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谷年俗庙会 年俗之逛庙会【迎新年手抄报】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

  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

  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

  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

  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原来属于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纷纷与佛道神灵相结合。其活动也由乡间里社逐渐转移到了佛寺和道观中进行。在佛、道二教举行各种节日庆典时,民间的各种社、会组织也主动前往集会助兴。这样,寺庙、道观场所便逐渐成了以宗教活动为依托的群众聚会的场所了。

  而这些宗教活动逐渐世俗化,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由民间俗众出面协商举办。这种变化,不仅大大增加了这些活动自身的吸引力和热闹程度,也使这些活动中的商贸气息随着群众性、娱乐性的加强而相应增加。在宗教界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助下,使庙会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庙会不论从其数量还是规模,在全国都已形成蔚为大观的局面,但就庙会的活动内容来说,仍偏重于祭神赛会,而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庙会的真正定型、完善则是在明清以至于近代。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红崖谷年俗庙会 年俗之逛庙会【迎新年手抄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300571/953632844.html

更多阅读

《文艺十七年》之1959、1960年篇 崇祯十七年

《新文学史料》继续发表《王林日记·文艺十七年》之1959、1960年篇。编录者按:(1960年)1959年初政策有所缓和,作家们似乎有了一些希望,但没过多久,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已经显露出种种迹象。到了1960年,政治风暴果然

破译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解析

破译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刘思成茫茫宇宙,朗朗乾坤,曾让多少智者先贤为之遐想。历代的智人哲者无不为自己存在于天地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的玄机而伤透脑筋。仅就《河图洛书》那几个黑白小点,不知花去了他们多少脑汁。研究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之爆笑笔录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完整

说实话,周立波学唱蔡琴那段儿最长,但我的感觉最不好,因为他的声音很怪,很非蔡琴,加之极力夸大蔡琴的吐字不清所以让我觉得他的唱功实在与郭德刚、小沈阳无法比拟。昨天晚上接着看《周立波笑侃三十年》之下半场的后边儿部分,结果大大出乎

声明:《红崖谷年俗庙会 年俗之逛庙会【迎新年手抄报】》为网友清秋瘦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