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

欣赏优美的散文,有助于陶冶我们的心情。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高考读书散文欣赏吧!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代包何有《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诗一首:

闻说到扬州,吹萧忆旧游。

人来多不见,莫是上迷楼。

包何,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字幼嗣。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写的即兴诗。前两句诗人写出了出游之时的高兴情怀。他刚一到扬州,那“绿杨城郭”,那清秀宜人的瘦西湖,那湖畔的蜀岗,东峰的观音山,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所以,诗句中透露出的欣悦之情,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幽趣之情是在后两句,同来的游伴有一位好友李方直忽然不见了,所以后两句的情感一变欣喜之情为焦思缕缕。诗人的情海中泛起微波,他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目光极力搜寻而不见。于是诗人一笔荡开,写下了第四句:“莫是上迷楼”,既不使焦思溢于外,又寄托着无限萦回的幽雅的情趣。

相传,隋炀帝曾在观音山上建造过一座迷楼。据古籍载:“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兰朱盾,”真是千门万户,杨广如“仙游其中”,终日乐而不出。历史告诉我们,隋炀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为部属所杀,埋葬在一个叫雷圹的地方,并非去“仙游”什么迷楼了。我很佩服扬州人民的眼光,那是富有历史的哲学的远见的,他们至今依旧保留着杨广的陵墓和墓碑。

众所周知,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那伟大工程,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思索。隋炀帝为了这些工程,曾迫使二百多万农民从事无偿劳役,严重破坏生产,实属一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诚如诗云:“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然而大运河却为唐、宋时期带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中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半数以上曾游过扬州。李白、白居易、骆宾王、刘禹锡、王昌龄等,都在这片沃土上留有足迹。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生。”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时至今日,古城扬州依旧秀色可掬,古代文物的历史更令人神往,园林建筑之胜不亚苏杭。这里有古代的石塔,唐代的银杏,宋代的四方亭,明代的文昌楼,清代的珍园、翠园,还有相传是隋场帝看琼花的琼花台,难怪当地人不无自豪地说:“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假如你是“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又是另一番景色。春日融融,柳丝轻扬,满城光溢花香,真可与唐代诗人姚合所描绘的“满郭是春光,街行土亦香。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媲美。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鞍山印象

鞍山在中国的名气太大了,大到已成为一种象征,一提起鞍山,马上让人想到钢铁、想到高炉,想到奔流的铁水与飞溅的钢花,以及炉前工们那面罩后炯炯的眼睛,丈八长矛样舞动的钢钎。

鞍山是钢都,鞍山又是铁城,鞍山拥有孟泰这样家喻户晓的老英雄,拥有孟泰的鞍山自然成了工人阶级的大本营。鞍山同时又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排头兵,在九十年代急剧变革的大潮中,鞍山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考验是不言而喻的——别的不说,至少在我的想象中,鞍山的天空中必不乏携带粉尘的云絮,空气里也免不了藏有不怀好意的硫磺的气息,鞍山的街道,想必不那么宽敞,街道上跑动的汽车,一定也是怒气冲冲鸣声四溅的模样,工业城市与农业城市(此处用词不当)的区别,不就在噪音与污染比例的大小上吗!

散文欣赏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

事实上鞍山完全不是这种形象,一下火车,出得漂亮的车站,鞍山市以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来迎接我们,同行的邓友梅先生曾在鞍山生活过十四年,他揉揉眼睛,连说变化太大,鞍山已让他认不出来了。

当驱车驶过鞍山的街道时,我发现鞍山很像另一座以整洁美丽而著称的东北城市长春,从马路两旁的“台叮”式小楼,到街心广场、环行道,甚至路畔一盆连一盆盛开着的鲜花、笔直如士兵的绿树,都给人以“春城”的印象,尤其是缓缓驶过的有轨电车,古朴中有一种悠悠的韵味,拥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在中国已是日益地罕见了。

在鞍山小住四日,两天时间足不出户,在会议室内研讨“新时期散文创作”,两天时间参观访问,从鞍钢的十号高炉到海城西柳的服装大市场,坚硬的钢铁和柔软的布料,组合成一种缤纷复杂的印象,而乡镇企业的发达兴旺,企业经营者们对文化传统的渴求与认同,更让人耳目一新。譬如一位叫戴喜东的企业家,依靠“三鱼牌”小水泵占领广大市场而发财致富,可他却将数百万元用于一座小学校的兴建,让小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背唐诗宋词直至《三字经》,这自然毫无营利的可能,可戴喜东这位海城人身上浓郁的传统文化积淀,让人看到了文化的伟力。须知此地昔日是张作霖大帅的发祥地,出“胡子”的地方,崇尚武力和蛮勇,如今先富起来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听到儿童们朗朗的读书声,你恍若听到了下一个世纪叱咤风云的一代人的宣言。

