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是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和绒羽等凝结所筑的巢窝,燕窝不是直接采摘下来就能吃的,是需要经深加工后可供人食用的部分。那你知道燕窝的形成过程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燕窝是什么形成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燕窝形成的过程
燕窝,顾名思义,即是燕子的窝。不过它不是普通燕子的窝,而是一种特殊的燕子一一金丝燕的窝。
金丝燕属鸟纲,雨燕科。是候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热带沿海的天然山洞里繁衍后代。金丝燕比我们通常所见的燕子要小些,背部羽毛呈灰褐色,带有金色光泽,翅膀尖而长,四个脚趾都朝前生长。此燕喉部有很发达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气中凝成固体,是它们筑巢的主要材料。金丝燕每年三四月份产卵。产卵前,它们每天飞翔于海面和高空,有时可高达数千米,穿云破雾,吸吮雨露,摄食昆虫、海藻、银鱼等物。经消化后钻进险峻、阴凉、海拔较高的峭壁裂缝、洞穴深处,吐唾筑巢。大约要20多天才能筑成。燕巢呈半月形,形状好像人的耳朵,直径6一7厘米,基底厚,廓壁薄,重约10一15克。燕巢外围整齐,内部粗糙,有如丝瓜网络。整个燕窝洁白晶莹,富有弹性,附着于岩石峭壁的地方。
年长的金丝燕筑的巢完全是靠它们喉部分泌出来的大量粘液逐渐凝结而成的,质地纯洁,这种燕窝的质量最佳,是燕窝中的上品。在封建皇朝时代,常常被选出来作为进献的贡品,因此取名“官燕”,也就是“白燕”。
年幼的金丝燕做的巢,由于筑巢经验不足它们筑得巢比较粗糙,含有杂质和羽毛较多。此时采收的燕窝原料称为“毛燕”。
另有一种燕窝被所附红色岩石壁渗出的红色液体渗润,燕窝靠近岩壁的部分逐渐变为红色,也叫“血燕”或“红燕”,含有若干矿物质,营养好,产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
燕窝的分类
一、按燕窝采摘地不同分为洞燕和屋燕
洞燕是采摘于野外山洞、沿海峭壁的燕窝,这是最原始的燕窝的存在形态。洞燕色灰色或黄色,羽毛及杂质较多,口感较为爽实。因早期的滥采,金丝燕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洞燕的产量逐年下降,洞燕出产量很低。随着环保呼声高涨,人们积极改变了金丝燕生存环境和燕窝采摘环境。随后,洞燕逐渐被屋燕取代。屋燕只是采摘的环境由山洞、峭壁变成了人工搭建、适合金丝燕筑巢的人工屋,而并没有改变金丝燕的生活习性。大自然的原始森林环境和人工屋技术的结合,有效解决了金丝燕保护和燕窝产量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原生态屋燕,屋燕色较白,质松,毛少口感较滑软。如果燕子屋的卫生条件控制得好,屋燕窝会相对干净,色泽也较理想,而洞燕窝则可能会有较多的沙粒、泥土及其它物资。
二、按燕窝的颜色为白燕、黄燕和血燕
燕窝是经过金丝燕喉部有很发达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在空气中凝结成固体所形成的,是金丝燕摄食的昆虫、海藻、银鱼等物经消化后,吐唾筑建的鸟巢,呈白色,故称白燕,又称官燕,整个燕窝颜色较为白色,此白色为自然白且白中带点黄。黄燕:整个燕窝或燕窝大部分的地方颜色偏黄色,这是自然现象。从山洞采摘的燕窝也有部分呈现出不均匀的褐红色、血色、棕色或棕黄色,底部颜色较深,中间和边缘较浅。应该澄清的是此颜色并非来自燕子口中的血。其形成原因主要被认为是燕窝所处的环境如空气、湿度、岩石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来自燕子栖息的环境及筑巢的燕洞壁含有高量铁质物质向燕窝的渗透。这部分燕窝被称为血燕。一般认为血燕的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于白燕,但并非所有矿物质都一定对人体有益。
三、按燕窝的出产形态分为毛燕和草燕
毛燕的名称是由于燕窝采摘后,未经过加工或处理,呈现出夹杂一些燕毛的形态而来的。毛燕主要被加工成燕盏、燕条和燕角。而草燕主要以尼龙草为主,可食用部分的燕窝多有杂质,口感粗糙。草燕主要被加工成燕碎、燕饼等。
四、按燕窝销售形态分为燕盏、燕条、燕碎、燕饼、燕角
燕盏是毛燕经过清洗、挑毛、定型和干燥后达到少有杂质、可正常炖食标准的燕窝,其基本上保持燕窝最初的形状。由于燕窝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商家将燕盏按品质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龙牙盏、龙头盏、一级燕盏、二级燕盏、A级燕盏、官燕等。
燕条、燕碎、燕饼、燕角有些是毛燕或燕盏在清洗、挑毛、定型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其营养价值与燕盏相当;而有些是由草燕经过加工制作的。其营养价值与燕盏相当,只是卖相不同。
五、按采集的季节来区分
燕窝的采收季节一般为每年的2月~10月。
2月~4月采收的燕窝,因雨水多,适合昆虫繁殖,金丝燕食物充足,唾液分泌多,故燕盏完整、光泽度好、少毛、我们常称之为“头期燕”。
5月~10月采收的燕窝,称之为"二期燕"、“三期燕”,此时是金丝燕的换毛期,故所筑出的燕巢较为疏松,盏形亦不及头期的燕盏,绒毛杂质亦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