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重要的语文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张试卷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跟群众jiě shì( )要注意方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lǐ mào( )的,说话态度要chéng kěn( )。
2.就在这shùn jiān( ),广场上的群众“呼”地一下全站了起来,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张建看到群众的脸上闪着jīng yíng( )的泪珠。
二、用“﹨”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2.杏花 雪花 槐花 菊花
3.水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img.aihuau.com/images/d/55975/2106051206215112517890.jpg)
4.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具
三、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强强( )刻苦学习,( )成绩很好。
2.强强( )刻苦学习,( )热爱劳动。
3.( )强强刻苦学习,成绩( )会好。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山洪一样的掌声》的作者是作家关汝松写的。(修改病句)
2.作为大会的召集人,他的心情能平静吗? (改为陈述句)
3.礼尚往来。 ,非礼也; ,亦非礼也。(补全句子)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糁儿。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面。”毛主席推着碾棍,爽朗地笑着:“是吗,在哪儿?想想看。”
1.用“ ”在文中画出毛主席推碾子在行的句子。
2.文中的老人到底有没有见过毛主席?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3.从毛主席回答老人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课外阅读。
朱德的扁担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敌军的严密封锁,红军官兵生活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五十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三个大字。
第二天一早,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 、 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1.根据下列句子描述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政务繁忙。 ( )
(2)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
2.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结尾“
”相照应,第2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
3.第2自然段中说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他们敬佩朱德什么?又为什么心疼他?
4.本文表现了朱德的什么精神?请在文中空白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六、习作表达。
你、我、他,都是普通人。走近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普通人身上的许多高尚品质。请以“我身边高尚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字。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1.解释 礼貌 诚恳 2.瞬间 晶莹
二、画去:1.学校 2.雪花 3.粮食 4.家具
三、1.因为……所以…… 2.不但……而且……
3.如果……就……
四、1.《山洪一样的掌声》的作者是作家关汝松。 2.作为大会的召集人,他的心情不能平静。 3.往而不来 来而不往
五、(一)1.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糁儿。 2.这位老人可能在哪儿见过毛主席一面,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