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系叙事文章,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喜欢记得点赞哦。
读初中时深受语文老师的影响,尤爱语文,课余,喜欢读读写写。那时家境贫寒,想买两本书都很难,只能靠自己节衣缩食。有两本书给我的印象较深:一是白话文的《聊斋志异》,常常在傍晚烧饭时借灶膛的火光阅读,外面的天渐渐黑了,浑然不知,直至天大黑,大人们上班还没有归的时候,便呆在灶口处,拨弄火星以驱除内心之恐惧。有时在睡觉前阅读,熄灯之后,便把头蒙在被褥里,浑身是汗也不敢把头伸出来透一透气。另一本是某一期的《少年文艺》,看了上面的文章,觉得内心很愉悦,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模仿,至今家中仍然保存着,虽然很旧,也常常拿出来阅读,每次都会回忆起那时的阅读时光。
后来进入高中,起先教语文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据说已到退休年龄了,因为学校教师不够,便返聘了她。半年以后,又换了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头,讲课时总是仰脸望着花板。在后来,又换了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的小伙子,年龄距离虽然拉小了,但是心里距离又增大了,因为他好像是挺阔绰的城里人,似乎不是很容易的接近,像我——一个从农村来的家境又不是很好且自尊心特强的孩子——遇到他时总觉得很自卑。总而言之,高一一年时间换了三位语文教师,换来换去,我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了。相反,对英语的兴趣与日俱增。那时的英语教师虽然也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但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每逢周末总到我们的教室里看看,和我们聊聊,一来二去渐渐的熟了,对英语也就渐渐的有了兴趣。现在想来,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的兴趣实际上是从对老师感兴趣开始的。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时本想选英语,可口试那天偏偏发了烧,路也走不动,耽误了口试的机会。理科成绩一向不大好,选来选去,还是选择了中文,这样就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就这样我和以后的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了大学,图书馆为我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那时大学的学业不是很重,进了大学也就拿了“金饭碗”,无需为就业而烦恼,不像现在这样,毕业就等于失业。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到了周五、周六,甚至通宵达旦。阅读使我兴奋,也使我忧伤。看得多了,有时就很想倾诉一下阅读的心理感受,于是就摘抄了一些打动我的语句或段落,然后加以评注。记得托尔斯泰的《复活》就曾经写下两厚本信纸,现在想来那时的感悟还很稚嫩。很可惜,毕业时收拾东西时恰恰把这两本信纸遗失了。
1 9 9 2年毕业后,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那时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特别差,教师除了教本和一本参考书外,很难看到其他的教学研究之类的杂志。乡里的邮差投递也不正常,经常遗失一些东西,尽管这样,我还是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成功之路》等杂志,悉心加以研究。
上个世纪9 0年代的语文教学与现在新课标教学迥乎不同,教学大纲列举出了语文知识点、能力点6 7个,课文只是例子,用来印证这些知识。至于说用这点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能是一种想象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实效。相反倒是为应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最可怕的是由这些知识点繁衍出来的海洋般的试题,充满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我感到语文教学很简单,有本可依,有章可循,有试卷可做,有答案可抄。当时的试卷结构也很简单: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基础知识部分通常考的是语法,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选取一般是教材中教师讲解的文章,所以每年中考结束以后,买一本全国中考语文试题集,临考之前翻来覆去分类强化训练,保准你的学生考得优秀。作文教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空白点,但那时也是有规律可找的。中考作文必须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而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无外乎家庭、学校以及有限的社会。中考作文的选题也有规律,今年考学校话题,明年就考家庭话题或社会话题,每年都不重复,每年都是这样的循环。因此,中考前夕,估计今年考某个方面的话题,找几个题目,强化训练一阶段,哪怕你初一初二没有写过作文,那也没有关系,中考时作文照样不会失去很多的分数。凭这样的苦干,凭这样的“投机取巧”,虽然我是一个刚刚从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人,很快在当地学生的家长中赢得了尊重,是一个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喜爱大语文老师。每年分配毕业班工作时,总有一些本地有威望的家长找到校长,指定要我带他家孩子的语文课。
我工作十多年来,都是在农村中学执教,农村中学是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环境的影响,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的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先天发育健全,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低下,思维呆板。因此,研究分析农村中学的教学,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改规划,探索农村中学的教改新路,是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目前所面临的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在农村的希望田野上,我始终不渝地对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形成了题型化教学的风格。
一、题型化教学的优点。所谓题型化教学,就是给学生以明确具体又系统的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教学要求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既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又有创新,有其自身的优点。
1.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作答。做多了,练多了,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能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分析课文、传授课文知识,对于知识水平、智力参差不齐的学生,不可能都照顾到。如果分析深了,智力较差的学生就难于接受,这时往往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分析浅了,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又会怨声叹气,埋怨老师讲解太浅白了。而题型化教学就能避免这种情况,让坐在教室里的人都有事可干,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起来。
3.避免老师整堂课作四十五分钟的报告,减轻老师的声带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满堂灌,老师在台上声嘶力竭,倍感辛苦,时间一长就会声带拉伤,造成慢性咽喉炎;同时学生也难于接受,老师的报告通常会使学生昏昏沉沉。题型化教学就避免了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忙里偷闲”,学生也不会因整天听报告而头昏脑胀。
4.题型化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今天的社会,竞争的意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里。根据心理学专家研究,中学生都有好胜之心。采用题型化教学,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心理:别人可以作答,我为什么不能解答?下一次我一定回答所有的问题。为此,就会下决心去钻研,几次后,其智力也会相应提高。不管怎样,题型化教学的施行会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经过这样锤炼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环境。
二、题型化教学的步骤与设想。题型化教学的步骤,可分为五个。
1.导语,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语言,导人新课。内容可以是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高度概括课文内容。
2.印发习题。教师要系统地编好资料,注意难易适中,并可操作。
3.学生研读讨论,教师在学生中巡回,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4.教师提问学生,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归纳。
5.教师点拨总结。点拨总结力求少而精。当然,教学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要求不断地变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弓l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题型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农村中学的教改工作中,大胆地尝试题型化教学,可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并取得了一点成绩。教师的教学思路广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涨了,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本人所任班级每次的统考成绩均在同类
型的班级之上。实践证明,题型化教学是适应农村中学的,也是可以适应当今社会改革之路的。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考试的开放改革,农村中学语文教改中,还遇到不少问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1.认识不一致,难于被人们接受。有人认为农村中学水平低,学校条件差,语文教改条件不成熟;也有人认为进行语文教改得不偿失。倘若要进行题型化教学,必然会弓i起一些波折。因此在进行题型化教改实验时一定要取得领导的支持,同行的肯定。
2.题型化教学也要注意灵活性。如果在实行题型化教改过程中,呆板、教条化,千篇一律,那么就会走人另一死胡同,学生同样会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就要求教师对习题的设计要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如可采用比赛、谈话、讨论、辩论等教学手段。
3.要注意教师本身素质的培养。题型化教学的习题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必然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因此就要求执教者刻苦钻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推进,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方法正呈现百花齐放的势头,这是一件好事,给了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觉得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都要把语文课教得既扎实又活泼,cc扎实,,就是让学生有所得,听说读写有实效;“活泼”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时能够积极地思维。“扎实”与“活泼,,统一起来,交融在一起,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可用孔子老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即‘‘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矩”就是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发展规律。能够做到这点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全面的高素质,这也是我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毕生追求,尽管目前我达不到,但我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