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故事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女人自己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1:压不垮的养鸡创业女强人

2004年,第一次创业不到一年,她遭遇火灾,刚刚起步的养鸡场化为灰烬,损失近七十万元。当很多人认为她会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她却借款东山再起,再次将养殖场办得风风火火。

祸不单行。2008年,大雪封山,鸡蛋滞销,蛋鸡死亡。她又未能幸免,损失三四十万。再次起航的创业路依然荆棘。

十年创业,两次全军覆没,并未把这位35岁的女人吓倒,摔倒后的她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带领村民致富,让乡亲们脱贫,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信念。她相信,明天会更好。

打工“偷师”

1995年,由于家贫,为寻求更好的生活,16岁的李国会离开家乡筠连县高坎乡红旗村,与同乡一起外出打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宾某餐馆当服务员,当时每个月只有160元的收入,但这让从大山里走出的李国会颇为欣喜。随后,她又去过新疆摘棉花、卖衣服,还辗转到河北等地打工。按照她的话说,只要是一般打工妹所从事过的工种,她基本都做过。但是,一想到贫穷的家乡,对于出门那天起就暗暗下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李国会而言,打工不是办法,创业才是目标。

一直寻找项目的李国会,在一次偶然回筠连时发现,筠连市场上的鸡蛋比乐山市要贵四五毛一斤。原来,当时筠连市场上销售的鸡蛋是从乐山运过来的,由于运输成本的问题,单价自然要比乐山市场上贵。

筠连县高坎乡可以搞养殖吗?这个疑问在李国会心中开始生根。1998年,李国会开始到乐山当时比较大的一家蛋鸡养殖场打工。在此期间,她对养鸡的每个环节认真学习,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养殖场里的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她基本掌握了从选鸡苗、饲养、到销售整个流程的技巧。

“养殖场里吃点苦,才能更好的学到东西。”在李国会看来,“偷师”的那段时间会比较累,但是一想到鸡蛋这个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她总是能坚持下来。这一学,就是三年。

一场大火

2003年,李国会和丈夫回到筠连县高坎乡,准备在这里开办养殖场。当时,他们的存款只有4.6万元,连修厂房的的资金都不够。遂向亲友借款,厂房建设之初,打地基、搬砖头、扛水泥等活路,李国会都要和丈夫亲力亲为。

2004年,高坎乡鸿运养鸡场成立,随后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5000个蛋鸡,修厂房、买蛋鸡、购鸡笼,一共花了25万元,其中二十余万元全部来自借款。李国会本想大干一场,早日将借款还清,一开始的时候也还顺利,第一个月就挣了几万元。但是,一场大火将她打回了“原形”。

2004年,由于管理不当,一场大火将李国会的养殖场付之一炬,加上蛋鸡和鸡蛋,损失约七十万元,所幸的是,并未造成人员受伤。当时,李国会和丈夫在宜宾跑销售,等回到养殖场时,看到苦苦经营的希望瞬间化为灰烬,她心疼极了。看到眼前的一切,李国会的丈夫一下子晕在方向盘上,她的母亲抱着她失声痛哭,倔强的李国会强忍泪水,心里一直不断的在提醒自己,不能倒下。

现在回想起来,李国会说,如果只为自己着想的话,她完全可以和丈夫回到乐山打工还债。但是,一想到村民们没有脱贫的技能,她就坚持了下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走向希望。在大多数人以为她从此倒下的时候,李国会选择了坚持。

一场大雪

2005年,李国会再次借款创业。这一次,就像回到了原点一样,她购买了5000个蛋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她再一次获得了成功。不少村民看到她的成功后,纷纷开始和她合作,也搞起了养殖。

大学生创业故事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

2006年,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只蛋鸡,由于市场好,一度还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2007年,李国会再次购买8000只蛋鸡。此时,她的养殖场已经达到了2.8万只蛋鸡的规模。以1万只蛋鸡每天生9700个鸡蛋计算,除去所有开支,1个鸡蛋有0.2到0.4元的纯利润,最高值的时候可以到到0.5元的利润。一个月的利润有七八万元。

按照这个节奏,一年的时间,李国会就能还清债务。没想到,一场大雪,再次将她的梦打碎。

2008年,筠连降雪时间比往年都长,大雪封山,李国会的数万只鸡蛋无法销售出去,加之天寒,不少蛋鸡相继病死。这一次,她损失了三四十万。面对这样的失败,她再次选择坚强。

