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小知识常识都有哪些呢?不急,下面有准备精心为你准备的夏季养生小知识常识,就让小编带你一一讲解吧!
夏季养生小知识常识艾叶泡澡度夏天
艾叶是养生用途很多的一味中药。其用途远远不止艾灸,下面就把艾叶更多的养生妙法一一道来。
泡艾叶——防湿疹
别误解,这里的“泡”可不是泡茶,而是泡澡。艾叶虽可泡茶喝,但艾叶的味道比较刺激,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
把艾叶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做法是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泡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夏天已经到来,不妨用艾叶泡个澡吧!
吃艾叶——调月经
艾叶可以吃?没错,艾叶因为出众的药用功效,被制成了许多妇科用药。
医圣张仲景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取艾叶温通暖宫作用,治疗胞宫内寒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诸症;后方取其止血作用,主治妇科多种出血不止症候。
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大家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这些中药来调理身体。
熏艾叶——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需要提醒的是,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初夏护津液
津液可以濡养四肢百骸,是我们生命的基础。
初夏的时候,津液不足,肝阳升发,易导致风动。
津液不足,单靠喝水是不行的,需要用滋阴的药物来调理,比如生地、沙参、麦冬、石斛等,或咨询医生。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论述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就是存津液,因为人体的津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濡养四肢百骸,这是我们生命的基础。现代医学说我们身体70%的重量都是水分,津液不足,会引起血虚,引起筋脉失养等问题,就如同树木没有水分了,会出现问题。
有位朋友,这一阶段也失眠了,晚上无法入睡,很苦恼。她还说眼睛干、口干,我看到她的舌头红,判断她也是津液不足,我告诉她一个小方子:生地9克,制首乌9克,麦冬6克,炒酸枣仁(捣)6克,熬水喝,每日1次。喝完第二天,她告诉我,她当天晚上就睡了一个好觉。
这就是中医理论,说来玄妙,似乎“水不涵木”很神秘,怎么都用大自然的东西来比喻,有没有点儿科学的内涵?
其实,科学就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的道理也就是我们身体的道理,我们的老祖宗虽然朴素,但是朴素中却说的都是至理,往往简单,却又切中要害。
还有两位老人,突然出现了手抖、头颤的现象,我觉得这不是帕金森症,应该就是这个季节特殊,津液不足所导致的,因为肝主筋,如果肝血不足,就无法濡养筋脉,导致抽动。于是我也给他们开了滋养津液的药,用沙参、麦冬、生地等,结果抖动就迅速消失了。
这种津液不足,单靠喝水是不行的,需要用滋阴的药物来调理,比如生地、沙参、麦冬、石斛等药,如果朋友们出现了此类问题,可以咨询本地的医生,开个小方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尤其是老年人,大家可以随时观察,如果有此类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这样就可以不让此类情况发展下去,导致疾病。
阿胶凉茶 消暑养生
烈日炎炎,漫漫长夏,消暑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消暑,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冰镇饮料,然而冰镇饮料先伤胃阳,后伤肾阳,虽一时酣畅淋漓,然而口渴依然,阳气为寒所镇压,不能熏蒸水气上行至口唇,故下水不能解上渴,这是冰镇饮料伤身致病之开始。
可是酷夏难耐,怎么能既消暑又不伤身呢?其实我们不妨学一下前人的智慧,用一下传统的方法。前人早就有消暑的方法,那就是凉茶,大家熟知的龟苓膏、“王老吉”都是凉茶的一种。凉茶配方各式各样,总以疏风散热、养阴生津、利水祛湿为主。 阿胶,性平味甘,久服轻身益气、滋阴养血、润燥止血。阿胶与凉茶相配,正是消暑的上好饮品。夏季凉茶以甘润为主,可稍加辛散与酸收,甘凉生津以生地、麦冬、甘草、罗汉果、北沙参等为主;辛散以金银花、白菊花、桑叶、薄荷等为主,使热由皮肤发散;酸收以五味子、山茱萸等为主,使辛散不太过,再加一些白茅根、淡竹叶、苇根、茯苓、桑白皮以利水祛湿,使热由小便出。另外,若润肺止咳可加杏仁;温润可加大枣、生姜;益气安神可加人参、西洋参。这样配出来的阿胶凉茶,不仅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老少皆宜,也不至寒性伤阳。
凉茶不仅可作为消暑的饮品,加减配伍也可治疗季节性疾病,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含阿胶的经典名方——养金汤和清燥救肺汤,其中以药食两用中药和可用于保健品的中药为多,稍加添减,便可做为凉茶佳品。
夏季阳气充足,万物争荣,当顺应天时,引导阳气循环不已,不可以寒扼其生机。正是:
夏季养生需认真,冰镇太寒易伤身,阿胶凉茶常相伴,消暑不误养精神。
夏季腹泻莫禁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夏季很容易患肠道疾病引起腹泻,如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常见症状有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传统观点认为,腹泻时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烂,应当让肠道“空一空”,休息1~2天,这时禁食可减轻胃肠负担。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元、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营养不良比较普遍,60岁以上的老人中,20%左右患有营养不良;70岁以上的老人中,约有40%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的人没有足够的糖、蛋白质、脂肪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当血糖低于每升3毫摩尔时,病人就会出现出虚汗、心悸、乏力、头昏、面色苍白、晕厥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有的甚至还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
腹泻时,体内的水、盐大量丢失,由于水分丢失,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阻塞血管。当阻塞冠状动脉时,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阻塞脑血管时,会发生缺血性中风。盐类如钾、钠、钙、镁等金属离子是人体重要的阳离子,除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外,
还维持心跳节律和神经传导,若这些阳离子大量丢失,势必发生心律失常,甚或猝死。
因此,老人腹泻时不但不能禁食,还应适当补充一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藕粉、鸡蛋面糊、豆浆、细面条、豆腐脑、大米莲子粥、小米扁豆粥、薄皮馄饨等,并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利营养素被机体消化吸收。老人腹泻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还应鼓励病人多喝淡盐开水、菜汤、米汤、绿豆汤、西瓜汁等,以补充损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促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