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2,1!”
她心里默默地数着,冲到了跑道的终点。她仰起脖子,克制地喝了点儿水。还有五圈,她告诉自己。目光坚定,继续奔跑。操场上只有她一个人,月亮早已挂在了树梢,注视着这个倔强的孩子,一圈一圈地跑着。
今晚,她要为他跑一万米。
在室友还在睡觉的时候,她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关上房门,去迎接每天最美好的清晨。每天这个时候,整个校园仿佛属于她一个人。
“Hi!”有人叫她。
她回头。
一个同龄的大男孩,同样穿着跑步衫、跑鞋,微笑着看着她。阳光勾勒出他脸庞的轮廓,还有漂亮的睫毛。那一刻她知道他和自己的生命会有关联。
“Hi!”她微笑着回答。
“我是Simon。”
“我是Lily。”
Simon和Lily一起跑步,分享彼此的路线。
“校长办公室后面有一株梨树,昨天开花了。”
“那我们去看看。”
“三食堂的小卖部后门,有只超级大胖猫,比加菲猫还胖!”
“哈,那我们去惹惹它!”
不下雨的日子,他们一起跑步。不用约,他们就会在同一时间跑在同一条路线上。下雨的时候,他们在窗口思念彼此,发条短信。
是要说有什么在发生吗?树叶在刷刷生长,如同他们看彼此的眼神,自然又美丽。
可也没有什么发生。他们只是在一起跑步。
最后一次一起跑步是在冬天。那是寒假前的某天,他和她一起跑着步,在寒风中,在空气中划出一条又一条白线。
“寒假之后,我就去慕尼黑了。”他说。
“哦。”她没回头。
“抱歉之前没有跟你说。”
“你为什么要跟我说呢?”她突然赌气似的反问。
他们是什么呢?跑步搭档而已。没有承诺,没有约定,没有其他任何的关系。
她还是生气了。
第二天,仿佛和老天有默契,一场大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她和他各自为考试奔忙。然后就失去了彼此的消息。
转眼就是寒假。再开学时,她又是一个人在林荫道上跑步。校长办公室后面的梨树又开花了。三食堂的小卖部后门的超级大胖猫生了一窝小猫。
这些消息,她多么想告诉他,可无从开口,只能拍张照片,发在了自己的微博上。她的同学笑她好文艺,她也不辩解。
直到有一天,她的邮箱里有了一条链接,她轻轻地点开。
“Lily,今晚,为你跑一万米。”这是他发来的视频。
每天上午他依然早起,沿着慕尼黑市中心的英国花园跑步。每天他拍下一段视频,和她分享着他看到的世界。视频模糊不清,画面跳跃不已,他肯定是手里拿着手机,一边跑一边拍。
“6,5,4,3,2,1!”