在海城还看到了一家养老院,又称“老年公寓”,镇政府投资800万元修建,设施良好,令人怦然心动,邓友梅于是又发感慨:从小学校到养老院,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他说的是参观路线,但大家听出了一种人生的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在下个世纪将进入老年社会,老年公寓会成为一种普及性的福利设施,能想到建设老年公寓,无疑具有超前意识,了不起的海城人!出得老年公寓,路边田野中有大片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迎我摇曳,远处的鲜花田里有人在工作,好像在收割鲜花。鲜花是名贵的荷兰郁金香,一位农民企业家承包的,他的这种决策使乡亲们获益匪浅,辽东大地上这片开满鲜花的土地,为我的鞍山印象留下亮丽的一笔。似乎还不只是鲜花,路边稻田用网围住,田里混养着螃蟹,这自然又是一种智能型农业结构的产物;再走不远处,映入眼帘的是葡萄园,葡萄们不是孤独相处,聪明而幽默的种植者替它们选择了豆角作为生存伙伴,诗意的葡萄与务实的豆角和谐相处,组成一道辽东田野上别致的风景。

鞍山四日,两日遇雨。雨中我们拜谒玉佛苑,欣赏世界最大的一尊玉佛和玉面观音组合成的玉雕,雨中的足音、雨中的惊喜、雨中的传奇故事,使玉佛蒙上了一层神秘感。不过令我感动的不是围绕着玉佛本身的故事,那神奇的龙与风的图案,那逼肖的“真”字玉纹,以及左顾右盼都能指点出的各色宗教人物,真让我震惊不已的是人的伟力,是人们把这块重达二百六十多吨的“玉石王”从山上运到城市的搬运过程,搬运“玉石王”的同时,也搬运着理性和智慧、奋斗与无畏,而“玉石王”由一块端坐岫岩满族自治县32年的璞王变成巍峨宫殿内的玉佛和王观音,又经历了人类多么巨大的努力和付出啊!我们在现实中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在进入历史,设想一下百年之后的鞍山、百年之后的玉佛苑,后人们参观、拜谒时的情景吧:空旷的大殿里,香烟缭绕中,传说将更传奇,神话会更神秘,硕大无朋的玉佛和玉观音,历尽一个世纪的沧桑之后,会把慧眼投给百年后的朝拜者,让他们在无尽的惊诧中感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鞍山祖先们的胆识魄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百出的时代!

鞍山留给我的印象委实驳杂,一时间梳理不清,有两个早展我独自上街,踏着晨哈寻觅鞍山的气息,第一个早晨我信步走到烈士山下的早市,发现鞍山的早市品种丰富,从鲜豆浆、韭菜花到大茄子、牛羊肉一应俱全,价格非但不贵,像水蜜桃,每斤比北京还便宜一元。烈士山正修整大门,脚手架搭着,隔着支离的木头们,我读到辽宁书法家温同春先生书写的门联,上联为“想昔日血染战旗英灵守护神州地”,下联为“看今朝名垂史册浩歌长存赤县天”,落款为“鞍山大世界赠”,想必这是一家乐于公益事业的企业。

第二个早晨换个方向,出门向左,走到加19公园,进到公园便听到一阵军乐声,寻声前往,在小湖畔的树丛中,几条汉子正兴致盎然地吹奏着兴之所致的曲调,大号、小号、萨克斯管、长笛,一应俱全,凑近细瞧,一位中年人手中的大号有“北洋”的字迹,号身陈旧类古董,或许真的是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迷人的乐队”旁若无人,似乎丝毫没干扰湖畔的钓者,这一批精神生活的追求者与早市上的农产品叫卖人之间,想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座城市纵横交错难以名状的秘密,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洞悉,像我这样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连印象都只能是浮泛而浅薄的。但你须承认,黎明时分的军乐演奏,的确有一种雄健昂奋的作用力,这也是鞍山市喧嚣声旋律中的一种,与北京人唱唱京戏吊吊嗓子的潇洒找乐方式相比,鞍山人的找乐更具东北味。

