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二两小面”
然后便是一道道的“江湖暗语”:
“提黄”,口感要硬点儿
“干馏”,少点汤头
“多菜”,多加青菜
“清汤”,不放麻辣
“红汤”,麻辣鲜香
……
不管是白领还是棒棒,不论是开着奔驰还是屌丝,只要面家味道巴适,就会蹲在路边,面红耳赤地吃上一碗,或者搬张小板凳埋头吃个
酣畅淋漓。然后嘴巴一抹,坦然离席。
这样的场景,在我离开重庆的日子里,常常萦绕于心,绵绵不绝。慢慢的就变成了思念变成了离愁。有时想着那一碗粗糙的小面,便觉得世界上除他以外的所有食物都不再有味道,因为重庆的小面还带着故乡的记忆。
从船帮码头直到今天,重庆三大特色就没有改变过:火锅、小面、美女。而小面不同于美女的养眼和火锅场面的盛大。小面的小,不仅仅意味着简单,在一个仄逼的门脸或者一个楼梯的转角处就可以经营,而吃小面的过程就是五六分钟而已。同时也代表着重庆人耿直、豁达、淡然的生活态度。
而小面之于重庆人的意义,却内涵了人生的味道和江湖的含义。重庆的天气成就了火锅,然而重庆人的习惯,却汇聚成了一碗重庆小面,在这碗最简单的饮食里,葱、姜、蒜、辣椒、花椒油、香菜、花生、芝麻酱、白糖、食盐、黄花园酱油、醋等十多种作料相互搭配,调配出麻辣鲜香,于是一碗小面便装满了天下,承载着人生百味。江湖,有着沉浮,一言不合便霸道出手,而重庆小面里的江湖,则是不讲师承,不论派别,不分阶层,只看你手上的功夫,粗暴简单:面筋更有嚼头,牛肉香而不腻,豌豆软糯爽口,藤藤菜又甜又软看起来又鲜绿诱人…这一手的绝活,既能解决你的饥肠辘辘或者满足你挑剔的胃,又能从它的热气蒸腾里,看出无数重庆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味蕾从清晨的第一口小面开启,直到深夜的火锅、大排档收场结束,不如此就不够重庆人。所以小面之于重庆人的意义便非同小可,不要看那几分钟吃完的小面,他的选材用料可是有着极大的学问,比如重庆红烧牛肉面,讲究牛肉烧得耙软入味,牛筋糯软又不失嚼头,所以只能用新鲜的牛腱子,肉多汁有弹性,纤维最细,还有大量滑爽的肉筋,一点也不塞牙。用重庆标志性的麻辣红油烧得香飘万里然后拿来配面,在重庆人看来所有影响牛肉香味的麻辣全都是耍流氓,所以麻辣味要讲究恰到好处,决不能麻得发苦,辣得呛喉。比如豌豆杂酱面,重点在豌豆杂酱浇头,精选豌豆加入猪筒子骨熬汤煮成软糯粑豌豆,杂酱浇头肉沫宜剁不宜绞,且刀不宜太利,肉沫才香。取猪肉中腿子肉、夹子肉剁成肉沫与香料大火爆香,加郫县豆瓣,以高汤小火熬稠。当软软糯糯的豌豆配合香浓爽口的杂酱时,那才能口齿留香,美味非常。
重庆小面主要在乎的,是那些调味料,一碗承载天下的大碗里,满满的十几二十种调料,便决定了客人未来来去的命运,酱油先放还是后放?味精下多少尺寸?海椒炒的时候一定要去蒂,要不要加芝麻甚至核桃?花椒用青花椒还是红花椒?花椒籽要炒前先磨碎还是炒后磨碎?姜蒜水里大蒜剁还是直接拍?猪油和菜油要不要兑混,葱花和葱段的长度多少?要不要放榨菜?要不要放花生?什么时候藤藤菜下锅才能鲜绿不软趴?要不要干馏?要不要加汤?汤头里是放筒子骨头还是肉?除了重庆,没有一个地方煮一碗普通的面,会在佐料上琢磨这么绵密细碎的。所以一碗重庆小面,它的油红面黄叶绿,麻辣鲜香滑爽里搅拌着一个城市的生活作料。
重庆小面,一碗简单朴素的素面,几乎是所有重庆人的至爱。好吃的秘诀不在于依赖名贵食材炫技,恰恰是最平凡的食材,才能调制出淳朴而又令人魂牵梦萦的味道,吃完之后意犹未尽,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味蕾深处始终怀念那个味道,无法割舍。便如朴实勤奋的重庆人,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活着不一样的人生。
文/吴柳杉
2017年4月10日于重庆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