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

创业的人在春天里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创业者多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学习他们,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些关于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希望能够引起您的共鸣。

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一

35厘米长大馒头卖1元,8年不涨价,每年卖2000万元

只卖1元,8年从不涨价,在一块美食林立的土地,以及物价飞涨的今天,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如何杀出重围并且持续盈利?围绕一个馒头,完成商业生态,升级商业模式,这样的产品你可能学不会!

馒头的营销学

在重庆洋人街,有很多怪事。

比如,世界最大最牛的厕所,没有收银员的小货摊,以及1元钱的美心馒头。

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在她眼中,馒头有一种朴实的情结。

个头饱满的美心馒头,长得像擀面杖,很多人叫它“擀子馒头”,每一个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馒头的4倍。在游人如织的洋人街,总会看见排着的长长队伍,提着一大包馒头的人们。“跟重庆小面、陈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样,美心馒头也成为重庆的美食名片。”在黄昕看来,看见自己的馒头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洋人街的美心“擀子馒头”

如今的美心馒头还是小小的网红,有一帮簇拥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几乎一半的结果会提到它。和馒头来一张合影,比一比谁的脸小,或者分食馒头秀恩爱,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让普普通通的馒头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馒头的名声,渐渐地在当地家喻户晓,洋人街的人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成为一时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种烦恼,黄昕描述到:“一天卖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更是要24小时加工。”

一个馒头成就了整个洋人街,但背后的过程却是艰辛的。

早在2006年,彼时的洋人街刚刚开业,交通还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务完全跟不上,甚至连最基本的餐饮都无法提供。

“解决这个问题,并打响市场,需要一款拳头产品来引导”。黄昕说,“大众都能接受的馒头成了第一选择。”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太表面,更不能为了做馒头而做馒头。于是从2008年开始,洋人街就着力打造“1元钱经济”,豆花、糍粑、面包和矿泉水等1元食品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低价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每天销量超过8万件。

可馒头毕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场本身不大,“前期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黄昕经手以来,最难忘的一段时间。“最初美心馒头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经济,平时人不多。”为了打开销路,引导顾客去洋人街消费,黄昕和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每个人多的地方,每天开车派人做地推宣传,直到天黑连路灯都关了,才收摊回家。坚持了半年,基本打开了销路,人们知道重庆有个洋人街,洋人街有个美心馒头。

美心馒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一种即食又便于携带的旅游小商品,风靡于洋人街的街头巷尾。

“1元馒头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线的引导者,更是洋人街的缩影。”黄昕回答。

馒头的经济学

依靠“1元策略”,美心馒头的销量很好,但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浮出水面。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的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摆在黄昕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馒头涨价,要么分量减少。

为了此事,美心集团董事长夏明宪专门组织开了一场会议,他甚至拍着桌子说道:“美心馒头打死也不涨价,不减量!”

同时,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打死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发生通货膨胀,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意识到,没有商业化的逻辑,馒头根本不能持续地走下去。“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没有一个办法,既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黄昕慢慢发现,美心馒头其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却没有好好利用。“把顾客、馒头和其他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馒头带来顾客,然后从其他食品上盈利。”黄昕说道,“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一个,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利润填补了一元馒头的亏损。”由于销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进货价格比市场低,再加上美心馒头周边,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种伴饮的摊位,已经形成一个食品生态。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方法,不仅让馒头生存下去,反而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黄昕不担心馒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馒头卖断货最让她头疼。“美心1元馒头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钱馒头断货了,只卖两元钱的面包,顾客会怀疑1元馒头只是噱头,我们是欺骗顾客。”

馒头卖得好,市场上也纷纷出现山寨品。有商家模仿美心馒头,外形上如出一辙,价格上也打出“只卖1元”,但是根本上没有洋人街美心馒头的生态模式,单一的产品很快承受不了持续的亏损,只好把分量减小一点。“减少了分量就明显不是美心馒头,还不如去洋人街卖。”销量小了,产品积压,造成口感很不新鲜,最后这些“山寨店”基本都关门了。

在在重庆涪陵区蔺市镇美心红酒小镇,美心集团也照搬洋人街的模式,在当地开发了美心馒头,因为比市场价格低,这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专门来批发美心馒头,然后把一个美心馒头切成几个,再转手以1元一个的价格卖出去。”这种倒卖的生意,让美心馒头的团队也很无奈,“这没有违反游戏规则,的确也是美心的馒头,打假怎么打。”美心馒头成了当地的馒头工厂,也成了一条美食风景线。

