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

在人家交往中,每个人在公司都扮演的这样一个角色,那就是“公共拖鞋”与“更衣箱”,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人际交往属性都是开放的

人际交往之共拖鞋效应案例

春节长假,带着家人找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休息。在舒适温馨的酒店,每天带着孩子去游泳池玩上半天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几次三番下来,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从泳池爬上来时,人们都是先找寻自己穿来的拖鞋;如果发现找不到了,绝大多数人就随意穿上一双,一走了之。

与之相反,总有一些人从泳池爬上来时大呼小叫:哎呀,我的拖鞋呢?多番寻找之下,无果,最终只好请服务员再另行取一双拖鞋。

每天被折腾这么多次,服务员自然不会有好脸色;而泳客也非常不高兴:谁这么没有素质,乱穿别人的拖鞋......

当午饭时刻众人散去之际,总有几多拖鞋扔在一旁,孤零零地无人认领。

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从表象上看,不遵守规则的人,总有拖鞋穿;而遵守规则的人,往往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我们姑且叫它“公共拖鞋”现象。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

怎么会这样?究竟为什么?

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抱不平。其实,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

酒店的游泳池本质上是一个公共场所,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是:保证每个人都有拖鞋穿,而不是保证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拖鞋穿。

那些“较真”的人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整齐放在更衣箱内的那一双双拖鞋,其本质上就是“公共属性”的拖鞋。只不过今天放在了007号更衣箱,明天放在108号更衣箱。

所以,那些找不到拖鞋就随意穿上一走了之的人,他们无意之间的“容错”(或者说“不计较”),暗合了酒店提供拖鞋的初衷;而那些较真的人,将“专属”性质无限放大,而忽略了拖鞋的公共属性,所以才会吃亏,而且不招待见。

为此,我们将“在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环境中,容错性强弱对个体的存活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称为“公共拖鞋”效应。

“公共拖鞋”效应不仅局限在泳池周边,在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深度解读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互为“公共拖鞋”和“更衣箱”的角色。上周和大学寝室伙伴聚会,他们就是你111号更衣箱的拖鞋;这周和公司同事吃饭,他们就是你168号更衣箱的拖鞋;下周和杭州过来的网友见面,他们就是你258号更衣箱的拖鞋。反之亦然,你也是他们在888号更衣箱中的一双拖鞋。

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属性都是开放的。你的容错性(也可以称为“包容性”)越强,与不同类型的人群(俗称的“三教九流”)交往就越多,社交网络就越开放。于是你就发现自己可以穿的“拖鞋”到处都是,再不会有“光脚找鞋”的尴尬。

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结构,人际关系中的“公共拖鞋”型个体会更受到博弈对手的欢迎。

来看个例子:

A和B,A和C都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如果没有学过博弈,可以将博弈简单理解为“交易”。)

B对A的容错性70分,而C对A的容错性为90分,而A对B和C的容错性都是100分。(满分100分)

每博弈一次,A就要牺牲自己的30%差异性来包容B;同样的,A只需牺牲自己的10%差异性来包容C。

博弈次数越多,相比之下,A就要牺牲越多自己的差异性来包容B(每次牺牲30%,剩余差异性的就是70%的N次方)。久而久之,A和B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10次交易之后,0.7的10次方约等于0.02825,即差异性不到3%)。而差异越小,双方继续下一次博弈(或者称为“交易”)的动力就越小,长久以往,多次博弈就会不复存在。

既然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某一方容错性小,从博弈对手角度来看,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就会受限,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损失,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容错性小的一方进行交易和往来。久而久之,容错性小的一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慢慢被疏远和孤立,最终导致社交障碍。

怎么把自己的容错性变大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聊天。他说,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是这样交朋友的:

1, 我和你好,我也要和她(他)好;

2, 如果你愿意我和她(他)好,那我就对你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39561/341335782.html

更多阅读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互动和理念 人际交往礼仪

金正昆老师讲《商务礼仪》三第三讲交际交往中的礼仪互动第四讲交际交往中的礼仪理念第三讲交际交往中的礼仪互动第一节角色定位1干什么要像什么作为一名职业人士,应该要求自己干什么像什么。如果你做什么不像什么,客户就不会重

人际交往中的赞美艺术一 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

人际交往中的赞美艺术一句美好的赞美,能使我们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马克·吐温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你还必须懂得开口赞美他人,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持久、最深层的渴望便是对赞美的渴望。学会赞美别人是日常交际过程中的

读书笔记《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内容简介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教授的著作,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儒德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心理学

第32节:谎言,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1)

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谎言秘笈:揭开谎言的秘密》  "不,我不爱你。"鹏说。其实鹏明明是爱着雪的。但因为与飞的友谊,他说了谎。  有些时候,好朋友之间只能相互谅解,相互包涵,这样,只好说假话。友谊应当是真诚的,但真诚有时必须靠谎言来

声明:《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之公共拖鞋效应》为网友潜伏在你伤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