她心里默默地数着,冲到了跑道的终点。还有三圈。
她知道,他和她在一起奔跑。
9000公里,那今晚,她要为他跑一万米。
只为了,早一天跑到你眼前。
初中校园爱情故事 十八岁的天空他叫蓝天,从中学到高中一直和我是一个班,我在班里是文艺委员,蓝天是数学课代表,他长得高大帅气,眼睛不大却总挂满笑意,学习成绩又好,在情窦初开的18岁,是很多女同学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而我也是众多男生喜欢的类型,因为我活泼好动,性格外向,我们都是老师的左膀右臂,但是我们却不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都很孤傲,都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考试的时候我们在班里的排名也都是不分伯仲,谁要是比谁高一分那就比什么都可怕,他从不把我放在眼里,而我也懒得理他,这种关系一直到高三要毕业的时候才得以改变。
临近高考了,我们都沉浸在最后紧张的复习阶段,每天都是很晚回家,虽然我和他家只隔一排楼,但是我们从不一起走,那天都上过两节晚自习了,蓝天却没有来,我心里很高兴,这两节课很重要,都是关于历届高考里总结出来的试题和有关注意事项,我们报考了同一所大学,势在必得,可能因为这两节课也许我们就不会在继续在同一所学校里读书了,我暗暗窃喜。
可是第二天,第三天蓝天白天都没有来上课,我隐隐约约的听其他同学说好像他得了什么病,关键时刻他怎么得病了呢,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最近他的精神不好,一些老围着他转的女同学他都给脸色看,很多他应该负责的班务也都让我来做,而最近两次的考试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我觉得很奇怪,但是也没好意思说,因为想把精力全部放在复习上,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会夺走我很多宝贵的时间,他到底怎么了呢?缺少对手了我又觉得没意思,毕竟我们都是班干部,出于好奇,我请出了我的妈妈帮我去他家打听。
妈妈回家了,脸色很难看,告诉我他得的是精神抑郁症,怎么可能呢?我觉得很奇怪;他那么优秀的男孩子,有一大群粉丝捧着,整天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我实在不相信。妈妈告诉我,蓝天的妈妈说蓝天总喜欢一个人发呆,在家里从不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而有一次发烧却呼喊着我的名字,天呀,这怎么可能。我笑着和我的妈妈说,他在学校里从不和我说话,从不正视我的存在,我们一直是竞争对手,他怎么可能生病的时候想起我来呢,是怕我超过他吧。妈妈告诉我,蓝天的妈妈托付她让我劝劝蓝天,这种病其实也不是特难治,不过需要我的配合,那夜,我失眠了。
第二天的晚自习我和老师请了假,去看望蓝天,在我要到他家楼下的时候。我的脚步却越来越沉重 ,平时我和他很少交流,现在却跑到他家里,我该说什么好呢。正在我踌躇满怀的时候,正好蓝天的妈妈下班回家了,一看到我眼泪都流下来了,拉着我的手就往他家拽,好孩子,你可来了,我也是没办法呀,你帮我劝劝蓝天,让他重返校园吧,我和他爸爸都没辙了,要高考了,蓝天是我们家里的希望呀,我看他一直对你好,你就帮帮阿姨好吗。我点头心想,原来他的妈妈一点不知道我们是对手而不是朋友。
蓝天的脸很憔悴,平时的帅气逼人被一副邋邋遢遢的样子所代替,看到我的到来感到非常的意外,明显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我又好气又好笑,我们出去聊聊好吗,我问他。我不去,无话可说。一说这话他妈妈都急了,一脚踹开蓝天居住的卧室,大声的呵斥,你这孩子,告诉我,你这房间里的这些画像是怎么回事。我抬头望去,在他的房间,我的各种姿势的画像布满了他的房间,或站,或坐,或沉思,或大笑……画像画得很逼真,而正中的一幅画像居然是两个人,一个是蓝天,而我被他牵手一起在海边看海,我震撼了,而此时我的手已经被他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心是那么的潮湿。
第二天,我们一起重返校园。
高考的时候,我临场发挥出现异常,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而蓝天考上了著名的理工大学。
在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我和他失去联系,而那些拿回家的画像也被我付之一炬。
初中校园爱情故事 说谎的人胡老师在街上遇见了自己的学生张磊。胡老师想听听张磊说稿子,打他又不大想听。他怕张磊让他心神不安。那样的话,他就很没有面子。
张磊是他的学生,中学教过的。
前几个月,也是在路上遇见了张磊。张磊向他汇报说,胡老师,我去编辑部帮忙了。接下来,张磊说出了一家很有名气的编辑部。张磊又说,欢迎胡老师投稿啊。
张磊说的这家编辑部,胡老师知道,专发纯文学的稿子。
胡老师一阵脸红,是心血来潮的表现。过年了几天,胡老师去街上的打字店打印两了两个超短篇,给张磊寄了过去。
可是,几个月没有稿子的消息,也不见张磊的面。这一次见到张磊,胡老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听听张磊说稿子。
张磊好像不明白他的意思。见了面,偏偏不说胡老师的稿子。张磊说,编辑部很忙,一天能收到几十篇稿子,都是我审,然后拿给主任二审,再拿给主编终审。又说,有个出版社的老编辑,已经退休了,他语法上肯定没问题,问题是他的思想太陈旧,稿子总是过不了关。他的写法,不是老干体,就是新华体,这怎么行?仅文通字顺肯定是不行的。纯文学刊物嘛,要的是挖掘心灵那点东西,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还有,这个老编辑不会打字,每次来稿都是手写稿。我给他照顾了,网开一面。
说得胡老师一阵面臊。这是说那个老编辑吗,这是说他胡老师呀。不用问,自己的稿子发不出来,也是这个原因。二十多年前,张磊是自己的学生,要不是自己手把手地教他,他能坐到今天的位置上吗?
