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故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二)教材内容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揭露了二三十年代旧中国旧家庭的黑暗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从而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文本节选的是第二幕,共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鲁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目标
《雷雨》以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之作,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背景,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戏剧语言推动情节发展,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及表现技巧。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 理清人物关系,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2. 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人物形象是在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2”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剧情发展,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冲突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做准备。
《雷雨》的人物语言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且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所以,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1” 为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涵,挖掘其中隐性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理清人物关系。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分析第一场矛盾冲突,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本质;侍萍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场矛盾冲突,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残忍、冷酷和狡猾的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反抗精神。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2.揣摩台词中的潜台词。
教学难点:运用戏剧语言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学以致用。
说学情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多数具备了最基础的感知语言、体验情感等能力。同时,经过高中阶段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积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抓住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多给学生实践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直接参与,从对文本的解读中获得语用经验、语感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⑴设疑研讨法
通过有创意的设疑,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研讨,拓展思维空间,学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准确、恰当地上升为一种人生的经验。
⑵情境教学法。
利用电影片段,变抽象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还可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对戏剧语言的体会。在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
2.教学器具
本课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把教学设计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突破重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学过程分三步,共七个环节,点击图中右下角树叶或图章可进入下一环节。)
说学法
让学生学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使之会学,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可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⑴诵读品味法
通过个性化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本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
⑵讨论探究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⑶迁移应用法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体味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之后,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活动,即对相关素材进行改编,化理论为实践。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任务,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兴趣点,鼓励他们去表现,进而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基于此,教学过程由三步构成,其时间分配为导语2分钟,文本探究39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所余3分钟作为机动,以备答疑或意外情况出现。
步骤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基础,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这样设计导语:
(PowerPoint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听震撼)
《雷雨》就是一场狂风暴雨,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残存一丝温情的老人。他们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共同演绎了一段“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那么戏剧冲突和人物都要通过什么来表现呢?(学生回答)对,戏剧语言。所以,鉴赏《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同时,也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此环节2分钟。
步骤二:文本探究
环节一:探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主要由两个问题组成,问题1:师生合作朗读文本相关内容,学生思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语气和之前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比较语气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而且,师、生的合作也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问题2:欣赏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电影片段。思考: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符合他什么样的性格?
问题2是对问题1的深化,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此环节8分钟。
环节二,探究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设计说明]潜台词并非戏剧所独有的,授课时由《林黛玉进贾府》中相关情节引入,温故引新,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对潜台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如下:
(过渡)我们了解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戏剧语言还特别讲究潜台词。
什么是潜台词?《林黛玉进贾府》里王熙凤有句经典台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连问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对黛玉各方面都十分关心。但,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当然不是。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让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我说了算!听我的,没错。可见,她的“热情”话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可她说出来没有呢?没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尽在言外,这就是潜台词。
得出潜台词定义后,通过文本中典型例子加以理解,再通过两个片段进行深化,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诵读、品读等方式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得出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此环节8分钟。
环节三,探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的特点。
[设计说明]《雷雨》在舞台上经久不衰,得益于语言强烈的动作性。剧作中的人物的台词往往能加强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但学生对于这点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必须作好铺垫,所以,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写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一段引入,同时作这样的说明:
这里写她又是摆行论价,又是掰手指头算账,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情态从语言中反映了出来,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什么?因为这些语言中有“动作”,《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剧坛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其语言具有极其强烈的动作性。
而后由典型的例子加深认识,再通过练习巩固理解,到此本课重点解决。8分钟。
环节四:体悟·演绎
[设计说明]特点明确后,为进一步巩固深化,通过配音形式体会戏剧语言特点。这种迁移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使之参与到课堂中,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能力。此环节5分钟。
环节五:拓展延伸
[设计说明]仅让学生口头进行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训练动手能力,所以,这样设计:
影视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红楼梦》,而且,“红楼梦中人”的海选更是声势浩大。演员准备好了,没有好剧本亦是枉然,现在大家试着当一回编剧,以《林黛玉进贾府》为脚本,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小组合作,将之改写成剧本,注意改编后的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特征,符合原文中人物的身份,然后,为大家表演一下——
此环节打破文体限制,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解戏剧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综合能力,达到语文教学三境界:掌握一定语文知识──培养相应语文能力──发展个性。这样延展训练天地,攻克了难点。此环节10分钟。
步骤三: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因材施教,故本着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次、自主作业,完成弹性作业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作业:
1.写作练习:写出下列人物不同的语言:
做教师的父亲和做生意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
要求:写一段与父母的对话,语言要有个性、有潜台词、要富于动作性,字数不限。
2.找出剧本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语言,谈谈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论文。
3.与同学合作,将《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剧本,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
(以上3个题目,题目1为必做题,2、3题根据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一项或两项都做。)
第一项是基本作业,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保底作业,也是向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第二题意在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高度融合。对学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引导他们自由组合、尝试编写、排练课本剧,在课外活动时展示,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此环节1分钟。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周之处敬请方家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