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发展,却发展得满目疮痍;科学在进步,却进步得硝烟四起;我们的思想在更新,器官却身不由己:“你”字脱口而出却说不出真正的“我”。?
“我”是什么?是一种气度,是一份内省之心,是一股自信之气,是一派冲天豪情。?
遥想当年,那个立于囚车之中却昂首的青年,明知前方道路渺茫,明知黑暗即将笼罩他的世界,却仍意气风发,剑眉一竖,朗声诵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言辞铿然掷地有声,即使是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那话语的铮然。那一个“我”,又是怎样的有力,怎样的悲愤!?
而今天——?
“我”更多地成了“你”,即使是偶然迸发出的几个“我”也是那样的软弱无力。也许在这个社会,对他人,对四周,对世界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挖掘;也许在这个时代,“你”“我”早已殊途,“你”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这是一个“你”“他”被津津乐道的时代,这是一个自我缺失的时代。?
那些醉心于对四周说三道四的人们,恰恰是最可悲的缺失者。他们缺少了自我的认同,他们缺少了内心的挣扎,他们丢掉了自己应该得到应该关注的东西却徒劳地寻觅他物。?
“我”布满了自信的希望,而“你”却更多的是一种无声无息的臣服。迷失了“我”,生命又将何去何从??
世界变幻莫测,我们无从猜测。他人的世界终归属于他人,过多的将自己浸入他人的世界,自己心目中的家园必将随之瓦解。?
“我”的缺失,是精神的缺失,是生命的屋子漏雨的一角,在这里,我们失却了太多内心的声音。?
让“我”重新被拾起;?
让“我”重新发出响亮的声音;?
让生命回归于真我;?
让生命夺回自信;?
让“我”,再一次,释放万丈豪情!?
名师点评:?
该考生能巧妙地从“你”的流行切入来思考“我”的迷失,引出对这个自我在逐渐消逝的现象的思考,立意新奇独特,富有意味。应该说本文颇有文采,不乏机警之句。?
文章要求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应该更多地扣住“我”在消逝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仅提出“我”的消逝的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的所在(包括自我原因和社会因素),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考。因此在文章内容方面,前半部分的“我”的张扬写得比较形象生动,可文章后半部分缺乏厚度,有点空洞,“我”的缺失是怎样的,“你”的泛滥又是如何的,这些都没有充分展现,假如能用具体可感的画面描摹出来就更有说服力。?
在布局谋篇上,后半部分显得比较仓促,结构失衡,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也影响了这篇文章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