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建立,大学生群体数量呈现递增趋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文章精选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文章精选文章: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作者:文双春
近日有报道称,出自中国各大医院的40余篇论文因为出现“伪造”同行评议问题而遭塌方式撤销。看到此报道,不由自主想起了两个笑谈。
笑谈之一是某高校高度重视科研,全民皆兵搞经费、发论文。新校长最善抓牛鼻子,深知生命科学是时下拿基金和出论文的大户,所以对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压的担子最重。他一改过去的考核晋升制度,要求每个医生必须“两写”——写本子和写论文,不交基金本子的扣年终奖金,聘期内没发表N篇论文的就解聘。这招够狠的,那些平时以看病为主的临床医生,包括最擅长拔牙的、开刀的、打针的等等,无不叫苦连天。医院有位长江学者,校网站不时宣传他又揭示了某疾病的机理,突破性进展又在某高大上刊物发表了,他因此被奉为典范。有次校长身体不适,点名要看一位公认的名医,但遭该名医拒绝:“校长您别找我看病,您应该比谁都清楚,长江学者最会看病!”
笑谈之二是某高校校医院一位护士报了好几年职称,但都栽在了论文上。护士在高人指点下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凑了篇论文,信心满满地投给了该校自己办的学报,但很快就被毙掉了,最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自然是没有创新。一次学报主编到校医院打屁股针,那护士读过雷锋日记,对待敌人自然也知道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她满腔怒火,故意恶狠狠地猛压注射器,那针打得直让主编胀痛得嗷嗷求饶:“姑奶奶,求您温柔一点,行么!”护士凶巴巴地训斥:“我们护士的工作都是有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你不是喜欢创新么,我给你点创新瞧瞧!”完了她顺便丢下一句:“下次校长来打针,我要用猪针给他打!我的本职是护理人,他却偏要看我给猪打针打得怎么样。”
如果说最会写论文的也最会看病尚不足为信,那么最会写论文的也最会教书却是被广泛认同的。不争的事实是,论文不仅是高校老师获得位子和帽子的最重砝码,更是获得威力和信心的最猛“壮阳药”,所以身处中国高校,有目共睹的是,嗓门高的,任性的,颐指气使的,无一不是发表过自认为是好论文的人。
一位高校老教师说,有时听年轻老师讲课,明明发现年轻人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完全是胡说八道,但一想起年轻人发表过“好”论文,便反而怀疑是自己搞错了,不敢指出来,诚恐贻笑大方。老教师还说他曾经拜读一位年轻老师的“好”文章,文章是纯数值模拟,画的图非常漂亮,但用的参数显然完全不切实际,相当于牛栏关猫。老教师像小学生一样向年轻人虚心讨教,年轻人训起“学生”来毫不留情:“你懂什么!鸡鸭能同笼,牛猫就不能同栏?”老教师感叹:没有论文,你即使掌握真理,也只好忍气吞声。
前几天作为委员参加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博士生博士读了6年,但发表的论文比人家读3-4年的还要难看得多。博士生感到既惭愧又委屈,惭愧的是发表论文太难看,让各位委员为难;委屈的是自己做的是“国家急需”,做得很辛苦,但不好出文章,本身也不以出文章为目的。博士生的体会是,研究生做“国家急需”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在学期间很难拿到奖学金,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好工作,因为这一切都要靠论文说话的。博士生的导师很无奈:“我最近几年已招不到学生了,学生都奔容易出论文的方向和导师而去了,所以我也不得不转型去写论文了。国家急需的,学校不需,学生更不需,老师以培养学生为天职,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从前,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每天节食束身,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面黄肌瘦、扶墙而立,一幅全民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做学问景象。如今,校长好论文,大学多饿死。只是,饿死的不是那些只为或只会论文者,恰恰是那些不为或不会论文者。长此以往,可以想象,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大学生文章精选文章:进了大学,却出了童年
题引
当我静坐在大学自习室发呆时,眼前总是不时浮现过往的事影,于是接受了“学术中国”的邀请,撰写此主题文章“大学回首忆往事”。
最开始想要回忆自己曾经的“总角”时光时,我茫然了。匆匆回首望去,那可谓是“也无风雨也无晴”。陷入了一星期的思索困旅中,最后决定还是得写点什么。因为和我现在的人生阶段相比,过往的那段时光或许不是最美,但却会是最真!只为了这份“最真”,我也有必要仅凭着自己拙劣的文笔,用键盘敲打的声响话忆一次我那远逝的童年……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多少岁之前才能算作是儿童?有人说是18周岁以下都可以是儿童,也有人说是12岁之前,因为他们正是学龄前和小学阶段……
对于我,我只想说:“呵呵。”或许除却那些社会所赋予“童年”的各种限定,最真实的答案其实就藏在我们自己心里。就像小时候风靡的超级玛丽的游戏,里面那个穿着蓝色背带裤戴着红色矿工帽到处采蘑菇的马里奥,吃定蘑菇就膨胀,给点金币就辉煌,遇到怪兽就减血槽,一路勇闯,直到最后拔下红旗宣示胜利时,我们才意识到早已习惯“再玩一次”的我们已没有开启“下一关”的能力。每一次的挫折、成就,都为我们的人生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值,最终在这一关卡我们拼尽所有,迎来最后的胜利,却发现那一刻也同时丧失了选择的能力。就在这种既满足又无奈的心情下,我们最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再换一盘游戏卡!
