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是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只有充分做好采购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供应链采购的能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篇一
做好采购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摘要[摘 要]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兴起引起了全球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链成员的利益。本文分析了采购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从探讨采购管理入手,提出有效的采购管理能可以优化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和竞争优势。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内容[关键词] 竞争 采购管理 企业 供应链
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管理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于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扩展成为整个产品链条上各个环节的竞争及与其他产品链条之间的竞争。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竞争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要求,横向一体化竞争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模式。在一条供应链上,围绕一个核心企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了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客户响应、更高的产品质量。通过有效的协同机制,不同的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又在竞争中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二、采购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从全球市场由卖方转入买方的趋势来看,企业采购的重要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日益突出。良好的采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及合作伙伴创造竞争优势。
从对企业的利润创造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的利润率在不断的下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市场份额被多个企业所瓜分。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企业仅仅依靠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不够的,更应该重视如何节约企业成本。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成本的构成往往由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员工工资、管理费用等组成,其中采购成本的支出往往占企业成本支出的60%以上,采购成本的节约等于创造了企业利润。
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角度看,优质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而优质产品离不开精湛的工艺、技术,以及良好的原材料供应。其中有没有合格的原材料又成为企业能否生产出优质产品的关键。企业的采购在原材料质量方面必须严格把关,做好充分的事前控制,避免由于原材料的不合格导致的成本增加和工期的延误。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随着上下游企业沟通的不断深入,企业与企业之间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买卖合同关系。产品复杂性程度的提升致使原材料供应商必须和生产商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产品的规格、参数等信息。为充分体现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优势,双方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开展共同的研发与合作,实现联合生产。
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来说,采购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采购可以实现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强化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三、做好采购管理优化供应链
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几种角色构成,每一角色都是一个独立的供应链子系统,承担了一定的功能,共同为实现供应链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努力。而采购活动,在这种多环节协作过程中承上启下,其作用不容忽视。但如何开展采购管理,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1.明确企业的采购需求
采购活动对于某个特定的企业来说,是一种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采购部执行的是委托人――实际需求方的指令,利用其采购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更有效率的采购。其中关键一点就是采购部是否真正理解需求方的采购需求。为了达到需求的明确,采购部门应与内部需求方展开充分的沟通,必要时可将实际需求方纳入到采购团队中来。
2.分析资源供应市场
在内部需求明确的基础上,采购部门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采购方面临的情境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者数量众多且产品趋向标准化。这样,采购方就应充分利用买方的优势地位,尽可能保证原材料具有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以及争取卖方更好的售后服务。对于卖方市场,采购方必须意识到采购活动的重点是解决供应的风险问题而非价格问题。
3.筛选供应商
过少的供应商选择会导致了采购风险的增加,为了减少风险,采购者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供应商范围,并且确定供应商筛选的标准。随着信息沟通的日趋便捷和物流成本的不断降低,企业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已经从区域扩展到全球。为了追求效率和成本的均衡,采购方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发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来筛选供应商,不同的供应商均要经过这样的一个“筛子”以保证采购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4.选择和评价供应商
企业选择的供应商应具有如下特征:诚实可信、能满足企业的产品需求、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等。对于备选的供应商,可以从能力和积极性两个维度对其做出评价,我们所希望的供应商应该是具有高能力和高积极性的。实际上供应商往往处于不同的状态:高积极性低能力或高能力低积极性。因此采购方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低能力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培训、指导的方式助其提升能力水平;对低积极性的供应商则通过提高采购额度、增加吸引力等方式使其积极性得到提高。
5.合同的签订与管理
采购合同的签订标志着采购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如何签订一份有效的合同涉及到责任的划分。合同文本越细致,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采购合同的签订并不能完全保证合同百分之百的履行,随着合同执行期的延长,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会不断的增加,因此,采购方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控制,尽量使得采购中的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得到解决,以保障采购活动的顺利完成。
采购工作的完成不代表万事大吉,企业还需要通过回顾和审视已完成工作的绩效,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四、结论
对于任何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做好采购管理是维持并加强供应链成员合作的必要手段。精细化的管理与考核制度能够保证采购达到较高的绩效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文献[1]王彦侠:浅谈实施和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28-29
[2]魏也:优化供应链从采购开始[J].市场周刊,2006(9):24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篇二
供应链管理中的准时采购战略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摘要摘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实现准时化采购战略,可以提高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构筑整个供应链及各个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内容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准时采购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流程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原材料和半产品的生产合作交流等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料供应。为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同步化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工作要做到五个恰当: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实现准时化采购战略,提高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构筑整个供应链及各个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和传统的采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库存采购转向订单采购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库存。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企业的生产过程,也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产品需求的变化,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难以适应制造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订单驱动的方式进行。制造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制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从采购管理转向外部资源管理
