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试卷要符合大纲要求、试题难度适中、科学性强的标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1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 题共40小题,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 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与题意最相符合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针对中国的发展,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威胁论”,而中国及大多数国家则坚持“机遇说”。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 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基于此,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以及外交政策的选择是( )

A.否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错误观点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7.围棋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围棋定式是学习围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它是在长期的围棋博弈中形成,经得起检验而被固定下来的一种模式。围棋定式的存在说明( )

A.遵循定式是下围棋取胜的决定因素 B.理论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C.变化无穷的围棋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D.博弈实践是产生定式的唯一途径

8.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9.魔术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它是魔术表演者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进行的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制造的奇幻现象 是不存在的

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利用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现象的来源

10.意识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接收客观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对其进行接收、加工、处理、储存、记忆、创造(思维过程)所形成的产物(主观信息)。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有了客观事物就有了意识

③没有人脑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④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 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2.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神经科学家认为,不同的人之所以在思维和行为上有所不同,是与其大脑的物理连接、大脑皮层的沟槽深度有密切联系的。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的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工人做工 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4.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15.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近 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2013 年夏季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美国宇航局2013年8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这表明

①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

③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

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 在各地先行高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 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高考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这体现了 ( )

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18.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 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 不见人。这种违背 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能动性特点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

19.如果某一菜农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菜农都获丰收的话,则他及所有菜农的收入却都会下降。这启示我们,蔬菜丰收与收入增加之间的联系( )

①是不可预测的 ②是以条件为转移的

③是复杂多样的 ④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2013年10月 15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传出好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 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 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 M,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联系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着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经济而言,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健、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显然是有利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整体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22.“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

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从地方做起、从民间做起、从基层做起,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可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必须正确把握( )

A.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关系

2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要全面否定旧事物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日益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的。这说明( )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27.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这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

A.要增强事物量的积累,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B.事物性质的变化就是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D.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28.研究表明,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因此,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以上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C.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9.“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④

30.下列选项中没有蕴含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31.有人把x藏近年来的 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 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3.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两句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你敢打,我就敢送!”2014年1月6日,当快的把印着“首次打车送30元话费”的海报疯狂地张贴在北京市各居民区的广告栏时,竞争对手嘀嘀立刻做出反应,“打车每单立减十元” 真金白银的刺激让乘客和司机陷入了疯狂打车的狂欢。软件商用户激增、乘客省钱、司机赚钱,在这看似三方实现共赢局面的同时,拒载乘客、交通事故频发、分段打车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浮出水面。从狂欢后的隐忧我们可以看出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9.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40.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Ⅱ卷 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4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

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9分)

42.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创造制度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4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共同努力的伟大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 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8分)

44.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的?(12分)

45、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实际上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9分)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答案:

1----5 CBADB 6---10CCACD 11---15CDDAC 16---20DBACC 21---25DBAAA 26---30BCDCB 31---35BCCAC 36---40ABDA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4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

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 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9分)

(1)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3分)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2分)

(3)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提高阅读品味;(2分)

(4)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阅读应重视深层精神思索,提高升阅读质量, 提升认识能力。(2分)

42.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创造制度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4分)

②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4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 。(4分)

4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 的优秀儿女为之共同努力的伟大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 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8分)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分)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 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3分)

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分)

44.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的?(12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八大,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 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 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 ” 的发展。(3分)

45、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实际上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9分)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领域,用不同方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②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我们要立足整体,搞好局部。调整分配结构,有利于分配政策的整体优化;(或量变引起质变原理)

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中,要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34661/977179393.html

更多阅读

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山东卷 ——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山东文综政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第I卷(必做,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浙江文综政治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24.面对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的压力,我国沿海某服装出口企业,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的内陆地区,并致力于产品研发、品牌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1新课标文综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采用:宁、吉、黑、晋、豫、新)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2010年某企业的

声明:《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为网友染涤为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