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感想?所谓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相对于过去的宏观调控手段而言。下面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得体会,希望你能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篇1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重大的创新性理论概括,总结了中外发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更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上,是为了解决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因此,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套用教科书中的理论,也不能简单比照别国的发展历程,而应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接的变化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不能认为仅仅经济增速发生变化就是进入了新常态。一些深层次的、趋势性的变化,是判断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依据。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需求不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趋势日益明显。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我国过去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中低端环节的国际分工,既是由我国工业化的基础、空间、任务决定的,也是由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国际市场的机会造就的。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加快,传统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我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依靠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过去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强,现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些变化既表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也表明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到了非转变不可的时候。

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

进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过多年努力,服务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对外投资迅速发展,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逐步增强。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表现。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这里面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矛盾既出现在需求侧,也出现在供给侧,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些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矛盾,很多是体制性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保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和逻辑前提。既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就不能沿用过时的发展思路、体制、政策、措施。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增大,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会错过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窗口期,增加以后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必须顺应新常态趋势性变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解决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问题为核心,除旧布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减少无效、低效供给,为有效供给腾出市场空间,从而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使我国经济在合规律的演化中行稳致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篇2

第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经济总量的大增,GDP年平均9%左右的高速增长已经不现实,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速度放缓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以往过度强调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理论体系和改革路径已难以实现适应当前国情,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策略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不良

反应。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的过度强调与干预,造成了民众“刚需”难以被满足的社会问题,同时对经济调整与提振的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2]

第二、逐渐失去劳动力优势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至少会带来三大后果: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二是由于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抚养比提高,储蓄率将会下降,推高资金成本;三是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带来“民工荒”等用工短缺现象。这三大后果直接导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降低。

第三、资源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要素资源的供给约束日益加剧,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类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是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石油、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进口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资源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高速发展路子,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中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3]

资源紧缺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挑战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增长已经经历过了两次探底。各个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政治、经济、地缘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加深,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当前,世界经济仍将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大幅回暖的概率较小,使得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

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分化严重。

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时,往往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容易忽视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以致出现经济与社会、城乡、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失衡和分配不公,结果出现社会危机或经济负增长、失业率提高、收入差距扩大等。一个经济体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制度变迁和政策转化,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那就可能出现增长停滞,导致经济和社会问题丛生。此外,在低收入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的两面夹击下,中等收入经济体极易被挤出国际分工体系,这种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会加剧经济增长的困境。

纵观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在巨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发展,完成经济的又一次腾飞,要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之路,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过去,我们过多地通过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特别是政府投资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有形之手”伸得过长。今后,我们要更加强调供求平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第二、去产能、去库存

过去中国的发展更注重需求端,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

组成。主要靠出口、投资、基础建设等需求方面拉动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动力的不足,国家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也着力于需求端,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主要包括钢铁、煤炭、房地产、纺织等能源、基础建设和出口类工业上。新一届政府意识到了靠经济刺激已经无法继续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寻求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是真正意义的去产能元年,中央施政重心从需求侧向供给侧倾斜,产能调整从控制增量向清理存量过渡。可能采取的措施:财政直接或间接补贴;清理不良资产;加快兼并重组;提高环保能耗等行业标准;打破刚性兑付;完善破产清算制度;建立产能检测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将过剩产能消化吸收,不给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去产能会给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一是关注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相关政策提振市场情绪带来的交易性机会,二是相关出清较快行业由于业绩改善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三是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就时,改良后的旧经济与新经济共振带来的新增长周期催生的系统性行情。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很多的资金和就业等问题,必须合理的疏通,更重要的是为资金和劳动力找到更好的方向。 一是通过改革加快培育各种创新主体,如创业者、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二是通过改革(如保障产权、减税、简政放权、放开价格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通过改革痛下决心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打破刚性兑付,退出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四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4]

尤其是创业和创新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

很多的产业都处于模仿和探索的阶段,缺乏更多的原创和高品质的产业。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为创业创新提供支持。

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有助于提升供给侧参与主体“质与量”,同时还对供给侧模式的完善和丰富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双创中涌现出一波又一波活跃的市场主体,让供给侧参与主体的数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催生出的新技术新思路,也在不断帮助供给的改善和质量的提升。此外,创新创业所带动的商业模式迭代,也为供给侧改革不断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打车软件为例,在通过效率提升改善了供给,同时还挖掘了市场中新的需求。

从供给侧进行改革遏制了之前投资拉动产能扩张的恶性循环,供给侧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一个过程,有些工作已经开展过一段时间了,影响改革进程的因素很多。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把困难考虑到前面,做好度过经济困难时期,迎接未来经济良性发展的心理准备。

>>>下页更多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的精彩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39861/893226609.html

更多阅读

外行谈战略,内行谈供给 供给侧改革座谈会发言

外行谈战略,内行谈供给。天天聊开战的,看看这篇文章,才能知道战争真正打的是什么了?1979年2月17日,我军发起自卫反击作战。1984年4月28日,我军夺取老山之战正式打响之前不久,14军40师,从攻占老山的4.28之战到敌7.12大反扑,直到84年

评"世行报告删除中国金融改革章节" 金融供给侧改革

评"世行报告删除中国金融改革章节" ----经济学不宜制约社会的制度世界银行(WorldBank)将其周三发布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报告删除了一章,并称该章内容在发布前未经该行常规内部审核。在被删除的这章里,世行曾呼吁中国采取紧急措施,改革该

供给侧改革与产业政策 中国茶产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

声明:《供给侧改革读后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读后感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得体会》为网友男勇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