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之观感
“在限制中出手,只有用心方显自由”,这是自己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学比赛中作为一名看客最嘲讽最无法忘怀的叹喟。最嘲讽的是自己,尤其与昨天把这类教学技能比赛当作小儿科的自己相比,不由得突兀自己的渺小与无畏。尽管自己在历史学院业已沉溺两年,但内心始终因现实的考量而对这一专业充满着鄙夷,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镌刻,“历史有什么可教的?读教材罢了!”而恰恰在今天,在四位选手们的讲解之后,面对着那么多比自己年轻比自己谦逊的学弟学妹们,再加上现场上自己接连答错的尴尬,我不得不惭愧地低下无知的头颅。而最值得铭记的是那些绽放笑容的青春容颜,在举手投足间,每一个人都书写着“腹有诗书”的灵动,漫溯着平和大气的云淡风轻,更在空调风呼啸而来的咚咚声中,我听得出了一颗颗殷红而有力的心跳——
那是他们在用心地演绎,用尽自己身上最后一点儿力气,用一颗纯粹的心、真挚的心、奋进的心在讲演。
——写在前面
从无序到有序需要一步接一步的行进,但在一步步走来的进程中,同样也带来了对程序的规定。而这一规定的反面常常被人正解或误解成自由。但步入后现代主义泛滥时期,自由的褒义性愈来愈浓,反而在前一阶段被视为正能量的规则、秩序、步骤等等有序性却成为在自由光辉下的“蛀虫”。因此,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至于那种冷酷甚至冷血的秩序规则,早已被人们无意识地抛在九霄云外。特别是在剑拔弩张的环境中,对自己而言,是多么地厌恶一种规则、一种秩序、一系列步骤!可仔细想一想,这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粗心与无知无能而寻找借口呢!
真正的勇者,不但可以面对惨淡的人生,而且善于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中大显身手。在讲台上,四位选手便是这类善于“在限制中”出手的勇者!她们必须言语流畅,必须在四十分钟内结束自己的讲解,必须在新课标的规定下完成“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各项环节,必须要有台上与台下的交流互动,必须……对于这些“必须”,也许一个“用心”便已足够!
她们的确用心!在她们侃侃而谈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看客,竟不知不觉地写着——
第一,流畅;她们的讲演无一不是在相当流利的语速下完成的,各有千秋的景幕不禁推嚷着我回忆去年自己资格证面试的每一个环节。在开讲之前,面对三位考官,我似乎都能听得到自己心脏的怦怦直跳;在讲述过程中,我却寻觅不到一丁点儿的逻辑,甚至遗漏了最后致谢的环节;在结束之后,我早已将“通过”寄托予幸运。对于这一恍恍惚惚的场景,胆小的我已然习以为常。自幼内向的自己在浑浑噩噩中惯养出一种在众人间讲话的恐惧症,有时一旦张开嘴巴,本已富有逻辑的脑袋竟硬生生地塞进黑压压的空白。我常常把这一原因归结于木讷的性格,但当路过人潮涌动的候考室时,凝视手握书卷的选手们时,忽感这种如影随形的紧张不应单纯地归结于自卑情结,而应归结于一种陌生,一种对知识的陌生,一种对自己的陌生。仔细想一想,在去年准备资格证面试时,我用心了吗?与面前的这一位位选手相比呢?
第二,创新;“创新”是老调重弹,亦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虽然新课标冠之以“新”字,而“新”的目的是让自己、让学生、让听众们喜欢听、喜欢思,但“喜欢”与“创新”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敢问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践行?更何况讲解的内容是已经“失去”的固化的历史?可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握着同样内容同样顺序同样步骤的教材,每一位选手却是在演绎着异彩的纷呈。最值得难忘的是第三位选手的精彩讲述,她主讲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与记忆中老式教学不同,这位选手别出心裁地以试卷的形式用PPT朗声讲来。在导入环节中,她说:“人生中面对注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同样也面对一场严峻的考试。接下来,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国在上世纪的考卷吧!”在新课讲授中,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史料结合地讲解“新政”背景,以分析题讲解“新政”影响,在讲解“新政”内容方面,她更是巧妙地讲道:“美国面对大萧条这样一道难题,当时有两位考生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一位是胡佛,一位是罗斯福。”在这里,她改变了就内容而讲内容的传统方式,以比较的方式来讲述罗斯福新政内容。这一帘让我想起陈氓问柴静的那一问题,“你有没有自己观察事物的坐标系”,也让我想起白岩松强调“在大学应该学到什么”时首先强调的是要用所学专业的眼光看问题。静听第三位选手的叙述,我忍不住羡慕她已经拥有的观察事物的坐标系和专业性的眼光。同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讲述,不一样的PPT,在单一的“同样”与纷纭的“不一样”的纠葛中,这位选手早已怀揣着厚厚的讲稿走出了教室,远远地消失在人海。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重要的一维,可在潜意识里,向来认为这种形而上的目标有点虚幻,有点大而不当。不过,即便是再虚幻,即便是再大而无当,生活在黄色土地上的授课者总会在无形间传递着一种正向的能量,比如勇敢,比如开朗。正如第一位选手的讲解,她那最闪耀的亮点便是赋予学生的一种自信。很多时候,中国的学生虽不是每一个人都读过《老子》,但都略微显现“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沉默。他或她纵然对讲述的内容已然手到擒来,但往往羞于各类原因而选择回避。而这位选手每每看见我们“这群学生”沉默时,她总是满怀希翼地给予鼓励,一而再,再而三,恰如她在开篇中所讲,“正像罗斯福总统的身残志坚,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勇敢呢?”
就这样,四位选手在流畅地讲述,在创新地讲述,在富有感情地讲述,但无论是流畅,还是创新,或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永恒不变的是用心。套用“没有什么成功,挺住就是一切”的范式,事实上,没有什么流畅与否,没有什么创新与否,更没有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否,有的只是用心,用心就是一切。
在结尾的霎那,忽忆起学院胡其柱老师在课上讲道:“你要教给一碗水,你就必须拥有一盆水。作为历史老师,学科虽有分科,但必须打破分科,贯通中外两部历史。内容虽有文本教材,但必须跳出文本教材,方能发现新知识新价值。”从古至今,历史教学应该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朗读教材,它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绝非夸张中的艰难,它需要——
在限制中出手,只有用心方显自由。
2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