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2.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3. 养稊稗者仿禾稼,惠奸宠宄者贼良民。
4. 人不可以不矣就师。
5.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6.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7. 与狐议裘,无时焉可。
8.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
9. 贵富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10. 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
11.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12.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13.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14. 虽有玉璞,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15. 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
16.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17.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18.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19. 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20. 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
21. 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22. 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23.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24.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25.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26.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27.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28. 养寿之士,先病服药。
29.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30. 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
31. 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32. 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
33. 君之所以上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34. 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35. 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套于效验。
36. 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37. 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