平生第一遭走鞍山,我为散文而走,我参加的是一个散文创作研讨会,但在鞍山我却找到了诗意和音乐,感受到了钢都人的揉合着坚硬与柔软组成的性格。鞍山是中国重工业的老祖母,但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正使她变得日益妩媚,至于什么是灵丹妙药,你自已去猜好了。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夜游珠江

在广州住了几年,跟秀美明丽的珠江朝见面晚相逢,算得上老相识了。那柔波荡漾在的江面,那拱立在江岸的富有南方色彩的古榕、木棉、荔枝、凤凰木、在梦里也常常浮现。然而,拔开迷人的夜幕在珠江上遨游,领略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夜月”,却还没试过。最近,“珠江夜游”活动又开始了,在一个周末之夜,我们几个人作了一次畅游。

这是一个“绿叶荫浓白昼长”的盛夏之夜。白天虽然也热得很,可太阳一下地,几阵江风一吹,便暑气全消。天断黑的时候,我们登上了游船。游船分上下两层,楼上和楼下都是一个大厅。坐在厅子里,便可以驰目骋怀纵览珠江景色。这时离开航还有好几分钟,游客已坐满了;有干部,有工人,有归侨——这是从他(她)们的穿着举止上看出来的。游客中几乎全是结伴同来的,不是夫妇携孩子,就是一对对凭栏细语的青年男女——谁猜得出他们是初游还是常客?

不知在什么时候,月亮已悄悄地升起来,圆圆的,正落江心。整条江都笼上了一层白蒙蒙的月色,晃荡着细碎的银光。于是江面似乎豁然宽舒了,明丽了,象一幅蒙着一层水蒸汽的长镜,而两岸的高楼、大厦、树荫投下的倒影,则是镶在镜框的花边。我们的视野也似乎豁然开阔了,江上的归帆,河边的小艇,以至艇上挥桡荡桨的人儿,都看得很清楚了。

珠江上的小艇是数不清的,撑篷的,敞篷的,扯帆的,没桅的,大的,小的,不断在江上穿梭,象竹叶青醇酒似的江水,被划出条条浪迹,宛如鲤鱼翻身时泛起的鳞光。这些小艇除开用来摆渡、运货的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公社的。它们在晚上把农副产品运出来,向广州的商业部门交售后,又连夜载着农具、肥料运回去。我们的游船经过长堤、沙面的时候,就碰到许多这样的小艇,象轻盈的燕子,一只只从我们的游船身旁掠过。艇上载满了嫣红的荔枝、碧玉般的香蕉、桔黄的木瓜、翡翠似的蔬菜。这些御风凌波的小艇,这些岭南独有的瓜果,把夏夜珠江的特色全点染出来了,叫人油然想起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珠江流域,想起那桑基鱼塘、蔗海蕉园,胸中涌起一种富足的喜悦之情。

不过,夏夜的珠江,最热闹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市区内河。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荔枝湾,那一队队舞着南风,弄着月影的荔枝树,从游船上望去,虽然只能看到朦胧的荫影,但海角红楼这边的灯光水影,却是看得真切的。那银灯辐射的泳池,推波拨浪的水中健儿,以及熙来攘往于池旁边的游客,都历历可辨。自然,更富于诗意的莫过于轻桡慢桨的画航了,一只只的浮满江面,那脉脉的水面上,东一颗西一颗的映着小电灯,就象天上撒下的无数星星,它们在颤动,而且溶到水面上了。远远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手风琴声,还听到几个青年在引吭高唱,他们是工人还是学生,在这里欢度愉快的周末?

到过广州的人都会知道,珠江河面的水上居民是多得惊人的,共有六万之众。解放以前,这些人都是被污辱、被损害者,尤其是妇女,不少被迫为娼。于是,在荔枝湾这一带栖满了一种“妓艇”,专供“夜游”的官僚、地主和公子歌儿寻欢作乐。鲁迅先生在广州时,就曾对它些受凌辱的水上人家寄予过同情:“前面的小港中是十几只户的船,一船一家,一家一世界,谈笑哭骂,具有大都市中的悲欢。也仿佛觉独不知那里有青春的生命沦亡,或者正被杀戮,或者画龙点睛在呻吟,或者正在‘经营腐烂事业’和作这事业的材料……。”(风《鲁迅译文集》第四卷第七页)这种腐烂生活是腐烂的社会造成的。因此,当腐烂的旧社会被埋葬,这些腐烂的生活也就结束了。水上居民的屈辱,也被清澈的珠江水洗涤净尽。更叫人欣慰的却是“浮沉波浪花里,生活海天涯”的浮家泛宅生活,早已变成历史。今天水上居民的咸水歌是这样唱的:“梳髻修眉上岸来,新村处处是楼台。”看吧,在荔湾公园的旁边,就矗立着一座水上居民新村,从树荫丛中,闪射出点点灯光。

