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突厥语意为“黑色岩山”。喀喇昆仑山是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高大山脉,亚洲著名山脉之一。从阿富汗最东部向东南延伸约480公里。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为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塔吉克斯坦、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辏于这一山系之内,赋予这一僻远的地区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喀喇昆仑缘自夏语即上古蒙古语“黑河”或“黑水”一词的音译,出19世纪初的英语作品中。按突厥语解释,喀喇昆仑意为“黑色的磐石”,此名称的出现早于英文作品。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奥率领的意大利登山队首次登上了喀喇昆仑山。有时它被称为“凶险的山”,因为已有许多人丧生于这里。
地质地貌
喀喇昆仑山脉是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间的一条走向与旁遮普·喜马拉雅山(大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脉。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
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过7260米,8座山峰超过7500米,其中4座超过8000米,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围簇拥着数以百计的石塔和尖峰。
该山由一组平行的山脉和几条支脉组成。仅中部是磐石山脉。这一山系的宽度约为241公里;如果最东面的延伸部分——西藏高原的羌臣摩和班公山区——包括在内,长度就从48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喀喇昆仑群山的平均海拔约为6100米,有4座山峰超过7900米;最高峰K2峰【亦称戈德温奥斯汀峰、达普桑峰(Dapsang)】或乔戈里峰(Chogori)高达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地形以巍峨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为特征。南坡长而陡,北坡陡而短。绝壁和塌磊(大块落石的巨大堆积)占据了广阔区域。在山间峡谷中,乱石斜坡广泛出现。横向山谷通常有狭窄、深邃、陡峭山涧的气象。
喀喇昆仑山属燕山褶皱系。大地构造的发育主要与南亚次大陆向北位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有关。主要大地构造期开始于白垩纪,并继续到第三纪;山地抬升开始于晚第三纪,仍在进行。岩性以花岗岩、片麻岩、结晶板岩及千枚岩为主,南北两侧主要为石灰岩和云母板岩。南侧沉积岩常为花岗岩侵入体所切割,若干地区有板岩出露。喀喇昆仑山地震活动频繁,震级甚至有达9级以上者。有温泉分布。耸立于青藏高原西北侧,连结着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及昆仑山脉。其主体部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的交界线上,青藏高原西北部是它的东延部分。
气候特点
喀喇昆仑山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属干旱荒漠。大冰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春受西风环流影响降水丰富,夏季亦有一定数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两个明显峰值,以冬春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昆仑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范围较小,但西南季风强大年份常带来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与泥石流灾害。年最热月0℃等温线约在海拔5600米处。年0℃等温线约与4200米等高线相一致,广大山区终年低温。喀喇昆仑山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变化巨大,并常有强风。
该山脉的气候主要是半乾旱和十足大陆性的气候。南坡因受到来自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而湿润,但北坡却极为干燥。在山坡的底部和中部,雨雪量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在超过4877米的高度,降水总取固态形式,然而,即使高度再降低一些,6月雪也属常见。在约5700米的高度,在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低於0℃,在海拔3900~5700米之间,温度低於10℃。稀薄的空气、强烈的太阳辐射、强风和日温差,是这一地区独有的气候特征。高海拔雪原的极端状况会形成融雪圆丘。向上运动的风促成广泛的风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