说起我的童年生活,的确是平凡的过往,高大上点儿说,我就是典型的“Stay-at-home”的孩子;通俗点儿说,就是“留守儿童”。从懂事起,我就“stayat”我记忆里的那个“home”,身边也换了数次“babysitter”。就在这样的人生设定中,我开始了自己的通关旅程。当初那个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整个世界的小乡村,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几次回去的机会,仿佛记忆里的画面也在慢慢变模糊。不过有些回忆却是难以抹去的。那里有我曾经叱咤各种表演节目的幼儿园,有我曾经早起到第一个赶到校门前等着校长开门的小学。那里有儿时吵过嘴却在第二天就和好的小伙伴,只不过现在她们也很少再回去,能见到的就是曾经一起耍过皮筋跳过方格的“堂前”(我们当地的方言,就是指“屋前的一大块空地”)。对了,还有家里的那面水泥墙,曾经那里搁的是家里装的第一部电话,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兴奋地在墙面上写了“电话”两个大字。白皙的粉笔在岁月的沟壑里划下了深刻的印记,直到现在,那上面还留着我当时稚嫩的笔迹。或许下次有谁去到我家,看到这两个字,也会感到好奇:斑驳的墙面上早已没有那部电话的踪迹,它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对时间的迷惑。而这个疑惑却没有人再回去解答!
那时候的生活很轻松,无论是上课还是放学,对于我们大多数“homechildren”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每天,在上学的途中,在课间的教室,在回家的路边,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能一起互相打闹着一番,日子也就这么快地一天天过去了。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小世界里总会有一个是自己一直都“坚守”的人。
和她也总是吵吵闹闹,却又立马握手言和。她的人生设定比我特殊——她的亲生父母因为无法负担生活的压力把她送给了亲戚抚养。而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这种事情十分平常,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女孩”来说。她经常会和我聊一些她养父母的事情,偶尔也提到抛弃她的亲生父母,那是一种近似于谈到陌生人的语气。曾经在一次赶集遇见过她的“父母”,那时,她平淡地指着他们,和我说了一声“看,就是他们把我送人的”。后来她把头撇过去,转身迈着大步,向商铺里匆匆走去……
从小我就比较内向,而她却是一个乐天派。和她从一年级同班以来,我们二人就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了最要好的一对。本人运动细胞天生缺乏,她却在这方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论是赛跑步,跳方格,还是踢毽子,跳皮筋,她总是能比我做得更好。受了她三年的打压,我却总是在学习上能赛得过她。每次学期末领奖状的时候我都能比她更“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因为我手里握着的奖状比她多。不过那次参加整个乡里的竞赛,令她意外地,她一丝成绩也没取得;而令我意外地,她在课下哭了。在台上的我红着脸举着异常大纸张的奖状,偏偏没有看见那个在台下把头埋进课本里的人,失落与心伤。这一页很快翻过去了,之后我们也像往常一样,没有气恼和尴尬。或许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个学期,是最后的时光。然而我却傻地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对她说……