在珠江,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外国商人怀着一颗摩尼珠坐船来珠江,船过“海珠石”(旧址在今新堤二十号码头附近)时,那颗摩尼珠忽然飞坠江中,从此附珠的江面夜夜闪光。因此叫海珠;据说珠江也是由此而得名的。这故事当然是个无稽之谈,“海珠石”也在三十年前被国民党反动官僚毁灭了。现在,在珠江上闪烁着光芒的却是象天蝎星座一样的灯光。

夜里在江上看灯光,确实是一种壮观,排列在两岸的街灯、码头灯,象是一支支万人浒的火炬;远处工业区的灯光更加灿烂,一簇簇,一丛丛,令人想起节日夜空的焰火,想起盛夏时怒放的凤凰花;而市区高大建筑物上的灯光,一个个方形花环似的,使人疑是珠环翠绕的天上宫阙。我们在海角红楼北望珠江大桥,看着悬在桥拱上的那十盏雪亮的水银灯,不禁为工人们的冲天干劲和伟大智慧而生起一种崇敬的感情。这座横跨珠江,把粤汉铁路和广三铁路紧紧拉在一起的珠江大铁桥,早在一九三三年就曾由美国马克敦桥梁公司承包建筑过,他们筑了在三年零九个月时间,卷走了中国人民的大量钱财,结果只留下了十多个七斜八歪的桥墩。可是,我们的工人,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只花了二十个月时间,一座双轨铁路、公路两用的大铁桥便巍然屹立在珠江上。我们就是带着这种自豪感,象喝了酒一样沉浸在感情的珠江上。我们就是带着这种自豪感,象喝了酒一样沉浸在感情的微醺中,溯江南下,鉴赏了珠江两岸的著名工业区的夜景。

船出白鹅潭,顿然水阔天空。这儿是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内河航运的枢纽,是珠江河面最阔的地方。在这儿纵览徘徊,珠江尽在目中。此时月亮已由蛋黄变成银白;天空是明净的,象一块蓝色的大理石;星星很少,疏疏落落的嵌在大理石上,忽闪忽闪的象一些细碎的云母片。这儿的水却没有天空那末静穆,波纹比市区里的内河大得多,水流也湍急得多,在灯月交辉下,滔滔汩汩。“月涌大江流”,至此我们才猛可地意识到这是一条历史的大河,我们是漫游在祖国的第四条大河上。珠江,跟我国的其他三大河流一样,波涛滚滚,永不枯竭,哺育着我国人民。

珠江呵!珠江,

忆昔秦皇大略,

为你开拓边疆。

百代英豪崛起,

为你血战强梁……

浮游在这条祖国第四大河上,看烟波浩淼,流水滔滔,很自然想起《珠江之歌》中的这些句子。是的,珠江,她流着多少英雄的热血,多少战斗的欢歌,多少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呵!她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一百二十年前,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就是在这儿爆发的,中国近百年反帝斗争的历史就是在这儿揭开了第一页。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珠江的革命浪涛揪得更高,在这儿发生了世界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罢工——省港大罢工;在这儿,旌了东方第一个苏维埃——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而珠江,就是这一切历史的见证人。

这时,月亮已经升到中天,南风凉快,月色正浓,游船要返航了。只见江左边树影幢幢的珠江三角洲,一片恬静,劳动了一整天的农民,大概也回到新居高枕无忧了。可是,广州市区却还醒着,一派喧腾,汽车来来往往,行人熙熙攘攘,珠江沐浴着明月的清辉,更显得妩媚了,在习习的南风抚拂下,晃荡着,晃荡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6061/129406286.html

更多阅读

徐志摩散文欣赏 徐志摩现代诗歌精选

徐志摩散文欣赏:巴黎的鳞爪巴黎的鳞爪(一)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有时许太热一些。那也不碍事,只要你受得祝赞美

冰心散文欣赏:寄小读者一 作者:冰心

寄小读者(一)作者:冰心 朗诵:丁建华2011-09-02 17:31:01|分类: 中国散文朗诵  |标签:寄小读者一作者:冰心朗诵:丁建华 |字号大中小订阅诗文朗诵冰心散文欣赏:寄小读者(一)作者:冰心朗诵:丁建华编辑:山间溪流

声明:《散文欣赏 高考读书散文欣赏》为网友我活着我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