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青石板的小路是古老山村的日记薄,在山与山之间蚯蚓般蜿蜒,它是村庄揭不开史册的扉页,藏匿着不能言说的过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石板路的唯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石板路的唯美散文:故乡的石板路
歙南鸿飞,那可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也是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村庄。那里有前山寺、有土地庙、有路亭、有方腊坦、有冯国璋题的匾、有三八茬的传说、有大大小小的宗族祠堂和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民房,青砖、灰瓦、防火墙、砖雕、木雕、石雕、影壁、花槛、天井,无一不述说着徽州人昔日的辉煌。
但鸿飞村,对这些老徽州留下的东西,保护的并不多,只有那从村头到村尾的石板路似乎还回响着,明清时鸿飞人外出经商留下的急匆匆的脚步声。
鸿飞村的路,是用青石板铺就的,自村头老路亭始,至村末四角亭止。老路亭曾因龙卷风之故倾塌作过修缮,改变了原来的格局,没有了坐凳和栏杆,反而多了东面的一堵墙,本来坐在路亭里,一望就望见路亭东边的广阔的田野、墨黑色的三拱石桥,能听见从村边穿过的河中的流水声。现在亭里不能坐了,只能站着歇一会,躲雨是没问题了,但少了过去的那种意境韵味。
铺路的青石板据说是一个深渡的商人出资在深渡买了石板雇人从深渡抬到鸿飞来铺就的,当时他花了多少银子已无从考杳,具体是哪个商人出资似乎也无人说起。但那商人的功德无量是勿庸置疑的。
我对石板路的喜欢比水泥路更甚,主要还是两种路发出的声音不同。水泥路不论什么情况都是闷闷的声音,没有乐感在;而青石板路发出的声音则像钢琴弹奏发出的乐音,清越激昂,而且脚步踏出的声音,用木柱敲在石板上的声音,独轮车碾过的声音都是不同的音调,如果说脚步踏出的是A调,木柱敲出的就B调,那么独轮车碾出的就是G大调。如果三者混在一起,那简直就是一首雄浑的交响乐,到底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还是海顿的第94交响曲,那是见仁见智了。那一块块青石板,犹如一个个琴键,每一个琴键都能奏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曲。
说到这台钢琴,要数村末到四解亭之间最美。那里一边是农田,农田里,有稻禾,四月形始蛙鸣,五月有了稻花香,六月谷子黄,七月便收割。一边是河流,河水不深,但清流通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可见。河与石板路之间有一排高大粗壮的风景树,高有一屋多高,粗可四人环抱。茂密的树枝将整条路遮盖住,朝阳要到下午1点多才照到路上,所以每个夏天,河边都坐满了钓鱼的人,当然也少不了观战的孩子,他们有时也让大人把鱼杆给他们提,居然也钓上鱼来;有时又蹲在地上捏着泥人,捏好后,往大人身上一丢,然后哈哈大笑;有时爬上石板路从这头跑到四角亭又跑回来,一路跑,一路笑,那铃声般的笑声,让那些过路的人们也脸上含着笑,似乎有什么喜事似的。树上的松鼠蹿来蹿去,时而出现在人们的头顶,时而隐没在树洞里,时而“吃溜”一声从这棵树跑到了那棵树,然后回头看看下面的人的反应,如果你注意它,它会跑得更欢。
这条石板路,从它铺就的那天起,就一直默默地躺在那里,它的每一个琴键,任你随时随意弹奏,它不会厌倦,不会抗议,即使是下大雨的日子,它也会弹奏出美妙的天籁。
故乡的石板路,我爱你,你常在我的梦中出现,你弹奏的乐曲常在我脑海中萦绕。其实你与风景树,与河流,又一起构成一幅中国画,所谓“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说的就是你吧。
