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3篇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1

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的先后播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舌尖热,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在引发大多数人垂涎欲滴,味蕾绽放的同时,也通过穿插了大量的人文纪实传递了人性的情感以及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因此,在我个人看来,找到舌尖味蕾绽放背后的秘密才是舌尖所要表现的精髓。

作为一部真正的美食纪录片,我想不单单是为观众寻访美食天堂,告诉观众哪有吃的,这和单纯的低档美食节目又有何样?正如“舌尖”总导演陈晓卿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所传达的一样,“美食只是出发点,不是目的地,我们打造这部纪录片,是想借此让我们的国人认识今天最为真实的中国。”而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都知道,尽管纪录片将不同地域的人文纪实穿插于一部纪录片中,空间跨度十分大,但正是由于这种拍摄方式更为丰富且生动的传递了各地人文风情的差异,且取材均来源于最为地道朴实的平凡人,不管是深入秘境丛林,还是闲逛于繁华喧闹的都市都共同传递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平凡中体现真实和纯粹”这一点和总导演的出发点不谋而和。我想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打动大多数中国观众最为真实的原因,“舌尖”上的美食就是自己最为向往的美食,也许那是幼年记忆中最为熟悉的味道,也许那是不常吃到的秘境精灵,又或许是大街小巷的喧闹小吃,这些均是最为朴实的美食记忆,而纪录片里所描绘的那些人和事,或许又是自己生活经历的一个缩影,如此看来,“舌尖”也难怪会扣起大多数国人的心弦了。中国人重家族观念,重血缘亲情,重视故人的相逢,重家常,热衷追随行走的脚步,重视传统的时节,重视自然的规律,这也正是“舌尖”中所要传递和渲染的。

《舌尖·2相逢》中有一个描写重庆火锅的片段,各种平民食材相逢在一起,麻与辣相逢在一起,还有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相逢团圆在一起,构成了传遍大江南北的重庆火锅。人们因为美食团聚在一起,而美食也因为人的相逢而不断交融,发展,不断呈现出多元化。我想重庆火锅之所以能博得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的挚爱,或许其根源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对团圆文化的追随,一种美食,吃出的是美味,可是传递的确是其背后特有的人文精髓,而在《家常》一集中,片段描述一个普通妈妈为孩子做饭,而面露幸福笑意的场面。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增添了一份踏实和温暖,我不由地想起了儿时在家里吃母亲做菜的温馨画面,母亲总是不辞辛苦的为我做出简单却可口的家常菜,然后幸福而满足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下去。我被深深的触动了,或许就如其中的解说词所说的那样:“如同教授母语,母亲把味觉记忆深深地植入在孩子的心里,不管孩子将来走多远,熟悉的味道总能让孩子找到家的方向。”是啊,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成为了游子,可是家常菜的味道总能勾起我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是妈妈的味道。

“舌尖”呈现了一个地大物博的中国,跨度如此之大,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正如纪录片幕后工作人员所说:“纪录片是一场马拉松,拍摄过程十分耗费精力,这是一个漫长,孤独的旅程,我们的导演就是摄影师,跟着拍摄主角风餐露宿,上山,入丛林,导演都是亲力亲为。”一部舌尖的的成功,凝聚的是一个巨大团队的辛酸和付出,没有他们的精益求精,就没有一部让国人为之振奋的美食纪录片。这也是舌尖背后所要传递的一种理念:执着,不辞辛劳,严谨,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不懈的坚持。

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3篇

自豪是民族的自豪,对待美食要有开放的心态,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拥有真正的自豪感,而《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让国人拥有巨大的自豪感,就来源于舌尖味蕾绽放背后的美食文化,人文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2

在吊足人们胃口之后,CCTV于上周五终于开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因为有事错过首播,今天有点闲暇就迫不及待地在腾讯视频补看。第一集《脚步:汗水中的酸甜苦辣》里人物、故事和美食都来自农村和底层老百姓,编剧为什么这样选择,一种可能是因为编剧来自农村有强烈的乡下情节,另一种可能是因为比较偏爱不经繁复处理只经过简单加工的的食材本味,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揣度,也许后面几集中会有改变。

舌尖上的中国这么受观众欢迎,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美景美食,更多是因为那些美食是人们记忆中故乡的味道,以及伴随着故乡味道的亲情故事,惹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相思之情。该片就是抓住这一点在撩拨着远离故土的人们的悠悠离愁,抚慰着他们的淡淡别绪,让人味蕾大动的同时,引发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之情。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是: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一边流口水,一边流眼泪。各种食材被精心加工成美食,品尝美食给人以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安慰,所以说美食之路就是一个从手到口再从口到心的过程。故曰:名曰舌尖,实至心头!

除了美食和亲情之外,这一集电视片中还让我们看到农夫、麦客、渔民和养蜂人的辛苦勤劳和朴实无华,农民工和留守儿童分别时的酸楚和远离后思念,具有远超出美食之外的寓意。赶场为主顾割麦的麦客们,因为收割机械的竞争也许会成为最后一拨职业割麦人,这个古老的行业逐渐会退出历史舞台。在机械竞争面前失去赖以挣钱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虽然有些许的悲凉,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人们通过劳作获取食物或自足或卖出以维持生存,其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在片中隐约可见一斑,观者虽不至于“长叹息以掩涕兮”,但有良知者可能会发出“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也不为过,这些都是在歌舞升平的春晚类节目里不大能看得到的。故曰:名曰美食,实系民生!

