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工程的发展历史角度论述了工业工程对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工程专业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业工程专业分析论文篇一
《 工业工程实学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实学创新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不利于实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著多因素,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字:工业工程 实学 创新
1 实学创新人才
1.1 实学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实学是指通过实践学习,它即是一种能力,同时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未来的工程实践面临工程技术的突破,人才需要具备分析能力,以达到实践目的、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平衡,需要创造力,以敏锐的直觉开阔的思路来创造世界;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的技术问题。一个工程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实学的能力,并能够在实学中获得大量的实践技能。
1.2 实学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业工程等综合知识的能力;(2)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3)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4)有应用各种技术和工业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清楚工程与社会间复杂关系。
2 工业工程专业特点
2.1 技术与管理的特殊性
2.2 拓展性
2.3 综合优化性
2.4 实践的创新性
3 影响实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3.1 课程设置缺乏综合交叉性
美国IE课程中工程类的课程处在主要位置,注重基础工程技术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管理与经济类的课程起辅助作用,而在我国IE教育课程体系中。经济与管理类及人文与社会学课程比例明显偏大,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太少,专业的特色不突出,
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课程设置面窄,不同种类的知识相互分离,综合性交叉课程还不多。这种模式下培养的IE人才知识结构不能完全融合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电子、材料、能源等多学科专门知识,难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
3.2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CAI等成为国外高校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上,采用了系统仿真、虚拟技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组建各种各样的工业工程实验中心和研究中心,如美国的MIT、哈维马德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中心,以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技术创新提供辅助性的服务,为工程教育提供一个高新技术的教育培训平台。而我国的IE教育多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注重理论性、系统性,专业性、知识性,缺乏结合实际的案例教学,综合性教学,辅以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缺乏多手段、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系统仿真和虚拟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缺乏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环境。
3.3 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环节中,学生“被动实践”成分多,“主动实践”成分少。被动实践是指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老师制定的,学生在老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老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多年来一直提倡的自主性、设计性实验越来越难以落实,生产实习的时间大幅度压缩,学生在实习中参观多而参与少;高校的实验课常常是学生在已制作好的装置面前检测一些已告知的数据。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4.1 改革目标一实践、创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实践,创新是工业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IE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必须服从这一目标,以推动各项教学工作改革。各环节之间只有配套改革,彼此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
4.2 改革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因材实教,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的力度,同时要增加工程类课程比重,淡化专业界限,发展交叉学科,构建相近专业公共基础课模块,将其余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个性拓展三个不同层次。通过必修课来保证学生达到合格要求,用增设选修课来提升学生知识和素质教育。均可通过学分进行考核。进行学科交叉,可灵活适应变化中新涌现的需求,既促进了传统性专业的提升与改造,又为逐步形成新专业创造了条件。另外,学生后两年的课程专业性很强,可采用增加设计课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课形式,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实学能力。
4.3 改变教学方法一变“被动”为“主动”
课堂教学努力创造“主动学习”环境,实践中进行“主动实践”。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分析模式,它强调的是:抽象学生、简化分解、追求确定性,个人独自工作等,这对于学习数理基础是必要的,但对于面向工业工程实际和团队工作等新的需要,对于培养现代创新人才,就不完全适应了。所以要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学到了什么”,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会用得怎样”的新观念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4.4 加强实践环节,
4.4.1 实验
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相关的实验设备,提供真实的人机操作环境,同时配备相关实验软件,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内容丰富的网络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践、诊断、设计的完整场所,增设系列化的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的专业课程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生产、物流、服务等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实施。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4.4.2 实习
学生实习包括校内和校外实习,要做到“内低、外高”,“内技能、外技术”的实习效果。即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初步专业技能由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在此基础上,再到公司、企业参加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实践。如技术革新、方案论证、管理训练、高技术操作等。这一般不全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可为公司、企业解决工程技术中实际问题及创造相应的价值。这样校外实习就会受到欢迎,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3 设计
课程设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选设计题目,注重到工程实践中选择那些与课程相关,大小适中的题目,课程设计中要随时融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毕业设计要尽量减少“闭门造车”,鼓励学生到生产一线做课题。要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综合性、先进性、适度性、实用性的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受到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经济分析,绘制图形等综合训练,采用“师工型”指导方式,即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与公司、企业的工程师共同承担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分析论文篇二
《 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在国内需求和高校开设的现状,阐明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应具备的能力。围绕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科学地确定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加强师资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工业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种旨在提高企业总体效率和效益,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以及优化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发展迅速,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工业工程这门学科的得到前所未的发展机遇,IE人才需求急剧增长。面对机遇,各高校纷纷设立IE专业,迄今全国已有l90多所高校设立了IE专业。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IE人才,取决于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也就是IE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不同,各高校要在激烈竞争的IE人才培养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确保高就业率,就必须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根据我校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我们围绕专业建设和办学思路对IE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了创新研究。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与培养目标
