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市场经济主要规律。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调节规律 D、供求规律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指( )。
A、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 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简单劳动和社会劳动
3、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规范收入分配不宜采取( )。
A、取缔非法收入 B、清理不合理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
4、法是由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通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5、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 )。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之后
![公共基础知识冲刺 16年宁夏公共基础知识冲刺题及答案(2)](http://img.aihuau.com/images/c/06463004/4618043006464117628112.jpg)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之后
6、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先后定都于南京和北京,这个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6年宁夏公共基础知识冲刺题及参考答案1、【答案】C。点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市场流通的特有规律,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故本题答案选C。
2、【答案】B。点拨:劳动二重性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3、【答案】D。
4、【答案】B。点拨:法是由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它包括:(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5、【答案】B。点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6、【答案】C。点拨: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故本题答案选C。
看过“16年宁夏公共基础知识冲刺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