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种球是种植百合的主要种子,我们要进行百合种球的培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好百合,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百合种球怎样培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百合种球培育方法
一、珠芽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产生珠芽的品种,如卷丹品种等。夏季采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10月上旬,按行距12~15cm开4cm深的播种沟,沟内每4~6cm播珠芽1枚,播后覆土3cm左右。地冻前培土覆草盖膜,以利安全越冬。第2年春季出苗时揭除覆盖的草和膜,中耕除草,适当追肥浇水,促使秧苗旺盛生长。待到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挖取小鳞茎,然后按行距30cm、株距9~12cm播种,覆土厚约6cm,按上一年管理方法,再培育1年,秋季可收获达到标准大小的种球,部分未达标小鳞茎可继续培育。
二、小鳞茎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产生小鳞茎的品种,如天香百合品种等。秋季挖取可供食用的大鳞茎时,收集土中的小鳞茎,按珠芽培育法播种,因小鳞茎比珠芽大,故播种距离应比播珠芽稍大一些,经1年培育,大部分小鳞茎可达到种球标准,较小的鳞茎可继续培育。
三、鳞片扦插培育法
秋季或春季从充分成熟的鳞茎上选取发育良好的鳞片,用利刀将鳞片自基部切下,先在500倍苯菌灵溶液中浸30min杀菌,取出晾干后插播到沙壤土的苗床中。插鳞片时基部向下,入土深度达鳞片的1/2~2/3,片距4~5cm。插后立即遮荫,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持水量75%,但床土不可过湿,以防鳞片腐烂。一般插后经15~20天,从鳞片下端的切口处长出1~2个胚球,以后生根长叶,适时追肥浇水,促进生长。秋季可形成玉米粒大小的小鳞茎,挖取后照珠芽培育法再播种培育一年能达到种球标准。
四、芯子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独头鳞茎品种。秋季采收百合时进行严格选择,淘汰病合、弱合和肉色异样的百合,选取发育良好的,剥去鳞茎中外层鳞片用于上市或加工,将剩下拇指粗的百合芯子与根盘作种球,在苗床培育1年,即可达到种球标准。
五、种子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能开花结实而产生种子的品种,如卷丹、山丹等品种。秋季采得成熟的种子,随即播入苗床土中。苗床土用中层菜园土4份加充分腐熟细碎的堆肥4份加细沙2份混合拌匀,平铺于苗床,厚约10cm。种子撒播后盖细土3cm,再覆草盖膜。选择秋季播种方式,种子可在冬季先发根,翌春出苗早且生长快,切记不要拖到第2年春季播种,否则出苗很迟且发芽率低。春季出苗后揭去膜和草,进行间苗,以后勤中耕除草,适时追肥,促进生长。等到秋季采收的鳞茎很小,须继续培育4~5年方可作为种球。
百合种球的采挖与贮藏
1.种球采挖 当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地上部茎已开始枯死,母球发育到一定程度,则选择晴天挖取种球。采挖前一定要把地上部已枯死的茎拔取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同时注意采挖时不要损伤鳞片,或去除损伤的鳞片,以减小腐烂。
2.种球贮藏前的处理 种球在贮藏之前须进行分级、清洗、消毒、包装等处理。
(1)分级 一般地说,百合种球大,则开花数多,种球小则开花数少。因此,种球的分级有利于分别栽植树,便于管理。采挖后,要把大小种球分开,分级的标准是母球为一组,子球为一组。同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若发现鳞片变烂,应及时清除。种球周长在12厘米左右的,可用于切花栽培。已经发芽或长新根的小种球可立即栽培,切忌损伤新根及新芽。对已长新根的大种球,应归为一组,这组种球不能在-2℃温度下低温处理。
(2)清洗 已挖取的种球视带土的多少而决定是否清洗,带泥土多者可进行清洗,对于砂质壤土中栽植的种球在晴天采挖的,可不必清洗。除去多的泥土,有利于贮藏前的消毒处理,又有利于消除土壤中的病虫。
(3)消毒 为防治病毒病、腐烂病及叶斑病等,要对种球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一般进行1-2次,第一次在种球进冷库前进行,第二次在种球出冷库后,种植前进行。如果是长期贮藏,即指8-12个月,则需进行上述二次消毒处理;如果是短期,即8个月以内,也可只进行上述的第一次消毒处理即可。
(4)包装 进行贮藏之前要加以包装,以便于贮藏时期的管理。包装物是经严格清洗消毒后的塑料(11410,25.00,0.22%)薄膜。塑料薄膜须打孔14-18个,以便通气。另外,还须使用其有一定含水量的填充物,可选用湿锯木屑或苔藓,注意填充物也须严格消毒,其含水量以手捏不出水来为准。包装方法是,先把塑料薄膜放入箱内,然后在箱底放一层填充物,其厚度为5厘米,在填充物上放一层种球,注意同层种球之间必须由填充物相隔开,如此一层填充物一层种球,放满箱后,将塑料薄膜合拢扎紧。
3.种球的贮藏 百合种球采挖后,为实现周年开花,则必须进行低温处理和贮藏。
百合疫病的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主要侵害茎、叶、花、鳞片和球根。茎部染病初生水浸状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致植株倒折或枯死;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小斑,扩展成灰绿色大斑;花染病呈软腐状;球茎染病出现水浸状褐斑,扩展后腐烂,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称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无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无色,无隔膜,无分枝,宽4-5微米,其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顶生,有短梗,成熟后脱落,顶端具明显乳突状突起,大小32-54×19-30微米,萌发后产生50多个游动孢子;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藏卵器球形,无色至浅黄色,膜薄,大小28-32微米。病菌生长温限10-32度,25度生长最快。适应PH3.5-11.5。最适为6。
三、发病特点: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着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或卵孢子萌发,侵入后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再侵染。天气潮湿多雨水,尤其是每次大雨后,排水不良,有利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四、防治方法: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垄栽培,发现病株,及早挖除,集中烧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季钾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