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关于名人励志的哲理经典小故事都是非常适合我们在有空的时候看看的,那么名人励志哲理经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哲理经典小故事:孟非的人生不惑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细细回味,都是一段动情的岁月。孟非的《随遇而安》回顾了他40年的人生岁月,从“脑残”的童年,到严重偏科的中学时代,再到辛酸艰苦的临时工岁月,还有今天“风光体面”的主持人生涯,用“随遇而安”四个字作了总结。
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让任何一个词语的理解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随遇而安”可以理解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简单地满足自己、满足现实、不求改变,甚至是不思进取。也可如清朝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感叹的那样:“吾生有涯,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一生走过,回过头来,可能大多数人的感慨,不是随遇而安的一生,便是应该追求随遇而安的遗憾。
孟非的《随遇而安》该怎么去理解?孟非自己说出这本书不是为了励志,只是献给自己40岁的生日而已。但作为读者,至少对我来说,却读出了另一番意境。人都是历史的人、社会的人,很多时候看起来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实际上是社会选择了人生中的自己。“遇”具有随意性,往往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安”,但问题是如何“安”,不同的“安”又会导致不同的“遇”。
实则还是那一句话——机会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孟非中学的偏科,实则是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与潜力,让他从黑暗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做印刷工,在电视台打杂,当撰稿人,做记者、编导、配音、新闻栏目主持等,正是因为“安”,从来不执迷、不惘然,所以才把工作做得出色,从而有了后面的“随遇”。这对某些经常浮躁、抱怨怀才不遇、频繁跳槽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有启发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高中学化学,老师讲到环丙烷、环丁烷时,孟非问:“为什么没有环甲烷、环乙烷呢?”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说这是愚蠢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或许谁解决了,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到这里,我们也许明白了,爱因斯坦的话并不是对大众讲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爱因斯坦,只能在既有的世界里努力适应,做有限的选择,尽量优化配置。
如果孟非继续纠结这一问题,或许已经没有了今天的孟非。他顺应本心,淡定从容,转而孜孜不倦地去看他的《围城》。这种经历,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有,但我们却没有真正做到“安”,结果搞成了四不像。孟非后来的工作也大概如此,安心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副产品”也就自然出来了。现实中,大多数人也莫不如此。
孟非说:“人是那么复杂的,社会是这么复杂的,每个人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他(名人、成功人士)身上或许有某些点滴,有一些个案的东西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但是作为人的成功,参照他的轨迹,这是挺不靠谱的一件事。”是的,我们每个人的道路不一样,问题是能否真正做到“随遇而安”。
生活的本质终究是平淡,平凡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够看清这一点,有自知之明,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平淡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走向成功、走向不平凡的选择呢?孟非在书的自序中说:“如果有人肯读完它并由衷地认为它很有意思,我只能认为,这是个奇迹。”很荣幸,我完成了这个奇迹,从今天开始,就像读书一样,随遇而安!
名人励志哲理经典小故事:文人的幽默
林语堂是中国幽默的倡导者和鼓吹者,他对幽默有一极其精辟的见解:“要是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派遣最幽默的领导人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给予他们全权代表的权力,那么世界上绝对不会发生战争了。因为他们幽默的智慧,会让会场充满风趣和情调,而不是剑拔弩张的争执。”林氏认为,幽默可以改变我们的文化生活,无论在政治、学术和生活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幽默是自信的艺术,让人在瞬间站到高处看自己、看世界、看命运,在嘲笑和自嘲中获得自信。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说着,鲁迅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