没有组合拳的产品和规模化的生态,美心馒头的特殊商业模式很难复制,这已经形成洋人街独有的馒头经济现象。

馒头的工匠学

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还是在一个破旧的茅草房,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经增加至三条生产线。站在重新装潢的店面外,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可以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从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为了做好一个馒头,八年如一日,对于这份工作,黄昕和她的团队从未间断,也从不埋怨。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经过不停地改良,美心馒头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同家里面的手工馒头相比,我们的讲究更多,比如和面精度就必须达到规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辅料都是标准化机器生产,而这整套机器也是通过美心馒头的实际情况组装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节,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面粉在醒发的时候也会有差异。“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本来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缩紧了。”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这种产品会做成喂鱼的饲料,馒头做不好是技术问题,缺斤少两是人品问题。”

因为馒头的特殊性,保质期不会很长,追求新鲜度的美心馒头,更不会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剂,甚至做成半成品,物流运输半径和范围的缩小,让它的电商化之路根本走不通。

现在,围绕美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已经超过一百人。“新员工需要组织专门的馒头培训,老员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北上广和日本学习先进的食品机械和管理。”既是为了一个馒头,也是为了一份工匠精神。

“有时候你会看见开豪车来购买的人,也会看见很多社会底层只为填饱肚子的人,美心馒头在他们面前没有贫富之分。”这种善的商业逻辑和价值,也成就了一项民生工程。

在进驻洋人街之前,美心馒头在海峡路有过一个老店。提起这件往事,黄昕至今还很感慨:“经常可以看见一对做环卫工作的老夫妻,当时我们有两块钱免费劵的活动,你可以看见他们每天都来排队领受,一个馒头加一杯玉米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美心馒头除了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之外,对于抑制洋人街的物价也有很大的作用。洋人街里面也有其他外来的经营户,但是都是捆绑在洋人街做生意,美心馒头起到了平抑价格的作用,欺客宰客,漫天要价,这种现象在洋人街几乎很少发生。“老百姓一提到洋人街,都是竖起大拇指。”

因为雇佣收银员的成本高,在每个美心馒头的售卖点,都安放得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投币箱,顾客自己投币,因为零钱太多,每天还要安排人来数钱。“今年过年期间,6天卖了100万元,七十多袋装零钱的编织袋,堆了半间屋。”

2015年,美心馒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相比挣钱,更大的价值是带来了海量的人流量,把洋人街打造成了重庆著名景区。黄昕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卖了多少馒头,摸了摸头笑着说:“1亿个肯定有了!”

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二

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2000万

“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这是馋师兄在位于成都软件园店的标语。

成都软件园天华路被成都人誉为“小吃一条街”,几百米的小街上云集了众多面馆、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险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调满满,挤满了顾客。据创始人陈兰介绍,馋师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线的新兴餐饮公司,因为通过两年技术研发,解决了面条在煮熟后不能久放的难题。

馋师兄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以“我们外卖只送面”的精准定位在软件园打开了知名度和市场。

这家店据说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立项、装修、开业。

“当时我们在极其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家要转让的铺面,但是房东只给了我们不到一周的时间筹措资金,于是我们紧急启动了众筹计划,在短短三天内就超额三倍完成了众筹。”说起众筹的火爆,陈兰掩饰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

这便是馋师兄的第一家门店。

据陈兰讲,馋师兄的团队是由广告创意人、影视导演、资深餐饮行业运营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厨跨界组成的专业团队,全职员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馋师兄有生产部、品牌部、营运部,除了品质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上本身就具备别人没有的优势。

独门技艺,外卖只送面

在写字楼和白领人群较为密集的地区,外卖自然而然成为了刚需。

而陈兰正是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外卖基本上只有米饭的选择,但相当大一部分人喜欢吃面。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宁愿吃两个馒头也不愿意吃盒饭。

面条和米饭一样,都是主食,是刚需。就世界范围来说,吃面食的人口比例大于米饭,中国地区不一样,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广深这样的以外来人口居多的大城市来说,比例比较均衡。

“外卖市场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占有半壁江山。”

最后,她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有一款可以外卖的面条?她就此咨询了身边很多喜欢吃面的朋友,他们都表示很需要这样的一碗面。

