条件和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环境,艺术和建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本身就像人的五官,这样的组合是必然的,少了任何部分都会奇怪。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就是对建筑的设计。
一、建筑艺术的要求
建筑并不是随便搭搭建建就可以的,建筑也有它的要求,建筑,要适应自然,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建筑也不例外,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方面的三个要求,坚固、适用、美观。
(一)先来看一下坚固的必要性,坚固,这个是首要的,一座不坚固的建筑要它何用呢?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性,使用这样的建筑的人随时都有危险,它不适用于任何方面的使用,所以这样的建筑是不符合要求的 。
那怎么才能坚固呢?关于坚固也有三个方面的条件:材料、结构、和施工。
1、一座建筑物要想坚固就要考虑它的荷载能力,其中包括它的恒
载和活载,恒载,也就是它的自重,自身的重量这个是一定要承载的起的。活载,是建筑对包括人、家具、设备、风雪等自然力的荷载,还有地震裂度也是一条影响因素。这些都因地域而异,在地球上,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一个建筑标准。这么一来,使建筑坚固的材料就很重要了,它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要能承受得起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强度要大(2)重量要轻(3)性能要高(4)要易于加工。这样,有了好的材料并辅之以结构和施工,一座坚固的建筑方能成立。
2、结构的紧固程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坚固程度。用不同的结构建造的房子坚固程度不一样一个坚固的结构是很强大的,同样是一堆木头,有的就可以变成一座完美的宫殿,不用一块铁钉,风雨不倒,千年不朽,有的却虽有搭建却经不住轻轻地一碰,木头还是木头,材料结合了结构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这种结构上的技巧是所有建筑都必不可少的。
根据房屋重量的传递方式结构可以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承重墙体系和框架体系。承重墙体系房屋的重量是通过墙传递到地基上,这样整个房屋的重量就都落在承重墙上了,所以承重墙动都不可以动的,不可以拆掉装修。而框架体系房屋的重量则通过梁和柱传递到地基上,所以住了四周的墙其余的墙基本都可以装修,比如说一些商场和餐厅等这种需要变动的场所可以选择这种框架体系,实际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这些结构方式。
(二)建筑是人设计的也是给人使用的,要符合人类的需求才能实用,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合人使用,这是建筑的第二点要求,适用。
一个建筑物无论属于什么类型,都要满足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人对建筑物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深、通风、采光照明等一系列的生理方面的要求和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把满足人的需求看作是建筑设计的基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人的需求首先是生理需求往后依次是安全感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既要适合使用,又要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并不简单,所以这要充分的发挥设计师的才能,还要谨慎细心,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各种问题,并做好处理,使建筑合理有合心。
(三)最后一项就是美观了,美观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审美水平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同。
关于美观,在西方的主流分类中,建筑向来被归入艺术范畴,所谓五大艺术,是指建筑、雕塑、绘画、音乐、和诗歌,建筑居于首位。建筑的美观原则,实际上是指建筑的形象问题,用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手段,被称为语言,建筑形象需要通过以下语言来表达:
(1)空间
(2)实体造型
(3)色彩质感
(4)光影
对于一座建筑物来说,如果坚固是它的骨骼,适用是它的血肉,而美观则是它的灵魂。
总之坚固,适用和美观三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生活在现代还是古代,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人类对它们的追求从未停止。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艺术发展也非常的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过去的房屋设计、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硬件环境的设计,提升到现在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方面。这种设计要求的转变导致了我国环境艺术人才需求的增加。据了解,目前中国约有室内设计师20多万人,缺口达70万,按现有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培养速度,18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现在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环境艺术设计这个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说过:“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
城市环境艺术概论论文范文二:城市艺术概论
摘要:建筑通过对空间形态的艺术化塑造,形成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是建筑艺术面向公众表达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艺术化;公共;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 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
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看到狮身人面像,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2 城市建筑形态公共艺术化的价值意义
2.1 城市印象和文化标识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无不铭记着它的住民们在悠长的岁月中,在共同的经验与交流中所达成共识的那些思想、习俗、情感,以及动人的事件和故事。也恰是这些,铸就了一座城市的“活的历史”文脉和精神气质,并且将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而长远地影响着一座城市。城市的这种文脉和气质,常常可以被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明澈的感受到,成为他对一座城市的识别和情感记忆的重要部分。具体的看,当人们来到一座从未涉足的,或早已司空见惯的城市,它的车站、机场、码头、主要街道、广场、核心建筑群、剧院、商场及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空间,必然是引起重点关注和形象记忆的中心。那些充满艺术气质且形态突出的地标建筑,以及附着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各种装饰艺术等公共艺术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公共形象和精神文化。例如我们一提到上海,脑海中就立刻呈现出一个兼容并包的大都市的形象,东方明珠、金贸大厦„„
2.2 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是建筑艺术面向公众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在关注艺术表达的同时,更加关注公众,除了满足公众对建筑公共空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还要满足公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换句话说,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还是公众精神与文化的载体空间。因此,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还应以人为本,从精神文化的层次去设计以满足城市多元、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