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程新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观念。创设民主课堂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一种民主、合作的作风,这同时也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传统教育强调:“师德尊严,教师权威”,这就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组阻碍。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愤我改变了与学生的称呼,把上课的问候:“同学们好”改为 “朋友们,你们好”,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我为自己约法三章,从开始走进教师到最后离开教室都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争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学生上课的心情轻松了,思维也随之变的愈加活跃,进而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绽放。
二、创设氛围,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也不仅仅是教会个体上下求索、解疑求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学生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己的疑问发现后敢于宣告于众,让所有的学生协作起来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拓展独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汲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教法的新颖性和创意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实物和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等。这些具有拓展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的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创建多维互动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体系“多维”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观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和多维互动的教学体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多维互动的体系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创新潜能的目的。创新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转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上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向教师挑战,向书本挑战。
四、使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而教师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条件和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题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非常离奇的、出乎老师预料的想法或见解,不管正确与否,都给以激励性评价。因为这正是学生创造思维所闪现的“火花”。在我上的每一堂课中,你都可以听到无数的掌声,而且我从不吝啬赞扬的话语,特别是对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一旦他们有了点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总爱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加油;请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语言,许多同学正是在我的不断激励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总之,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势在必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从而培养出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