于是,陈兰便开启了2年的研发之路,而这已经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了。

他们先期投入了100多万进行产品研发,包括建立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

当前,已经完成产品标准化,建成一个目标日承载量2000份的中央厨房。外卖上线100多天,老客户占比达到60%。

对于外卖送面,更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面送到你面前时不是已经坨了就是凉了,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食面时的口感。

对此,陈兰苦心研究两年的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

“保证面条口感是我们的技术核心。”

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

她向i黑马解释到,面不坨其实是通过原材料选择、面条生产、产品制作等环节环相扣,最终综合呈现的结果。

馋师兄通过改变面条中面粉、鸡蛋等食材的配比(绝不含任何违规添加剂),解决了面条煮熟后无法长时间存放、外卖影响口感等现实难题。

而对于送餐时的温度问题,馋师兄则是全程80度恒温。

当i黑马向陈兰询问今后会不会推出其他主食时,陈兰则摇摇头说到。

“‘外卖只送面’是馋师兄的品牌口号,要让大家一眼就能记住我们,我们想在面条这个细分领域结出一颗硕果”

似乎说到这里时,陈兰更加坚定了她的语气。

当然,这里也有在陈兰看来的一些难题。

“其实这是整个外卖市场的问题,比如:平台对商家的影响和制约,第三方配送客户体验的困扰,外卖平台前期烧钱形成消费者贪便宜的习惯等问题。”

而对于外卖平台烧钱的说法,陈兰认为,馋师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设中会相对的投入基础建设,不存在烧钱的说法。

现在,各大平台也在不断合并和重组,我相信通过不断的调整,市场一定会趋于理性,回归商业的本质,平台烧钱也已慢慢在降温。

目前,馋师兄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已达2000万元。老客户复购率能够达到60%,消费10次以上的复够率能够达到11%。

馋师兄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半年内开6-8家线下体验店。

而扩大配送范围也成为了其目标之内的计划。

“我们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实体体验店即外卖配送点,未来我们将覆盖整个城市,实体店2-3公里范围的写字楼都可以覆盖我们的外卖。”

二次创业,“痛”并快乐着

馋师兄是陈兰的第二次创业。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她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并且勇于尝试。

陈兰在创立馋师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7年了。

而创立“馋师兄”正是我们前中所说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写字楼里面“无面不欢”的这群人,同时,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带向全国。

她说,每当取得一个阶段性成功或解决一个重大难题时是最开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时,往往是公司面临缺钱缺人才之时。

“最困难还是资金。”陈兰对i黑马说。

在她眼中看来,馋师兄的团队、方向、目标都很明确,而团队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也都很专业很优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整个流程是需要不断优化的,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一定创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断试错很重要。

创业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生活充满无限的精彩,当然也可能是惊吓,需要创业者有一颗顽强的心脏。

这是陈兰对于创业意义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创业者应当必备的。

创业是持续进行中的状态,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许多创业者无法平衡自己与家庭的问题。

对于陈兰这样一位女性创业者来说,更加难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见缝插针的参与,并且提高每次活动的质量,让相处的时光都尽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况下,要跟他们多沟通多表达,争取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

“现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馋师兄上,希望它能成为中国外卖面条的第一品牌”。

这是最后陈兰对i黑马说的一句话。从话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时也透露着她对馋师兄品牌的爱。

就像开篇所说,“我们不止有情怀,还有秘密武器”。

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收到这张美食“名片”。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5561/927361750.html

更多阅读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9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几个小伙子,还有十几位合作伙伴,他们怀揣创业梦想,他们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计划打造一个利国利民的商业帝国。可是不巧的是正好赶上了金融海啸,在这个本来就很冷的冬天,更加雪上加霜,他们面

孙伟挺:公务员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4月18日晚18:30,华工MBA中心邀请到了华孚色纺的创始人——孙伟挺先生于12号楼302报告厅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本次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知名学者李定安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MBA中心项目主任李映照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此

重生之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的成功条件

我们必须承认,白手起家将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创业形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同样也有着成功的机会。白手起家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缺少资金的支持,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必然会艰难许多,但是,艰难过后必然是广阔

白手起家的成功案例 万元起家的小商人是这样成功的

专柜销售,曾经化妆品行业中无数经销商眼中的“黄金”渠道,如今已被戏称为“专柜”—化妆品到了专柜就变成了积压货,像食物放到冰箱里“储存”一样。     然而,一个湖南小伙子,只用了一万多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破冰前行,成为一位成功

声明:《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白手创业的例子》为网友聚散离合旳旅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