四年级那个学期末,最后一节课上,我还在兴奋地和她说道着自己将要去县城里读书了,语气中还带着些傲慢和自豪,即使那个时候我还不清楚那对我意味着什么。她告诉我她也将要离开这里去父母那儿了。而我们都自觉地没有谈到以后还会不会再见面的问题。记得那天语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给自己的爸妈写一封信,我们只觉得很奇怪也很好笑。那时的我们虽然家长都不在自己身边,但是也从来没有收到过他们的来信,写信这种事太矫情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知道村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收发站”!我们决定,就给对方写!我按照村子里每家每户大门上挂着的门牌号,抄下了我“家”的地址。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一阵发笑和心酸。那时的我没有想过那个门牌号下的屋子只是我十年来的一个旅居所,那两封信终将不会寄往我们的手中。而那之后我就没见过她了。再听到关于她的消息大概是五六年后,那人说,她现在已经不会回来这边了,好像也刚刚和人订婚了吧……
抱着小学四年得过的奖状,我一个人坐着班车来到了县城,炎热的暑气,拥攘的车厢,这一切让我立马感到不适应,只感到后脑勺一阵冷意,我就觉察到一滴滴的血泪往下流。这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我迎来的新生活将会是多么令我措手不及。此后,我与我十年未相处过多的母亲开始了磨合和熟悉的生活。而这一次再没有好朋友能倾听我的诉说,我只能自己面对:面对陌生的亲人,面对陌生的学校,还有于我像是天书的英语课!
进学校的那一天,我就在找教室上栽了跟头。五年二班的教室我上下跑遍了整栋大楼,最后才在角落里寻觅到那个“隐匿”的它。又是一阵心塞。拿到彩印课本的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给课本上各路主人公随心涂鸦上色的技能已是“相形见绌”。当我看着英语课本上拼音符号戏谑地在我眼前跳动,我开始怀念从前语文数学上下午轮休的课程设置,那是多么合理的课程安排啊!怀着这种崇敬和懊恼的心,一年之后,我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八月十五的月光已十分清冷,落叶稀稀点点地洒落在屋檐上。老屋对面的小河塘已经填上了土,上面盖起了一幢三层的新房,搬来的是我们家一个关系不算远的亲戚。隔着曾经的河塘,远望过去,就是我曾早起等待着校长迎接我的学校。而现在,这所招生规模达到一个班就是一个年级的VIP,授课校园里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外公告诉我说几个乡的孩子们都统一到镇上去上学了。就这样,这所新房挡住了我对曾经美好的向往,告诉我这一次必须独自走向下一个十年……
如今我已经长大,童年的故事已经通关。无论是在那之后的少年、青少年,还是现在处于二十奔三的青年,我们从来无法预见下一个十年,仍会出现什么怪兽大咖,我们只能怀抱一颗虔诚的心灵,期许在下个路口,遇见更好的自己!
大学生文章精选文章:大学生,你为什么逃课?
