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也是太极门派中的大门派,练习孙式太极拳也有很大的养生作用,太极拳的好处就是保健作用,太极养生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两大养生功效。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两大养生功效孙式太极拳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为什么会有保健功能?就是因为太极拳的阴阳变化,可保持身体协调。
1、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就是从养生与技击的辩证关系开始任何一门拳术,都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而孙禄堂老先生在创立孙式太极拳时,首先将养生放在重要位置,然后才是技击。
养生和技击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养生是基础,技击相对来说是一种外在形式。须知,技击应建立在健体之上,只有健康的体魄,技击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每位习武者都是养生高手,练武若不会养生,也等于白练。现代人生活条件都有改善,养生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孙老先生在生前,十分重视养生这一基础。他曾说:“然所以富强之道,在乎黎庶之振作。振作之主义在精神,若无精神则弱矣。人民弱,国何强?欲图国强,须使人民勿论何界,以体操为不可缺之科。如此则精神振矣,国奚不强!”
如何祛病强身?他又说:“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基虚灵之气。”
那么,练孙式太极拳又有何益处?他又说:“是编拳术不尚血气,纯任自然,不能伤其后天之力,专以善养人之浩然之气为主。”究竟什么样人,才能可以练孙式太极拳呢?
无论男女老少练习太极拳都能获取自己的需求,太极拳能疏通经络,是保健养生的最佳运动。
对此,他又说:“凡我同胞,无论何界,男女老幼,皆可习之。身体过懦者,可以使之强,过刚者,可以使之柔。或有身体极弱及有劳伤病症者,或因他种拳术,非血气之力不能练习者,亦均可以练之。将气质驯至中和,气固而神自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
2、中和之气是人体健康之宝在中医学中,精、气、神,被称为人身“三宝”。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原;气为生命活动之推动力和调控力;神为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
气由精生,又能化神养神,故称气为“神之母”,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明。神以气立,又能驭气统精,神明则气畅,气畅则精固。
精、气、神三宝,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理虚元鉴》中说:“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治之原不相离。…盖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也。”
从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出气的重要位置,首先益其气,才能安其神,然后安其神,才能补其精。
操练孙式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就是练形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而且特别强调了练气的关键作用和重要位置。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人体养生之元气,即中和之气,也即太极一气,而练气必至中和。
如孙禄堂老先生在《太极拳学》中说: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阴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
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
孙式太极拳独有的动静合一特点孙式太极拳超越其他各派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动静合一。难道其他各派不追求动静合一吗?当然不是,其他各派太极拳也追求动静合一,但是没有法门,所以只能是水中捞月。
那么,孙式太极拳靠练什么功夫形成动静合一呢?孙式无极式和孙式三体式。既然这里冠以孙式二字,说明与别家的无极式、三体式不同。具体内容可参见《中国武学之道》第八章。做到动静合一,就是我们学好孙式太极拳的第一步。
练孙式太极拳的好处一、孙式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协调人体的无限复杂的多样活动是依赖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调节的。在太极拳运动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人体在活动中用意不用力。“调息”,就是心息相依。
“心”是指意念,“息”是指呼吸。练习时要心清、脑静 手到意到,呼吸与动作密切配合,动作由意识作导引,安祥中带有全神贯注,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都能更好调整。
我们在一般工作及劳动中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辅助之,而练习太极拳是二上肢都交替活动。如“玉女穿梭”是两上肢、两下肢交替动作于四个方向,能调节大脑神经的灵活性,对失眠和神经衰弱者是非常适合的。
因为采用“心静用意”的练法,“意守丹田”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休息,中枢神经既指挥了全身器官机能的调节动作,又训练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虽然是慢速度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则是灵敏的,当我工作疲劳头昏脑胀时练一趟孙式太极拳会有脑清神灵之感。此拳对脑力劳动者消除大脑皮层的疲劳起了良好作用。
二、孙式太极拳能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练习此拳能增强人的“宗气”。祖国医学认为“宗气”聚于胸中,支持肺呼吸和心脏血液循环。
《内经》<灵枢·客邪篇>曰:“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坠,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呼吸焉。”说明了胸中宗气,可借呼吸氧气以养之,又须饮食营养以补助之。
宗气不但是肺呼吸的纲领,也是全身血液循环之纲领。在练拳时对脑桥和延髓,对呼吸和血液循环运动起了促进和调节作用。
如当练拳“开手”、“合手”时,要求两手抱球。合与面宽,开与肩宽,要求松肩坠肘。两下肢站立之时,略下蹲与肩同宽,就是,培养人练习“宗气”。
当开掌与合掌时锻炼了胸大肌,增强了肺活量,在练习时要求呼吸绵绵,“意守丹田”达到了“腹实胸宽”状态。
使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匀,增强了人体从外界摄取氧气,使之进入循环血流,二氧化碳则从血流转移到肺泡排出体外(这肺呼吸过程叫外呼吸),与此同时又促进了组织内所进行的氧化过程,增强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从血流中吸取氧气。
(这种呼吸为内呼吸)。在练习开合手时还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蠕动功能,再配合腹式呼吸,并协调了肝脾等功能。
当患者感胃胀疼痛或肝区疼痛,胆囊炎疼痛放射到背肋疼痛时,教他练习开合手动作加上搂膝拗步等动作后,患者感到易接受此简易动作,更感练后舒适疼痛缓解,胸部闷胀消失。
当练习左右搂膝拗步这些缠绕旋转的运动时,使动脉血管得到了柔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不仅提高肺部及血管的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功能,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
所以这几个动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肺结核、肝胆脾胃疾病是非常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