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全面深化改革ppt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新一届领导集体经过两年多夙夜在公的勤勉探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一

《“四个全面”与道路自信》

摘要:“四个全面”是对我们党十八大以来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这样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思路明确、逻辑严密、重点突出,不但是有机的整体,更是相互印证、相互支撑的完整理论体系。“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更是保证。

关键词:四个全面;治国理政;道路自信;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标志着“四个全面”的正式提出。

提出“四个全面”意味着党对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的清醒判断,用“四个全面”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将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旨在完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构成一个内在有机的整体。分别是在经济方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

(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并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提出的。他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二、“四个全面”与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过程。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渊源,不能直接从马恩讲起,而是要追溯社会主义500年(六个阶段),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理论逻辑。

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一是生产发展,二是生活富裕,三是精神富足。小康社会从本质上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它提供的一个发展的愿景,描绘的是发展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目标之一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此乃为发展的内容;目标之二是破除各种体制机制的积弊、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而为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厚重的基础。这样就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释放社会创造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每个人成长、成功、创业、创新的活力与空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正。

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一是为了保障发展,二是为了保障公正。实行法治,才能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才能有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同时,法治调节、规范和约束各种各样的公权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益和人民群众,所以,法治也是公平正义的最大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力量,党的领导是一个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发展、保障公正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是理论指导下的现实展开;另一方面,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基本路径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践不断地进一步融合的过程。

“四个全面”的提出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意义重大:

第一,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格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对“五位一体”的超越和拔高。

第二,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四个全面”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与发展的保障的问题,实现了发展动力上的升级换代。

第三,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1992年,邓小平同志曾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在看来,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与小平同志的设想是一致的,仍然任重而道远。但“四个全面”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未来一个阶段的追求和定位。

道路自信基于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深入持续的思考。几代党的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使命上艰辛求索,当今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续写这篇大文章。如何写,党已经胜券在握,“四个全面”就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李松林.《“四个全面”与治国理政》

[2]李忠杰.《“四个全面”之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张承欢,女1966年元月出生;安徽省芜湖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高级讲师,芜湖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篇二

《解读“四个全面”与执政为民》

【摘要】执政为民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实施“四个全面”的根本依据和根本目的。“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新方略始终贯穿着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包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促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建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扩公仆等深刻内涵。

【关键词】四个全面;执政为民;人民群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发展新要求提出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标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奋斗目标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执政为民,一句话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四个全面”与执政为民的关系

1.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四个全面”就是在多变的世界格局下,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回应人民的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来的新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为满足需求而提出,是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就是党能否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党的发展史是一部争取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四个全面”是党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回应,是以人民为需求导向,以人民的幸福为目标的科学理论。同时,执政为民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强有力支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得到最好的实施和最大的保障。

1.2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②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是检验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样,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的根本标准亦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更好地改善,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法律保障。党的一切工作说起来很多、很复杂。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人民就是目的,人民就是标准。邓小平说过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不管什么战略,有利于人民的就是好的。

毛概全面深化改革ppt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1.3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③

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是人民,执政为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核心、最坚定的力量,是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保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只有50员多名党员,共产党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从古至今被证明了无数次的真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改革开放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仍然要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深入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汲取力量,从群众中得到支持。

1.4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④

在13亿中国人民面前,党的队伍显然是很小的。但是历史证明,是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但是,只有党的领导远远不够,人民是党执政的基础。中国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靠力量。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2执政为民:“四个全面”的应有之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列宁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⑤只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共产党才有存在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权才能永葆活力;只有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才会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有新发展。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⑥,是新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实现“四个全面”,关键在党,主体在民。因此,“四个全面”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内在包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促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建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扩公仆等深刻内涵。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3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

3.1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执政为民的首要内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历史的卷轴缓缓铺开,纵观这90多年的历史,无一不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之所以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最根本的就在于党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背后站着十三亿多的中国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十八大以来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3.2全心全意为人民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关重大战略部署。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人民。改革是动力,人民是目的。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动力问题,也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改革改的是体制,为的是人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推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3全心全意为人民建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保障。法治是一种治国策略,法治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价值指向。党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必须坚持法治的思维,建立法治的体制,以法治的程序规范国家事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治是保障,人民是主体,将党群关系的构建纳入法治的渠道,依法规范,依法保障。

3.4全心全意为人民扩公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治党是一项长期、长远的工程,治党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把从严治党贯彻和体现到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党员队伍、扎实做好基层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

“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准确定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⑦党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是党的服务对象,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提高党员素质,扩大党员队伍,要求我们党始终坚定群众立场,加强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教育,把人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9.

[6]王韶兴.论政党法治建设的价值意义[J].理论学刊,2005(1).

[7]邵明玉.执政党视角下党群关系的再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2012(2).

注释:

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N].人民日报,2012-11-16.

②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J].《求是》杂志,2013(1):6.

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l1月15日)[N].人民日报,2012-11-16.

④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Z].2012-l2-4.

⑤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J].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⑥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上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N].人民日报,2015-2-13.

⑦毛泽东文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30261/484113714.html

更多阅读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四个全面

http://www.sina.com.cn2010年10月26日22:19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人民日报10月27日署名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

高中教育改革的几个热词 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重点

1.课程标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各科都已经制订了课程标准,并颁布实施。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整体上比较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教师阅读了这些标准,也很难搞清楚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有时候我们会责怪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看课程标准,这中间

供给侧改革四个关键点 振兴恩平经济,关键在供给

经济是基础,是中心。要振兴经济,必须着眼于国情、省情、市情,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而不可照搬照套。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正确的,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家庭来说,却未必。比如说,大家都坐着

全面深化改革几个重点 深化“质量立行”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深化“质量立行”,这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更有效地深化“质量立行”发展工作?关键应当在“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力求实效”十二字上做好文章。    1、结合实际学好“三个代表”,全面提升“质量立行”理念。思想是行

声明:《毛概全面深化改革ppt 四个全面为主题的毛概论文》为网友墨小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