大学生逃课是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么大学生为什么逃课呢?且看下文。。。
大学生逃课现象与特点
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听课的现象。大学生逃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学生没有请假而不去上课,即旷课,这是“显性逃课”。广义的逃课是指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上课,但“身在而神不在”,并未听课,这是“隐胜逃课”。无论是“显性逃课”还是“隐性逃课”,笔者通过总结,发发现有如下特点:
1.逃课行为普遍存在
逃课行为随年级增加而严重,一般一年级逃课学生相对较少,而随着在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特别是到了毕业班,因为考研、就业等事情的影响,逃课现象尤其突出。很多学生表示当学校课程和自己的安排发生冲突时,大多数会选择后者。
2.与教师上课质量有关
教师讲课效果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高,少有逃课者,甚至出现上课人数“超额”现象;而老师讲课水平差的课,逃课人数就多,许多学生即使来到课堂,也是敷衍了事,正所谓“身在课堂心在外”。
3.有选择性地逃课
部分学生逃课是有针对性的,有的学生逃课选择基础课、理论课、体育课和一些选修课等;有的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无聊的课程;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某课程任课老师教学管理不严格,常常钻空子逃课,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老师也会让学生勉强通过的。上课点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少,而不点名、不考勤的课程,逃课的学生就多;上小堂课时逃课人数少,而当几个班上大堂课时,由于考勤管理有难度,逃课的人数就明显增多。
4.与专业、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因为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不同,文科院系比理科院系逃课的学生比例要高;由于性别的差异,男生比女生逃课的人数多。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生源素质下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绝大多数院校都面临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高等院校为了生源而降低门槛,学生素质下降尤其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初中、高中时就属于中下等生,尤其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多数是学习不太自觉,经常贪玩或逃课。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干脆逃课。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管教,获得了较多的自由。又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科学的规划,积极的学习态度还没有树立起来,他们狭隘地理解学习只为考试,仅仅把考试过关当成学习的目标,出现迷茫和懒惰情绪,消极地对待周围的事情,对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外界诱惑而难以自拔,加之考试相对容易通过,“混学历”者大有人在。
第三,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受就业形势、家长意愿、专业调剂、个体心智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专业志愿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只有在进校以后才真正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从而也就自然地出现了部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足、对专业学习的困难性预计不足、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情绪低落、不想上课等现象,加之某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感到茫然,于是利用逃课时间自己钻研或者去学自以为将来好就业、好挣钱的也就成为部分学生逃课的必然缘由。
第四,生活压力的驱使。现在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多重压力的驱使,压力往往大于从前,有些学生确实很忙,上课也就被其他事情给耽误了;有些学生确实有事,因而只能取自认为大者,舍其小者,牺牲上课时间;有学生因为生活困窘,只能边学习、边打工;还有学生是学习成绩较好,在自学掌握了课堂知识以后,为了考研、考证、发展个人兴趣等而逃课。
2.学校因素
第一,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当前高等院校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不得不自学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另外,教材陈旧,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没适时调整,死记硬背的考试,使得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涯被称为“后中学时代”。
第二,教师教学缺乏个人魅力。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有些老师讲课没有特点,不能吸引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听人格魅力强、博学多才、表达清晰、照顾学生情绪的老师的课。如果任课老师讲课毫无新意,照本宣科,与学生互动较少,只顾进度,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学生拉回课堂。另外还有些教师责任心不足。对于显性逃课学生,不及时进行督促教育;隐性逃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反而采取了宽容不理睬的态度,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数,也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铃声响了就讲课,下课就走人,批改作业不认真,不与学生接触,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可言。
第三,授课安排不合理。有时信息量太大,内容重复较多;有时信息量太少,学生感到吃不饱。特别是有些课授课内容重复,相同内容有好几位教师讲,学生觉得在浪费时间;或者内容偏难,有的课程在先期课程并未铺垫的条件下,就讲新课,导致学生听不懂,使学生因听不懂而气馁,便干脆不听。
第四,考试方法不当。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的考试,一般以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别的同学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记笔记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造成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听讲价值不大的错觉。
3.教学管理方面
第一,检查力度不够。许多高等院校扩招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人员又相对较少,管理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单靠学生干部或任课老师偶尔点名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有关行政人员也只是检查教师的出勤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听课出勤情况。把考勤的任务交给教师,至于教师是否认真对待,不太过问,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机会。
第二,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高校对于学生逃课都有相应的处分条例,然而,在实际中这些制度没有真正落实,许多高等院校,因学生旷课而受到处分的人很少,时间久了学生逃课的时候只会考虑任课老师会不会点名,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而并不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这种迁就的态度极大地纵容了学生逃课。
第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虽然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未能默契配合。部分教师上课,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而学生管理却更多地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而不顾教学。结果有的学生上课时竟向任课教师请假说“系里叫我有事”。为什么有的学生热衷于为系里干活而不去听课,很大的原因也是利益驱使,为系内干活的学生在综合测评时是给加分的,而综合测评与学生在系里排名息息相关,只要其综合评分增加几分,其名次就可能比学习好的学生靠前很多。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给少数学生逃课钻了空子。
第四,考核教师存在着问题。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虽然口头上强调教学工作重要,但实际上只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该教师就算合格。至于教师是否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则无从考核。结果是部分教师上课责任心不强,知识老化且结构单一。即使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也存在对专业新知识了解不够,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之甚少的情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