领路致富

2009年,李国会选择了第三次创业,并获得了成功。村民们看到了李国会的成功,有12户村民参加了她组织的免费培训,一个多月后,李国会还帮村民把鸡苗订好。当时,她给村民一只鸡垫了10多块钱。

高坎乡红旗村村民李永才说,李国会的养殖技术和当地的养鸡技术不一样,她的养鸡技术是科学性的养鸡。小鸡出壳以后要给它育苗,还要注射疫苗。过去养鸡,长到一斤到两斤左右就会死,村民们现在用她教的技术,小鸡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

除了将技术毫不吝啬的传授给了当地村民,在资金、营销上,李国会也给予了当地百姓极大地帮助。在公司的带领下,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统一喂养、统一入股、统一销售、入股分红。

同时,不少村民还在李国会的养殖场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鸡、打扫鸡棚,工作时间5个小时左右,每月的工资1600元还包吃住。在挣钱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里,这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2012年,李国会和朋友合资注册了腾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事业的发展开始大步向前。目前,她养殖蛋鸡规模达到了三万只,带领村民养殖蛋鸡约为十万只。去年,她的鸡蛋销售达到了180万元。

今年已经有不少村民打电话告知她,过年就结束打工生活,回乡跟着李国会搞蛋鸡养殖。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2:村姑不服输,网上卖鸡蛋

孙玫今年35岁。她介绍说,她每年春节看到众多在外乡贤返乡过年,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许多家乡的草鸡和草鸡蛋,送给外地的朋友。看到这些,她眼前一亮,随后就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她发现苏北草鸡纯香美味,很受周边特别是江浙沪大城市的欢迎。于是,2012年,她承包了村里20多亩林地,率先办起散养草鸡养殖场,所有草鸡全部散放于树林中,以觅食青草、蔬菜、虫子等食物为主,辅助玉米、豆粕、小麦饲喂。

随着一声声“咯咯嗒”开叫,孙玫养的第一批草鸡开始下蛋了。怎么把鸡蛋销出去,成了时常困扰她的难题。那时正值夏季,鸡蛋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一次偶然的淘宝购物,让她有了开淘宝店的念头。她白天工作,晚上就在淘宝网上搜寻各个农产品店学习,从最基本的网店注册,到新店的店铺装修,再到每个宝贝的详细描述,她都仔细琢磨。就这样,她的土特产淘宝店开业了,销售草鸡、草鸡蛋、宝应大米、菜籽油及宝应地区各类特色农产品。

开店后9天才做成第一单

店是开业了,但一个新店没有销量,没有信誉,自然没人问津。孙玫给自己所售的宝贝拍照、美图、描述。为了能拍到一张草鸡自由嬉戏的照片,她需要在草地里蹲上半天,晚上还要对图片进行整理、美化。

在店铺正式开业的第9天,有个上海客户来询问草鸡蛋,客人上门的“叮咚”声使得她热血沸腾。她仔细讲解了草鸡是如何饲养、怎么防疫,鸡蛋怎么包装、怎么运输,那位客户非常满意,立即下单购买30只鸡蛋,价值48元。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她高兴得一夜没睡。

将来打算在全国开连锁

因为白天需要工作,包装鸡蛋都只有在晚上完成。客户需要草鸡,她都是晚上杀好,灯光下一根根拔除鸡毛。慢慢地,小店生意好了起来,目前就快升钻了。

“鸡蛋用四五层泡沫套包裹好,防震抗摔,运输非常安全。”见到记者,孙玫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网上销售鸡蛋以来,好评不断,没有接到一个投诉,每年有好几万元的鸡蛋销量。接下来,她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淘宝店做成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让生态农产品走向全国。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3:瓦缸养殖青蟹前景好年入500万 辞职养青蟹年入500多万

核心提示

齐肩的头发,合身的连衣裙,姣好的面容,面前的曾上玲俨然一名大美女。看着这么一个大美女,很难把她和比手掌还大的青蟹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曾上玲是防城港市利用红树林空隙放置瓦缸养殖青蟹的首创人。一个女子成为当地养殖的标杆,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也有不一样的创业心得。

无意

聚会上听到青蟹养殖

曾上玲的老家坐落于广西防城北部湾茅尾海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早年间她曾是防城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1997年夏天,曾上玲辞职下海了。“就是不甘心呗。”曾上玲说。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尝试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本小利薄,时赚时蚀,生活仍入不敷出。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时赚时赔,生活入不敷出。海边人常说靠海吃海,小本生意不起色,曾上玲就跟别人干起了养殖。鳁鱼、鳄鱼、龟、鳖,只要想得到的,曾上玲都养过了。可作坊式的养殖,规模小,成本大,利润低,曾上玲的生意总是难以为继。