传统采购模式中,供应商对采购部门的要求不能得到实时的响应,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也只能进行事后把关,不能进行实时控制,这些缺陷导致供应链企业无法实现同步化运作,缺乏柔性和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的能力。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的外部资源管理就是贯彻系统性、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实现精细化、零库存生产的要求。要有效的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通过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并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
从一般买卖关系转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上下游厂商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双方之间缺乏相互信任,难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供应链上游的节点企业得到的市场需求信息出现严重的时间滞后和信息失真,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要求和市场风险,降低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需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采购管理决策更加透明,减少信息失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和各个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采购
准时采购又称为JIT(just in time)采购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采购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的运作过程是:制造部门提出制造需求,采购部门接到需求后,以采购订单的方式将需求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货发货。同时,制造部门将制造过程中影响采购的各项信息实时反馈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对采购订单进行修正调整,同时将最新需求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据此进行备货交货。根据这样的操作模式,供应商必须实时响应制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这也意味着供应商可能一天一次、一天两次、甚至几个小时一次提供采购物品。这一模式与传统采购在制造之前把采购产品大批量送到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准时采购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供应商数量较少
传统采购模式中企业一般是采取多头采购,供应商的数目相对较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准时采购模式中的供应商数量较少,甚至采取单一供应商。这种变化一方面可以使供应商获得长期订货和内部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稳定。
综合评价供应商
在传统采购模式中,供应商是通过价格竞争而确定的,供需双方的关系是短期合作关系,一旦发现供应商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重新选择。但在准时采购模式中,供需双方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而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慎重,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在选择供应商时,价格不再是主要的因素,质量成为最重要的标准,这里的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交货质量、技术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批量采购
小批量采购是准时采购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准时制生产过程中企业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需求是不确定的,而准时采购又旨在消除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了保证准时供应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采购必然小批量。当然,小批量采购会增加运输次数和成本,这可以通过混合运输、代理运输、第三方物流等方式,或尽量使供应商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等加以解决。
有效的信息交流
只有供需双方进行可靠而迅速的双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准时供应,同时充分的信息交流可以增强供应商的应变能力。所以,实施准时采购就要求上下游厂商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内容包括生产作业计划、产品设计、工程数据、质量、成本、交货期等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如EDI、 电子商务等,为有效的信息交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交货具有准时性
准时采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实施准时生产的前提条件。准时交货能力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与运输条件。作为供应商来说,要做到交货准时,首先应当不断改进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延迟交货或误点现象,为此,供应商同样应当采用准时生产模式,提高生产过程的准时性;其次应当改进运输系统,因为运输问题决定了交货准时的可能性。特别是全球的供应链系统,运输路线长,而且可能要先后经过不同的运输工具,需要中转运输等等,因此要通过有效的运输计划与管理,使运输过程准确无误。
从根源上保证产品质量
实施准时采购以后, 企业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很少甚至为零,因此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从根源上予以保证。也就是说,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保证,应由供应商负责,而非下游厂商的采购部门。准时采购就是把质量责任返回到供应商,从而在根源上保证产品质量。为此,供应商应当参加制造商的产品设计过程,制造商也应帮助供应商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
根据国外实施准时采购战略的一些企业资料统计,准时采购可以使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降低40%以上。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的降低,有利于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提高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
据统计,实施准时采购,可以使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提高两倍以上,而且原材料和外购件质量的提高,又能降低质量成本。据估计,推行准时采购可以使企业的质量成本减少25%以上。
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
由于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密切合作以及规模 经济效应,加之消除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浪费(如订货手续、装卸环节、检验手续等等),使得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得以降低。例如,生产感光化学制品的美国柯达公司,通过实施准时采购战略,使其采购物资的价格下降了20%以上。此外,推行准时采购战略,不仅缩短了交货时间,节省了采购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而且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
保证供应链的协同运作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采用了订单驱动的方式。订单驱动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围绕订单运作,从而实现了准时化、同步化运作。要实现同步化运作,采购模式就必须是并行的,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开始着手物资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采购部门编制详细采购计划,制造部门也进行生产的准备工作。当采购部门将详细的采购单提交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很快将物资在较短时间内交付给用户。当用户需求发生改变时,制造订单又驱动采购订单发生改变,因此准时采购提高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
准时采购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化运作,因此准时采购对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文献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9
2.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有关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推荐:
1.浅谈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2.采购管理论文参考
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相关论文
4.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5.采购管理论文
6.采购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7.关于采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