第一集一个让我感动的情节是,渔夫杨世橹捕捉弹涂鱼的场景。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捕捉它需要花多年时间才能练就这一绝技。杨世橹在捕鱼的时间,在远处观望的女儿佩服地说:“爸爸,你老厉害咧。”杨世橹不无骄傲地回答:“当爸爸的就要能干的。”多么朴实的话语,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爸爸带着我和哥哥出去钓鳝鱼的情景,其情其景何其相似,不由得让我唏嘘感叹。父亲是家乡农具厂的木匠,但也是钓鳝鱼的高手。爸爸钓鳝鱼一方面是为我们三个孩子补充营养改善生活,有多余的时候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换点零钱贴补家用。哥哥和我后来都成为捕鱼捞虾钓黄鳝的好手,也是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学习的结果。现在父亲已逝,我们也都在养育着自己的孩子,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来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做孩子们眼里“能干”的父亲也是我们的目标。

这一集中另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是,养蜂人老谭的妻子在他们星夜转场到下一个放蜂地的时候不无感概地说:“养蜂的乐趣就在于自由,不受人约束,我们就是享受这点自由。”。养蜂人工作的餐风露宿和迁徙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四处漂泊的自由自在这一点却又让人心生羡慕而心驰神往。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有时候也有老谭妻子类似的感觉,从内心深处我珍视职业上的自由。作为一个领域专家,可以被企业或者同行邀请参与他们的咨询项目并提供专家建议,这样就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客户,而不是局限于一家企业或者自己公司的客户,也是一种更自由更有价值的选择。但有时候频繁的差旅所带来的漂泊感也让人时生烦恼。除了少数命运之神的幸运儿,安逸舒适和自由自在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只能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偏爱而取舍和选择了。

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说:我们正经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中国有句古谚:民以食为天,吃饱穿暖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对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的追求。“无自由,毋宁死”的声音曾经振聋发聩,生存和自由,同样重要,不过最好是由此及彼的和平渐进,正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乱象环生,不过人们珍视自由、追求梦想的那一天也不会太久远了。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3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

第二季的第一集《脚步》直接选择中国人的迁徙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让深夜看片的人格外觉得生活的无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向来重视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又何以会四处奔波?这一集的泪点不光在正在消失的麦客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在盼了大半年终于盼到父母回乡共同制作一罐鱼酱,却在短短半个月的相聚后就要与之分离的苗家女孩的眼泪,在那个为了女儿用五年时间学会了捕猎弹跳鱼的父亲,以及从他口中说出的那句“爸爸可是很能干的”时女儿满脸的崇拜,更在快到片尾处的那一句“这是巨变的中国”。

正如有人评论的:那奔波的人群,你看到自己的身影了么?

就这一句文案,足以引发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潸然泪下?

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用沧海桑田来比喻都不过分。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6100万名终年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欢的留守儿童;是正在被大机器作业而濒临转行或失业的麦客群体;是只能靠天吃饭的渔民夫妻;是终年飘无定所的养蜂夫妻。你可曾看到他们眼中的泪水,脸上的忧伤和手上脸上的皱纹?如果你没有看到这些,你就不能说是一名真正的中国人。我们出生于不同的家庭,也许此刻我们中的很多人手中捧着最时兴的手机,喝着国外进口的牛奶,悠闲地躺在沙发上看着这部纪录片,感叹着这中间描述的种种美食;但看了第一集,我们也会知道,在这同一个中国,还有许多人为了生活而饱尝艰辛。当我们坐在大城市的高档餐厅里吃到肉质鲜嫩的海蟹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那是无数如打渔夫妻一般一夜辛劳的成果。

可是再多的辛劳都可以被抵消。因为不得不外出务工的苗族夫妻手中还捧着一小罐女儿亲手给他们装坛的鱼酱;因为一同出海打渔的渔民夫妇中的妻子可以在晕船时靠在丈夫的肩头,吃上一碗丈夫烹制好的热乎的蟹饭;因为在美国漂泊了四十年的老伯可以回乡吃上一碗久违的萝卜饭。这是故乡的味道,不管我们在尘世上漂泊多久,不管我们离开故乡多远,都不可能忘怀的。

有人说这一集的文案太虐心了,拿离别和奔波数千公里说事,这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恋家的国人难以逾越的感情鸿沟。我想说的是,这部纪录片没有拿教条说事,没有任何爱国主义的宣传,却在那一道道充满了家乡味的菜肴美食中,勾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关于故乡,关于亲人,关于永难忘怀的那些曾经的追忆。

真正好的记录片大概就是如此: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3061/173054949.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宜昌:宜昌特色的十大经典小吃(图)

舌尖上的宜昌:宜昌特色的十大经典小吃(图)作者:三峡在线舌尖上的中国火爆了整个中国,但三峡在线发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几乎没有提及宜昌的美食。事实上,我们宜昌同样有很多特色的经典美食。下面三峡在线就为大家带来三峡在线心目中的

声明:《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观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3篇》为网友顺自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