为什么养了这么多却养不好呢?曾上玲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她发现提倡吃生态食品、绿色食物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一时间她恍然大悟,“也许是海水养殖过分依赖饲料和药物了。”过后,曾上玲看准了一条路——生态养殖。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曾上玲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无意中听到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有原生态养殖青蟹的养殖场。朋友们随口说说就过了,可曾上玲却放在了心上。没多久,曾上玲便约朋友专程前往浙江、福建参观,他们看到了一家养殖场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

曾上玲意识到这种方法很适合地处沿海、红树林面积分布广的防城港市,而且发展青蟹养殖非常有养殖前景。红树林为沿海海域多种鱼类和附生物提供了丰富饵料和栖息地,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可以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加快青蟹的生长;同时,养殖环境也非常清洁,是一种纯天然的养殖方法,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最后是成活率较高,一缸一蟹的方法养殖,避免了青蟹自相残杀,有利于病害的防治。这不正是她多年苦苦寻求的生态海水养殖方法吗?曾上玲为此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有心

摸索出养青蟹的门道

这一次养殖,曾上玲不是匆忙开始,而是做足了功课。

参观回来后,曾上玲先是沿着北部湾海岸线所有的红树林滩涂进行详细考察,整整走了3个月。此外,曾上玲请了好几个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用水泥铸缸被推翻了,因为成本大。用塑料桶养殖呢?也被专家否定,因为会污染环境,与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那段时间曾上玲可谓心力交瘁。

细心的曾上玲还请有关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发现此法有两个弊病:一是用水泥铸缸,需要大量的水泥、砂等材料和人工投入,加大了成本;二是水泥缸经海水侵蚀后容易损坏,损坏后淤塞海域,将来清理需要花费相当一笔资金。于是,她改用塑料桶养殖,但经海水浸泡后的塑料桶硬化、发臭,污染环境,与自己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初衷背道而驰。

用瓦缸养殖行不行?抱着再试一试的想法,曾上玲再次咨询了专家,在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后,曾上玲立刻着手,亲自设计瓦缸并送到陶瓷厂定做。

3000只瓦缸,每个瓦缸放1只蟹苗。在最初的3个月里,曾上玲几乎每天都和青蟹呆在一起,一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涨潮的时候才能喂食,提前喂了青蟹不吃,食物留在缸里就容易滋生细菌。”现在曾上玲说起养蟹头头是道,但这些经验都是一次次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当第一批青蟹80%成活上市的时候,曾上玲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心得

抓住机会并坚持到底

按规划,每亩红树林放置瓦缸600个,3万多个瓦缸仅占红树林面积50多亩,仍有250亩红树林闲置。为扩大规模,2009年夏,曾上玲想出一个大胆的办法———成立合作社,成员侧重倾向当地村民尤其是妇女。经过将近一年的挨家逐户上门、反复向村民宣传红树林瓦缸养殖青蟹的发展前景,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2010年初,江山乡潭西村共有29名村民(其中妇女14人)加入合作社,正式取名为“防城区江山乡润丰绿色生态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6月,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名,共筹集资金628.8万元。目前,合作社青蟹养殖已发展到5万多个瓦缸,养殖面积扩至90亩。

如今的曾上玲,已经成为防城港市当地养蟹的女强人,年总收入500多万元;她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户从事青蟹养殖,户均年收入七八万元。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曾上玲还是挺感慨。“其实身边有很多商机,有些信息别人随口说说,过了就过了,我就没把它放过。”曾上玲说,女性想创业,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要做生意场上的有心人。“发现机会很容易的,抓住并坚持做就很难。认准目标、克服困难,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7661/81044137.html

更多阅读

女人创业故事 女人自己创业的故事

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女人创业的故事,激励自己,坚定创业的决心。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女人自己创业的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女人自己创业的故事

河南大学生创业 河南大学生创业故事

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必须发展创新型的知识经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大学生创业就是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河南大学生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河南大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 大学生创业故事比赛文章3篇

创业的人在春天里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创业者要敢于在夏天烈日下赤膊上阵,在秋天面对成功硕果,创业者要立刻着手下一轮播种。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故事比赛文章3篇,就让小编给您介绍吧,希望您能满意。大学生创业故事比赛文章一:

大学生创业名人 中国名人大学生创业故事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大学生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名人大学生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中国名人大学生创

90后白手起家创业点子 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就我国目前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90后大学生农村庄稼地里

声明:《大学生创业故事 女人自己创业故事》为网友独留背影于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