1.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装备制造业激烈竞争环境,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依托国家三维CAD培训中心、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优质的机械工程教学资源,综合机械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工程理论,将创新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潜力和人文精神等五个方面塑造,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人才,这既是创新教育的必然延伸,也为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内涵。
2.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具备的能力
为把成都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实地调研、参观许多典型的企业如东方汽轮机厂、成都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沃托玛腾机电有限公司等,也实地走访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另外网络查询学校有:Bradley University,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
基于上述论证,制定了专业建设五年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以及IE技能,拥有强烈的“改善”意识和“渐进创新能力”、懂技术懂管理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通过公共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经管类基础知识和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等四个模块,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和改善、生产制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IE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教学体系整体最优,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通修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同时,课程设置中增加跨专业的辅修课程模块,给学生自主选择机会以适应个性化的培养要求。
通修模块包括:思政类、英语、计算机类、体育等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
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协调好基础课、工业工程技术基础课、工业工程的经济管理基础课、工业工程专业课各课程比例的设置。加大对专业教育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将所有独立的课程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精选课程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知识陈旧,使讲授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2.强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育,突出思维能力(重点是智力因素和逻辑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如保证数学、系统工程、运筹学等教学质量,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等;保证工程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训练识、绘图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保证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训练程序设计能力等。
3.拓宽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IE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基本IE技能,掌握如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生产计划、质量管理中的IE基本方法和技能。
4.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动手环节,使实践教学达到53.5学分,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对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教学实验环节根据学科方向进行整合,以独立实验课程形式统一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验课,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工程训练环节上,除强化IE认识实习、机制生产实习、工业工程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直觉思维。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企业长期联系的实践平台,选择部分优秀学生从高年级开始就定时参加企业运行管理和规划管理,增强他们对先进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与系统的认知与参与,强化设备操作能力和产品制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5.突出渐进创新能力和理念的培养,强化基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加强人文和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形象思维和非智力因素;重视第二课堂教学,发现和鼓励具有创新个性的人才发展,因材施教。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业工程专业每门课程设置了课程小组,采用“协作教学”,即同一门课由不同的教师轮流教授。课程组依据培养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四项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自学与讲授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1.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
为了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将基本理论分为了解、理解和必须掌握三个层次;将方法与技能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明确重点和难点。比较简单的内容,采取学生自学方式。教师在课前介绍本章内容、重点和难点,并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的期刊和书籍、留习题,下次上课提问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点难点内容采取老师讲授方法,并辅之于实验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该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课程组查阅与课程相关研究及应用论文,同时将教师的实践研究内容整理,提炼出案例。在案例教学中,首先通过电子邮件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做成PPT课件,上课时各组派代表讲解,大家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适时提出有启发性或能够引起积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维。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3)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通过“启发输导,循循善诱”,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的目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4)鼓励学生上讲台
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配合、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过去授课时基本上是老师讲课学生听,无法体会学生听课的心情。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充分的准备,安排学生讲2学时课程,每次讲1个小时。为了讲好课,学生做了充分准备,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参考书,制作的电子教案图文并茂,非常生动,并反复研究和演练。讲课时十分认真,听课的同学全神贯注,积极配合。该种方式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2.在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制作了电子教案。在多功能教室中,用多媒体方式讲授课程内容、演示课程内容相关背景及应用案例等。电子教案信息量较大,内容直观、生动,通过视觉及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影像及软件技术。对于课程中难以理解又没有实验的内容,我们运用摄像技术拍摄实际生产过程,然后在实验室回放,进行分析改进;通过工业工程软件对产品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工程评价;
(3)利用教学录像及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搞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采取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采取的措施包括在职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研究、软件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通过自身积累,逐渐发展壮大师资队伍,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引进的师资应该能带来最前沿的学术课题,能够带来先进的学术意识,能够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求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选题时才能得到教师真正的有效指导,保证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六、结束语
依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思想,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成了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综合仿真实验室,同时也建立自己的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际动手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情况下,2009年第一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2010级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就达到了98.6%。其中,有16%学生考研继续深造,有多名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此外有众多学生进入富士康、TCL集团,美的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品质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等岗位就业。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思路,积累办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杨晓英.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2]杨维平.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4).
有关工业工程专业分析论文推荐:
1.浅谈工业工程系研究毕业论文
2.浅谈工业工程系毕业论文
3.浅谈工业工程相关的论文
4.有关工业工程论文
5.浅谈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