描写石板路的唯美散文:小镇的石板路
一条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穿小镇而过。
还是那条青石板路,泛着青色的亮光,熙熙攘攘的人流拥堵着石板路;叫卖声、呼唤声、嘻笑声、唱歌声都挤在这条石板路上;两旁的各种门脸有序紧挨着石板路一起弯曲的、沿伸着,店老板站在门口手舞足蹈地大声吆喝着店里的特产招揽着过路的人群……
还是那条小河,宁静平缓流淌着远古的故事。几只小船慢慢悠悠的划过平静的河面,不时传来船女唱着的歌曲,和岸边的洗衣服的女人对歌。
还是那个码头,沿阶梯而上,连着青石板路。二十年前我从这个码头离去,今天又在这个码头回来了。
二十年前我带走了两个人的记忆,留下了一份心中的深深的情思和眷念,二十年后我再来寻找两个人的回忆,是否还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老茶楼上我依窗而坐,望着小河,思绪万千。
那天,我等着一个人和我一起去闯天下,一起去见世面,一起去建一个新家……。可是,我从早上等到中午又等到傍晚,一杯茶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我盯着那个方向,等着熟悉的身影能够出现……一直到我孤身一人上船,日落西下,从此就再没有了任何消息……
临窗远眺,品一壶暖茶、温馨沁香,散出一股入心的刻骨的记忆。依窗看窗外,一棵老槐树正盛开串串白色槐花,散发出阵阵古老的清香幽然回荡,飘进了茶楼、飘香了一条石板路、飘流在往事流淌的小河上……石板路烙印了我们爱的足迹,小河飘香了我们情的幻想……
更多过去的爱只能存在记忆里、更多的消失的情也只有在小河的流水中出现……情在爱中慢慢淡化、模糊、留下虚幻的影子……有过爱、有过情、有小镇、有流水、和云彩相伴和风雨相随……这就够了。
花开花落总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总会留下美丽的记忆。一程山水一程风景,只要有真爱就不会走远,在心里……
河柳垂下,河中映着倒影。几只水鸟在河面嘻闹着,穿过柳叶远去。几个孩子拿着鱼竿在河边垂钓,不时钓起几条小鱼引得孩子们阵阵欢闹。几个老人坐在河边支起一张小桌甩起了麻将,胡牌声爽朗的笑声从河边飘到我的桌上。几个年轻的姑娘正拿着刚买的化妆品一起议论识别,又是阵阵青春的笑语……
晚霞飘落在河面上,河水染上晚霞的金色,波光粼粼闪闪发亮。晚归的小船载着一船的丰收停靠码头卸下了一船笑声……
我看着眼前的老人、孩子、姑娘、鱼船,醉了眼睛、醉了心里、醉了落日的晚霞……我悠闲的散步在石板路上,欣赏着霞光落日的瑰丽,聆听着河面歌声的优美,注视着石板路上晚霞落下的光影。是欢乐、幽静、和谐、温馨、更是小镇美好明天的缩影。
拾起几片柳叶,将美好的记忆温暖在柳叶的纹理中收藏在怀里,化作素然之心,哪怕只是瞬间的美丽?情海茫茫、心如潮涌、回眸正望柳暗花明又一春……
描写石板路的唯美散文:家乡的石板路
我不知道我的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最清晰的是家乡的石板路。我们村有三条石板路,村正前的一条向南一直延伸到“潇贺古道”,也是我们村的挑盐道。村后向北的一条是我村的“出街路”,也是我看到石板最完整的一条。还有一条是村右向西北的“赶集路”。除此之外,村里的巷道也是用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垫的确。这些用青石铺陈的路,有的路段大小相嵌得很平整,也有的地段像龅牙一样凸凹不平,其走向起伏是依据地形和路面状况而定。一般而论,是尊重省力原理,弯曲而错落着。
我的外婆住在“出街路”上的一个村庄里。记不得我的具体年龄,印象中是去给外婆拜寿。石板路上,父亲用箩筐挑着我,一头是被子,另一头的我正玩着母亲为外婆那小脚准备的素雅的千层底绣花鞋。母亲走在后面说外婆如何好,可我对外婆老不满意;因为她总是对我唱“满崽满娇娇,上岭砍柴烧”的童谣,说我的糗事,老捉弄说:“你家门口的石板,你扫了几次,你那有没得尾巴的歌唱了多少遍?”