幽默也是求真的艺术,让人猛地进入荒诞、悖谬的死胡同,而后又在笑声中将真实还给真实。齐白石平时很严肃,不爱开玩笑。一段时间,弟子李可染不来看他,齐白石很生气。一天,李可染登门访师,齐白石倒趿布履门口迎接,故作陌生,颔首低问:“请问先生贵姓?”把李可染弄了个大红脸,慌忙谢罪。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必然幽默。老舍的《话剧观众须知》里,非常幽默地说:“如果你是楼上票一定坐楼下,楼下票一定坐楼上,这样剧场才热闹。”老舍用反语的方式,把上世纪30年代中国观众不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写得非常鲜活。人们读了以后就觉得再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了。
郭沫若有一次应邀参加漫画家廖冰兄的画展,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自称为“兄”?一同出席的版画家王琦抢着代为回答:“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叫冰兄!”郭沫若一听,说道:“喔!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名人励志哲理经典小故事:我就是敢于做梦
有一位美国老头,名叫谢尔登?阿德尔森,自小在贫民窟长大,因为敢于做梦,12岁以报童起家开始创业,打拼40多年成为全美第三富翁,74岁时财富一下蒸发90%,继续打拼再登富豪榜,这个老头的跌宕人生路就像过山车一样惊心动魄,却创造了世界上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有钱人,不能不说他既是不可复制的奇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
0岁:1933年出生,全家6口人只有一张床和一间房,挤住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处贫民窟里。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生计在家中干些缝纫杂活贴补家用。
12岁:在贫民窟长大的他,跟叔父借钱200美元,租下街边两个摊位,开始卖报纸创业,这一干就是8年。
20岁:结束在街头颠沛流离的生活,敢于做梦,不断发现并抓住商机,卖洗发水、剃须膏等给汽车旅馆。随后当兵以及考取大学学习公司理财,走出校门,做贷款经纪人、投资顾问和理财咨询师等职业。
30岁:前往纽约寻求梦想和发展,从事媒体广告业务。尝试无数行业,成为一名管理着500万美元基金的风险投资家,大到原子能源小到宠物商店成功投资75家公司。1969年股市大崩盘,他损失惨重,但很快抽身投资圈,进军房地产业。没过多久,他唯一的业务受到重创,房地产生意就此关门。在加利福尼亚一次由一家杂志主办的房展中,再次看到机会。次年3月主办第一场会展,全美国科技产品经销商闻讯而来,展览规模越办越大。
40岁:1979年他通过自己投资的一本计算机杂志,在拉斯维加斯创办计算机供货商展览Comdex,以100美元一个摊位的价格向主办地政府租赁展览场地,再以50倍高价租给展商,积累下巨额财富。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业蓬勃发展,Comdex展览会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展会。
50岁:迎来IT业黄金时代,人们无不想对Comdex展览会上最新科技产品一睹为快,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IT与财富英雄的演讲更是展览会吸引人的重头戏。8年后,参展商已达2480家,参观者超过21万。1989年,以1。28亿美元买下旧金沙赌场酒店,并建起美国首家由个人投资并拥有的金沙展览中心,以此转战并不熟悉的博彩业。
60岁:1995年被人称为“会展之父”,以8。6亿美元高价将Comdex盘给日本软银,此交易令他成为真正的富豪。投资15亿美元炸掉金沙赌场酒店。3年重建,占地63英亩,把它与美国最大会展中心相连,建一座堪称全球投资最庞大的集住宿、娱乐、博彩的“威尼斯人度假村”,确立了他在拉斯维加斯的富豪地位,并将博彩帝国延伸到亚洲,在中国澳门投资澳门金沙娱乐场,在新加坡建设滨海湾金沙酒店。
70岁:2003年身家超过30亿美元。不到3年,以每小时赚进近100万美元的速度,迅速拥有205亿美元,购买私人飞机14架,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飞机群。2007年财富上升到265亿美元,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在美国排名第三,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74岁登上人生最高点。
74岁:2007至2008年间,金融危机爆发,旗下金沙集团股价下跌,一年之间损失250亿美元,财富缩水超过90%。从谷底到顶峰花了40多年,从顶峰坠落却只有一年。但他从顶点跌入谷底后再次登上顶峰,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短短两年,他重新积累财富近150亿美元。2009年成为《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有史以来财富增长速度最快并成为全球最有钱的人。
今年谢尔登?阿德尔森将迎来78岁生日,他的左腿饱受神经病变的痛苦,走起路来只能靠一根拐杖支撑,但就是这么个老头依然敢于做梦:“总有一天我的财富要超越比尔?盖茨,变成世界首富。”然而,当被问及他的财富还差比尔?盖茨300亿美元,是否有兴趣回到从前的排位时,他的眼睛豁然发亮,最后这样回答:“为什么不呢?我就是敢于做梦才拥有今天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