想到这里,胡老师决定采取旁敲侧击之术。胡老师说,有个刘老师,你是知道的,戴个眼镜,爱写个稿子。可是,他写的那算什么稿?除了瞎编,就是乱造。这种人的稿子,却偏偏能发表!
张磊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想听听胡老师怎么说。
胡老师继续说,刘老师太能编了,编得太离谱。有一年,他写了个稿子,说自己是个农民的孩子,没钱上学,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派秘书给他寄了一百块钱。你看他能瞎编不?他是个农民的孩子不假,但哪是贫农的孩子?要是,也是个富农的孩子。可是,文章却见报了,还得了二十块钱稿费!
张磊笑道,这件事,我知道,刘老师挺能虚构的。
胡老师又说,他瞎编都上瘾了。还有一次,南方发了大水,一个老工人接到一件棉袄,里面夹着一封慰问信。你说,感人不感人?真是可歌可泣。这篇文章见报后,多家报刊转载。不过,有点头脑的人都会问,发大水是夏天,南方用得着穿棉袄吗?不是胡编乱造是什么?
张磊哈哈哈大笑。
胡老师很认真地问,刘老师也知道你去了编辑部,他给你投过稿吗?
张磊摇摇头说,我还没见过刘老师投稿,也许,他的文章更适合于报纸。不过,我们编辑部很欣赏会编故事的作者。巴尔扎克说,小说是庄严的说谎!
胡老师感到很没意思。张磊这么说,让他很失望。写作,难道真的需要虚构吗?作家再能编,能超过生活的荒诞吗?但胡老师不得不承认,今天也是小有收获的——刘老师没给张磊投过稿,这说明,如果,胡老师的作品能够发出来,在本地区、本系统,也是一枝独秀的!
揭发了刘老师,胡老师感到有几分心虚。毕竟,刘老师是自己的同事。于是,胡老师嘱咐张磊说,咱们哪说哪了啊,以后,什么都不存在了啊!
张磊当然明白胡老师的意思,说自己绝不是头多嘴驴。
胡老师笑了,挥了挥手,和张磊再见了。要说,这个张磊也挺有意思,用形容词捯饬自己,竟把自己说成了多嘴驴!
又过了两个月,胡老师接到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一看,就是编辑部寄来的样刊。胡老师认出了张磊的笔迹,打开来看,自己的二题赫然在目。虽然,是在末尾的位置,但是,美不美,看结尾。许多人翻阅杂志,都是从后面往前面看的,从最后一篇作品看起。胡老师舍不得细看,只看了看自己的大名,匆匆回家了。
到家后,他坐在写字台前,泡上一杯茶,认真研读了自己的作品。读着读着,他就读不下去了,遂将杂志仍在了一边。原来,在署着他的名字的作品里,编辑把他的作品改了,不是小改,而是大改。可以说,是编辑重新写的,从头至尾,一派瞎话,全是胡言。
而那个责任编辑,正是张磊。
从此,胡老师不再给张磊投稿。他认定,张磊是个谎话连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