我知道她是在说我爱哭,爱滚地,还给我取了小名“丑丑”。父亲转弯换肩时,不小心把我甩到了刺丛上,刺从我的手里挂走了绣花鞋,掉进石板沟里了,可我不敢说。到家献财礼时,父亲大发雷霆,也没有用了,惹得父母没好心情吃“十大碗”。从此以后,我对这石板路,心有余悸。外婆家给我更多的则是苦涩记忆,每年我要给外婆和舅舅们“辞年”,正月里还要去拜年,虽然不远,就沿着弯曲起伏石板路,过一个山丘和一片水稻田,可我总觉得路又远,时间又长。于是怕接外婆来。
她的小脚像两把锥子却扎不进石板,磴着小碎步,左摇右晃,颤巍巍地犹如负重前行,就是在她年轻时这也是柔弱、残疾之美,让人提心吊胆,我生怕外婆被风吹下这颠簸的石板路。还有一个痛苦更让我难受。我们村讲官话,而外婆家说得却是土语。在家的时候,对外婆家的亲戚的称谓母亲总教我用土话来表达。一到外婆家,舅舅、表兄弟们就有意无意地来嘲弄我,一句官一句土,说得我不官不土,十分难堪。直到现在跟姨母交谈时,也要不时地换用官话说。至于外婆唱《满崽满娇娇》的童谣时,我就对着唱。
“一二三四五,狗肉酿豆腐。
糯米舂粑粑,胀死老嘎嘎。”
或说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可对舅舅们的官土夹杂的话来挖苦我这土话堆里讲官话的人,令我耿耿于心,不能释怀。
村前的石板路,是我读书求学之路。我走得异常艰难。这一条石板路,有的路段铺在田埂上,特特狭小,有的纯粹就是一块石板搭成,而部分悬空。有的路段已把石板撬走修泥巴路。一路上有河流,有许多的沟渠,因此大的石拱桥,小的单块石板搭成的石桥随处可见。初小的时候,夏天有游泳的危险,冬天有不慎跌落下水沟或滚倒进田的可能。高小要到十里外中心校去读书。我有时踩单车去上学,人矮车高,我踩在三角架里,单车行进在狭窄硬滑高低错落的石板路上,不亚于在玩杂技,其实在这条凝聚我喜忧爱恨的石板路上,我不知跌落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回,伤痕累累。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到了县城读中学了,渴望走出了这村庄,梦想逃避那石路板。这时我的父亲对我却大发感叹:这石板路的苦,你根本就没有尝到!你的爷爷在“走红军”的年代在惊恐中为褴褛疲惫、穷不失义红军带路,在石板上,帮红军做路标。后又在“走日本”时带着一家人沿着村前的石板路,躲藏到僻远的亲戚家去,避免为日本人挑物质,享受那“日本鬼子”政策。我自己十多岁就开始沿着这些石板路,出街卖柴,大一点就到八步挑盐,那才是艰辛。为了节省开支,缩短往返时间,鸡叫头遍就从家里挑茶油或“葑毛葁”(本村的一种草药)出发,赶到某铺或某凉亭去吃早饭,有可能喝当地大户办喜事而做慈善的免费的粥。这路上有人与他盐担子一起倒下了就永远没有起来。
我的父亲年纪不大就失去了双亲,他与他的两个姐姐相依为命,记得我的小姑还患上了“大脖子命”。他们三人上山捡菌子,下塘摸螺丝,卖柴,挑盐,过着穷苦的日子。他第一打算去挑盐的时候,约好他的堂兄鸡叫第一遍时就起身的,可一到那时候,他的堂兄早已经走了,他又要在饥荒中过好几个月啊,那可是“三两盐,一斗谷”的年代。
每当乘车沿着改建一次又次的207国道特别是道贺高速回家时,我想起那或早消失或已被现代公路掩埋或尚隐迹于密林深处和荒山野岭之中石板路,眼前浮现那苍凉亘古的凉亭屋和风雨桥,还有那楹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暂哈哈,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坐坐”;我顿时发觉我仍然负着父辈们到八步挑盐的重担,穿着草鞋,嚼着草根在那被岁月砥砺得光滑镗亮的石板路上“行行重行行”。
猜你感兴趣:
1.江南烟雨唯美散文
2.描写丽江的优美散文欣赏
3.有关丽江的精美散文佳作
4.关于美丽的散文
5.优秀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