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信息渠道日益增多,由此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不断增加,引来了人们的关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结课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关系密切,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在培养合格人才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论述,探索适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一直提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发现,有些学生的心理需要疏导,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不了的,因此,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
1.理论基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则旨在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为基础,涉及到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动机、潜意识等一切心理活动的总称,侧重的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目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以符合社会需要的世界观来培养适合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分辨,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层面,不以道德选择和价值培养为目的,不指定任何既定的价值观,不从内容上干预当事人的价值取向,而是培养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3.教育方法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外,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机关人员都可以,采取外部灌输的方法,通过正面教育、榜样示范、批评表扬、实际锻炼等手段,力图用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影响受教育者。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专门学过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和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进行,主要采用心理训练、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方法,不采取强制和灌输的方法。
二者的联系有:
1.教育内容具有互补性。当今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但是多数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到一起,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人的心理,都属于主观意识方面,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同时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作用。
2.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体现出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来引导大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以此来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也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服务。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对策
以爱为桥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无论是通过谈话,还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学生工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与大学生密切的联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要想达到这样的结果,教育者必须要付出爱心与耐心,既要做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结合心理咨询或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出的趋势性问题做好提前准备,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彼此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质,分析学生的心理,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避免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防微杜渐,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性。
要建立师生间无障碍的联系渠道。网络的发展,让当代大学生都喜欢上网,所以要想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学生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可以在博客上发表一些励志方面的故事和名言,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找工作、婚姻方面的经验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可以通过邮箱、网络聊天,给问题学生发送祝福和问候,谈谈家庭和未来,化解问题学生心中的疑问。
遵循规律,应对问题。既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要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切忌在解决问题上一刀切。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增加一些心理健康讲座等方面的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心理问题、解决问题。因为高校的心理教师配备情况不同,不是每所高校都建立完备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可以进行经常性的心理测评,这就需要各高校结合实际,聘请心理方面的专家学生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辅导,并能够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互动游戏,现场解答问题,疏导大学生们的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Z].
[3]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4]马向真.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3(2):176-178.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结课论文篇二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观其现状,当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内容: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衡问题、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现代传媒内容的侵蚀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滞后问题等等。所以,如果希望推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便必须进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的革新与完善。本文便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希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促使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构建
纵观现状,由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均处于青年的中期和晚期,许多学生都处在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在这种心理阶段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多变,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促使个体心理走向不健康的发展道路。本文便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完善性教育策略,希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有效改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其健康和谐的发展。观其现状,当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内容: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衡问题、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现代传媒内容的侵蚀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滞后问题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论述:
一、社会环境的冲击问题阐述
在马克思主义中这样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应当是社会性,人便是社会的人。所以社会因素便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主要由于以下几项原因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其一,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缺乏正确合理的认知,非常容易面对人格扭曲、价值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现象,这便容易促使学生形成迷茫、悲观、失望甚至消极等负面心理。久而久之,存在负面心理问题的学生,便很容易出现人格障碍;其二,面对着当前多元化的世界,大学生们一旦走出校门则需要承担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就业紧张感不言而喻。在这种压力之下,当代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畏惧、过度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失衡;其三,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中的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的状态,传统道德思想正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并存着,促使许多高校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被不断推翻,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旧观念的整体整合能力还有所欠缺,便非常容易产生心态失衡心理或到的困惑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因素的困扰问题阐述
众所周知,家庭乃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更是直接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其中,父母的教育模式、教育态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整体氛围以及家庭结构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永久性的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于家庭成员的影响十分深远,非常容易导致家庭成员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异常。针对于该问题,也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当代大学生所处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家长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与此同时,父母对于子女的成才期望又过高。如此一来,当代大学生极容易养成依赖性强、骄横任性的心理;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过重,恐慌焦虑的不良情绪;其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均认为成绩能够决定未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不过是一句空谈。这便会导致当代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均受到影响,仅仅注重知识与智力教育;其三,城乡差别导致收入悬殊问题。可以说,家庭经济因素往往会决定学生的成长性格。部分大学生除了需要应对学业竞争压力以外,还需要承担高额学费与日常生活开支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过重的心理负担问题非常容易导致其心里不平衡,最终出现心理疾病。
三、高校心理教育开展的滞后问题阐述
自高中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条件、人际交往背景的变化,促使许多大学生均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学生对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满意,认为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差过远。这种强烈的落差感很容易促使其出现冷漠、压抑、沮丧、烦躁等不良心理倾向。但是,观其现状,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滞后,例如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不曾步入正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有待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严重欠缺等等。换者言,高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均不曾跟上当代大学生变化、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发展无法健全。当前,针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三个十分显著的倾向:其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强调与心理医疗教育,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理论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均缺乏重视度;其二,许多高校均将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素质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全部用道德教育代替心理教育;其三,运用心理课程教育取代日常心理辅导。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现代传媒的侵蚀问题阐述
传媒本身是向用户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载体,它具有具体形象、传播迅速、导向性强、信息含量大以及覆盖范围广泛等众多优点,深刻影响着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与媒体接触交流的过程当中,同样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但是,也同样会受到一些不负责任媒体的毒害与侵蚀。正如同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所说:“在公共舆论的传递过程中,真理与无穷的错误会直接混杂在一起。”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形成阶段,并且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故此,现代传媒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侵害非常明显。
五、身心发展的失衡问题阐述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发展虽然早已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依然尚未成熟。在这一阶段的他们,内心非常复杂多变,很容易产生矛盾纠结的心理。这一时段,如若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完善,无法调节好自我心态,便非常容易对周遭事物产生心理偏差,从而形成心理失衡的情况,造成自我否定、心理障碍、价值取向缺失以及道德失衡等问题出现。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乃是一件持续发展状态的事情,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但是,只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高校教师共同努力,终有一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06).
[2]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07).
[3]王振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04).
[4]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08).
[5]张彦.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