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振奋其精神,使其发愤图强具有重要作用。你知道关于政治时事读书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政治时事读书心得,供大家阅读!
关于政治时事读书心得篇1
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特征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
其二,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
其三,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
5.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的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再次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社会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6.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
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
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二、经济结构调整
1.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
三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愈来愈大,城乡收差距过大,城市化水平低。
四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扩张突出。
五是产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产业整体竞争力偏低。
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内容
(1)调整三大产业的结构关系: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
(3)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4)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解决和发展生产力。3.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措施
以市场为主导,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法和必然选择。)
三、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中国能源现状及利用特点
(1)中国能源现状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
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
(2)中国能源利用的特点
第一,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
第二,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能源工业发展。
第三,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依然十分紧张。
第四,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品质低下,管理落后等是造成能耗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
第五,农村能源问题日趋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生活用能短缺;二是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化学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能耗量增长;三是乡镇工业能耗直线上升,能源利用率严重低下。第六,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能源开发逐步西移。
3.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尚未到位;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三是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五是激励政策不完善;六是机制不健全;七是监管不到位;八是基础工作薄弱;九是地方保护主义。
4.节能减排应采取的措施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以绿色科技为动力,提高节能减排效益。
(3)变革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5)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6)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有关知识
从中国经济增长来看,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这是一个短期问题,也是最紧迫的问题。而结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需要一个中长期的政策和措施来逐步加以解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二是有利用于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实现地区共同发展。
关于政治时事读书心得篇2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生
一、促进教育公平
1.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宏观:三个巨大差距
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距巨大。
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巨大。
三是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 微观:
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
二是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
三是重点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相关悬殊,择校压力巨大。
四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
2.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1)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2)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
(3)规范管理,从严治教。
(4)建设和谐校园。
4.上学难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国家投入不足,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政府不投入或投入不足,所有压力就压到学校身上。学校职责是办好学校,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却还要承担起筹款还贷的任务。
(2)教学资源不公平。城市高于农村,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
(3)家长们的期望值太高。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社会用人制度的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追逐“名校”,不但导致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责过重的根本原因。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打听上哪个学校,如果自己小区的学校好点,一出生就落户口。如果差点就舍近求远。这样就有了择校费,而且衍生出安全,上下班接送,交通堵塞等问题。
(4)利益驱使。
(5)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6)查处不严。
(7)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对策:
一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抓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困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期性困难和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教育的新模式;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良性机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管理。依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还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4.乱收费的原因及对策原因:
(1)利益驱使。极少数干部职工宗旨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只要有机会就进行吃拿卡要,认为吃点拿点不算什么;有的是打着单位的招牌,以为集体“谋福利”为名,巧立名目,欺骗群众乱收费,为本单位搞“创收”;有的是利用行业优势,为群众办事时有意或无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欺上瞒下,加重群众负担。
(2)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我们虽然已经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漏洞,加之在执行各项制度方面存在前紧后松,搞一阵风,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工作抓得紧,则有所收敛这;抓得松,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形成恶性循环。作为违法者一切都为了钱,久而久之,各项规章制度对他们不起作用,有的制度措施形同虚设。
(3)查处不严。我们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在贯彻执行中,由于监督不到位、查处不严格,发现问题以清退为主,很少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使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让那些“打擦边球”、“摸着石头过河”的单位和个人尝到乱收费的“甜头”,认为查到就退,查不到就进入单位或个人的“小金库”,任意使用,对单位和个人没有多大影响,导致乱收费屡禁不止。
(4)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少数群众不懂政策,不知道什么是乱收费;有的经济条件好,觉得无所谓;有的明知乱收费,但怕被刁难,办不好事,听之任之。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原因,使乱收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抵制。实际上,群众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只要他们稍懂政策,看看收费公示栏,就知道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所以,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乱收费行为得不到及时抵制、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
对策: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条块结合,纠风部门监督抓的领导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旗帜鲜明,刹风整纪,抓好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2)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
(3)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查处力度。
(4)进一步拓宽监督面,使违规者无藏身之处。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抵制乱收费行为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要加大改革力度,减少办事程序和收费项目。
二、促进就业
1.大学生就业问题
(1)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是扩招;二是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三是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四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当。
(3)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是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二是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三是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四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五是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2.农民工就业问题
(1)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一是男性比例占绝对多数。
二是农民工主要是年轻人
三是农民工文化素质高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