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和“代沟”是两个完全相反意思的词语,但在我看来,这绝对是最适合我的词,因为我现在就拥有幸福的“代沟”。
同学的“代沟”―友谊
和同学的“代沟”永远是最幸福的,就要从母校毕业了,我现在很珍惜这个保质期为六年的友谊。还差两个月,保质期结束了,我要用力啃下,咬出最纯洁的友情。这种“代沟”永远是幸福的,纯洁得就让这份“代沟”藏在心底。
蓝天的“代沟”―忧郁
和蓝天的“代沟”永远是因忧而生,无聊的时候,忧虑的望着蓝天的心情,怀念和同学的友谊,和校园的情感,当然还有家的温馨。
写作的“代沟”―灵感
和写作的“代沟”来源于灵感的涌现,记得有人说:在黑夜中有很多的灵感。我正好应证了这句话,每当黑夜降临,灵感就一定会来,在灵感中写下的心情日记,永远只能用自己的灵感在黑夜诵读。
我的“代沟”―成长
和自己的“代沟”诠释了我从一个七斤重的婴儿,长到现在120斤的大胖子,十二度春秋在我和自己的“代沟”中划过,我相信没有“代沟”的幸福是无畏的,因为你无法在“代沟”中成长。
或许在你成长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代沟”,如果你的“代沟”不是幸福的,你永远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天地;如果你的“代沟”是幸福的,这种“代沟”会促进你成长。“代沟”的幸福还有幸福的“代沟”只有内心才会发现。
写代沟的心情日记作文范文二人们常说:“三年一代沟三年一代沟。”父母和孩子,老师与学生……种种的种种,凡差三岁者,必有代沟。其实不然。再糟莫非墙。
代沟如墙,墙却不如代沟。
代沟犹如一条河,把人隔于河两岸,相互眺望,看清了河对岸人的表情,懂得该如何去做。
墙却非如此,一面厚厚的墙,隔绝在两人中间,犹如一面盾牌,挡住了自己的身体,也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见对方的脸,摸不清对方的心思,看似近在咫尺,实为远在天涯。
河,我看得见对方的表情,两人有事,我可以说我不理解你,然后转头便走。
墙却不能,看不见对方的表情,不知道对方在哭还是在笑,然后就一直立在墙边等,等着对方拿一把斧头破墙而来……而另一边也在这样想着。终究两人就这样站着,望着面前拿白茫茫的一片,不知该走还是该留。
其实有时人心如墙,虚为无墙实为有墙。
想要保护自己,找不到武器,于是拿了块盾牌,挡住自己,拒绝别人的靠近。慢慢地,就在自己心中形成一面墙,任谁头破血流都撞不开,非得别人用斧头砸,或许还能破个洞,只是这样心里也会很痛……所以,更多的,是在筑墙的时候,预先给自己设一扇门一扇窗,我们可以借助窗来看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用门来防止别人的破墙而入,当然首先得有钥匙,否则犹如虚设……这就是所谓的心门。
从此以后,墙仍旧是墙,只是它不再让人感觉白茫茫的一片,就像清晨那浓浓的雾气,看不到前方一片,然后一直往前走,以为可以走到目的地,等雾散了,才惊觉自己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所以,雾散路好走,墙开人欢心。
写代沟的心情日记作文范文三“代沟”也就是指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始终无法打开心窗沟通。毕竟父母与子女已经相隔了几十年,“几十年”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足以使一个国家的诞生,也可以使一个国家毁灭。在这遥遥漫长的几十年里,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谁都无法预料到。
教育是每一辈人都关心的话题,但在这千千万万的家庭中,谁又能做到人格与学问齐发展呢?在奶奶那一年代里,教育的概念就是要求晚辈具有良好的品格;在妈妈那这一代人中,教育就是腰包能鼓起来;而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品格又要与知识齐发展。可见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教育在人们的心中发生了如此大的改革。它不是在于想起时就给与子女长篇大论,要求子女该怎样,而是在无形中给晚辈们树立良好的作风,你的每个思想都将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使子女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坚固的堡垒,遇事能迅速反弹出来,以次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但是,父母往往都没有认识到这点:一味的相信“黄金条下出好人”这无疑是给自己与子女之间加上隔离装置,反而使子女不敢与父母说出心里话,父母也更加不能理解到子女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使后果与想法背道而驰。
家长不是圣人,他只是以一个后来人的身份起到一个警戒的作用,在子女的思想出现分歧后进行开导。也并不是一张日程表,约束子女,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然而家长的做法正是现在的少年所痛恨的,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木偶,任人摆布。
回想过去做的错事,假使听信父母的话就不会出现如此种种难堪。可是,人就是有点古怪,任何事情偏要自己亲自尝试,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家长的种种经验不也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吗?为何偏偏要干涉子女呢?
或许家长们都还没有认识到,当今世上的某些不法份子犯罪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太深,时间越久,压抑感就越大,最终有一天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写代沟的心情日记作文范文四不知从何时起,“代沟”成为人们普遍议论的话题。一时间,“相互理解、信任、默契”成了两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无数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沟”!
代沟,非填不可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看看“代沟”是什么。它主要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由于时代、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的看法不同。
代沟必须被填平,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两代人的意见不合吗?只要略懂一点历史就知道,社会的进步,是通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步来实现;而人类的认识和能力的进步,正是因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所以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这本是天经地义的。假如现在的社会,几代人想法如出一辙,默契无比,根本无“代沟”可言,那倒真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说远的,假设近两百年前,几代人“同心同德”,则饱学之士固然摇着脑后的辫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与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踌躇满志,因为裹了那样小的脚,连阴沟都跨不过,望见“代沟”更是要发晕了。不知那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再者说,填代沟,怎么填?只有三种方法,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老一辈“投降”。再就是两边一起开步走,来个“胜利会师”,握手言和。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别人强加的思想。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气氛,去换取所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而高觉新,正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他填进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代沟”这个社会现象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么,不填又怎么样?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
“代沟”是普遍的,对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表现在所有观点上都相同,因此它的存在纯属正常(至于那些关于生活上具体问题的家庭纠纷,是经济问题或感情问题,不在“代沟”之属),所以,遇到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讨论决定。一般的问题则不必强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让时间来证明究竟谁对谁错。
地球诞生亿万年,至今仍在活跃地运动着。地壳的运动使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还有沙漠。它在变化,也在成熟。没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沟壑纵横,岂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么——代沟,不填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