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授课中,总是有很多学员对常识判断和公共基础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有很多认识,有些人认为它们基本没有联系,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首先,它们是不同考试科目下的考试内容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而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常识主要考查目的是测出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而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出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党情、社情的了解程度、事业单位的基本知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和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前者更强调考查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而后者更注重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其次,它们的考查范围不同,侧重点亦不同常识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东西不会太难,需要理解的地方十分的庞杂,有时甚至需要一定的发挥运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常识判断考查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会知识、有能力、懂国情。而且常识考查范围也往往不止测查上述这些方面的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涉及政治(包括时政)、经济、社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法律、历史、人文、公文写作、地理、环境、自然科技、文学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需要进一步识记里面的多种知识点,加大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考查了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能力,综合能力考查力度相对加大。
理解它们的不同点,可以用例题来观察,以哲学为例:【常识题 例题】2014-吉林(甲级)-7.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80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
A.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
B.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
C.“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D.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
本题的特点是知识直接的理解性,也可以说成是言语理解,不懂知识点,亦可以做出来。
【常识题 例题】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这段话说明( )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
而这些公基的题型,需要考生进一步理解一些哲学基础知识,并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可以做出来。
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首先,都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依托,来进行考查的
不论是常识还是公基都是以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点为依托的,不管是常识还是公基都是“陈述性知识”,这一点上有别于逻辑判断、数量关系等公务员常见考试科目,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不需要过度的发挥,只需要“看见,并记住”即可,它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它的记忆过程是将新的知识融入进自己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进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输入,输入就应该不断的看教材,总结考点,然后以真题为主,进行练习,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点。
其次,都是笔试中的重要选拔合适人才的方法常识侧重于知识的广泛性,近几年考查的难度不断加大,考察侧重于大量的人文知识,如从前省考出现过的“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六亲不认”的“六亲”是那些?等等,这些人文知识体系庞杂,是实打实地需要用心用功,日积月累的。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一个人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体现其个人知识的广泛程度,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有百害而无一例,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也可以避开如法律、物理、化学常识过于专业,导致“片面”选拔人才现象发生,并能体现出公考对人才的选拔甄别之功能。
有别于常识判断,公共基础知识一直以来,以考查知识点细致为特点,考查的范围固定会出现政治、经济、哲学、人文历史、科技等,但人文历史的比重多年来一直较低(除非是专门性的事业单位,如社科院的考卷,人文历史比重非常高),事业单位选拔人才一般都要考“通用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其实质仍旧是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范围,在实际考试中,常识的考试范围往往要大于公基的范围,但是公基对考试内容要考查的深度要深于常识。复习公共基础知识知识,需要大量的投入时间,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要做到熟悉考点;进而大量的做市面上能买到的考试真题,做到题来即做,做完即会,不会接着熟悉知识,熟悉知识后继续做题,反复练习之后,才可以做到对知识点的了解,找到做题的“感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