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和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是形成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教师阅读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教师阅读反思范文1
反思: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前几天幼儿园领导组织班级重新布置区域角,丰富区域里物品摆放,我们发动家长拿来许多幼儿喜欢的各种玩具放在区域里,顿时班里的区域马上锦上添花。
区域时间到了,我们班的幼儿对区域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老师还没有说完规则,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区了。今天跟往常一样,在教师的指令下,幼儿纷纷涌入区域角,看着孩子们在区域角里开心的游戏着,突然发现有一个冷清清的区域—图书区,那里只有崔恒轶和刘静雯两名幼儿。这两名幼儿平时都很内向,不喜欢说话。这时我对各个区角的人数做了相应的调整,避免个别区域拥挤。但是,在我的调整之后,图书角内的幼儿也是手中拿着故事书,眼睛却看着其他幼儿游戏,看到这里,我感觉,图书区里的幼儿好像受虐待了,真的是于心不忍。
分析:
在图书区中,故事书都是以图书为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书中内容,但是为什么就是没有幼儿愿意去欣赏呢?
此刻我马上反思了自己,想起前几天婷婷老师给我们培训的《区域里教师应该如何介入》,感觉现在应该马上介入活动中,引导并鼓励幼儿欣赏故事。幼儿天性喜欢游戏,那我就用游戏的方式介入,提高幼儿对图式的阅读兴趣。如:“孩子们,我们先把书打开,看看谁发现的动物最多。”“谁先来告诉老师,这本书里有什么动物?”或“有个男孩走丢了,他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大家能帮他一起找妈妈吗?”
问题说完后,就看到孩子们认真仔细的翻书,嘴里还不停地与小伙伴交流着,瞬间,图书区里热闹了起来。
在每个区开设时,教师都要巡视观察,当区域进行不下去时,要马上用适当的方式介入。今天图书区里,幼儿兴奋不高,是因为打开一本书,常常是无目的性,盲目的翻阅。当教师给幼儿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时,幼儿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从阅读中找到答案,还培养了同伴之间的交流。
为了提高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调动幼儿阅读图书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阅读反思范文2
巧设提问,推进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
执笔:吕雪芳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少不了提问,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通过多次的阅读活动教学,我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1.“步步推进”式的提问。
即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猜猜,狐狸的下场会是怎样的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天马行空”式的提问。
考虑到中班幼儿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提供幼儿大胆讲述不同见解,且不会受到太多思维局限的表达机会。如:故事“《贪吃的哈罗德》中的提问:“小动物在哈罗德的肚子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图画故事《幸好只是一个梦》中的提问:“小刺猬看到大苹果会怎么想呢?”等等,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又而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幼儿用想象来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3.“旁敲侧击”式的提问。
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在阅读活动《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定会让孩子们诧异,并不知所措,不如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再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之前的比较看似并不重要,其实却为之后的理解打下了铺垫,也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4.“顺水推舟”式的提问。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即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当然,我们还要指出,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园教师阅读反思范文3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婴幼儿早期阅读,是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婴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对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其个性发展和学习成功的要件之一,它有利于婴幼儿获得语言、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儿童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早期阅读是婴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对外扩充发展的过程,他们最初所学习、掌握的字、词、句都会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且有专指的特质,而且,幼儿生来具有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将会成为他们心智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只有深入接触,了解他们还有的经验基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不难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其实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把早期阅读认为是单单的识字活动,产生了一种偏面的现象,其实,早期阅读的内容很广泛,当今社会的一切信息、任何符号都能作为阅读的一个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反思,我来谈谈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时,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1、 为幼儿创设图书角或图书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并定期更换读物。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读物阅读。
2、 创设阅读墙面环境,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所以我们充分在教室墙面上(幼儿拿得到的地方)开辟“感知积累汉字”与“主动探索汉字”角。对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放在“感知角”中;对在生活中遇见的常用汉字,由幼儿放人“探索角”中。幼儿可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辩认,以激发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
3、 创设阅读活动区域角。阅读内容通过看图编故事、木偶表演、画图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在讲评时给幼儿表演的时间,培养幼儿勇于在集体中表演的大胆性格,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组织幼儿阅读活动时,形式要新颖多样。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幼儿身上,促使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 大、小图书阅读活动交替进行。
中班
幼儿可以一个活动用大图书,一个活动用小图书,或一个活动中大小图书都用,而小班幼儿则适合用大图书阅读,大班幼儿则适合用小图书阅读。大图书阅读能够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如:大图书阅读活动《猴子摘桃》,老师引导幼儿看大图书后,组织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过渡性的问句,帮助幼儿能将前后画面内容。在理解画面的延续与情节的发展中,使幼儿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看图书,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小图书阅读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己阅读、观察画面,自己发现每幅画的变化,自己提出问题。幼儿在自我探索中,逐步体会到图书画面有故事的开始,故事的发展变化和故事结尾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画面,每一幅画前后都有联系。在不断的体验、感受中,幼儿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
2、 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经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特别是对幼儿不能理解,有质疑的内容,多媒体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在阅读活动《迷路的小花猫》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这一多媒体的运用马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录像活动以后,我则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情节或某一片段。如孩子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