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碘食盐俗称加碘盐、碘化盐或碘盐,是一种加入了少量含碘盐类的食用盐。那么你对碘盐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碘盐基本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碘盐基本知识1、碘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是严重的碘缺乏地区,1956年至1958年,全省开展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调查,据推算,当时全省共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300万,地方性克汀病(呆傻)患者4.5万。尽管1958年后我省在伏牛山区、大别山区和太行山区已经开展了食盐加碘,但是由于覆盖范围小、质量差依然有甲状腺肿大病人不时出现,据1995年全省抽样调查,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1.42%,在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持续减低,到2011年全省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已经降到4.5%这一正常散发水平。
2、碘盐提高智力
在河南农村尤其是山区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民谣描述的,就是缺碘对家庭造成的危害。先是父辈甲状腺肿大,之后会有傻孩子出生,胎儿和婴幼儿期缺碘,患者会患上克汀病,也就是呆傻儿。河南的调查表明在1995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之前出生儿童平均智商为72,而1995年后出生儿童平均智商达到正常水平为100。2011年全省进行8~10岁儿童调查表明,我省学生的智商上升到了107.8。
杭州未供应碘盐出生的8~10岁儿童中,有10%的儿童甲状腺肿大,平均智商(IQ)值是110。1996年,杭州开始供应碘盐,在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6%的儿童有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商平均值上升为114.7。
3、每天摄入的碘量在1000微克以下都是安全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一天的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但我省居民的日食盐量一直较高。1992年是16.1克/日;2002年是13.9克/日;2011年抽样调查为10.1克/日。
人每天需要的碘为150~300微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我省食盐的含碘量为30微克/克,如按照每天6克盐的建议量,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碘为180微克,是不会超标的,但按照10.1克的人均食盐量计算,我省居民人均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为303微克。碘的安全摄入范围很宽泛,世界各国标准都认为每天摄入的碘量在50~1000微克,是安全的。
但是,碘摄入过多的后果同样是严重的,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不少地区曾因服用“碘营养品”使大批学生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为此,卫生部专门发文规定除了碘盐外,不准生产、供应其他加碘食品。
4、关注碘也应关注钠和钾
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同时更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水分和酸碱值的平衡、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吃盐过少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
但是,多吃盐则对人体有害无益。高血压医师常常会说,通过限制盐中的钠可以使收缩压(俗称“高压”)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俗称“低压”)降低5毫米汞柱。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相对危险增加46%。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低钠盐,它用钾替代了25%的钠,通过使用低钠盐可有效补充人体中的钾,又降低了钠的摄入,长期使用,能使钾钠平衡,有利于降低血压,并能有效预防高血压。
由此可见,每天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有多么重要。一是保证碘的摄入合乎人体生理需要,二是减少高血压等疾病发生。
碘盐基本知识——补碘的常见误区1、沿海地区不缺碘
广东省疾控中心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为轻度缺碘地区,尿碘水平较低,甲状腺肿大的人比较多。同样,在大连、青岛、福州、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对中学生及市民所做的尿碘调查也表明,约有23%的被调查者尿碘低于正常标准。香港地区也有类似调查结果。这表明沿海和珠三角地区居民同样存在碘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沿海地区仍然需要补碘。
2、常吃海鲜的童鞋不缺碘
有一种说法称,沿海地区的居民因为吃海鲜多,摄入的碘已经足够,吃加碘盐反而会导致碘摄入过多。“实际情况是,除了海藻、海带和个别鱼类含碘之外,其他食物含碘较少。”
“按照标准,成人摄入碘的量应为150微克/日,要达到这样的碘摄入量,就海鲜来讲要吃750克才行。就算居住在海边,也未必能保证每天都吃这么多海鲜,所以,单靠吃海鲜难以达到碘营养适宜水平。
3、甲状腺疾病的病人都不应该食用碘盐
一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二是患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人,三是居住在高碘地区的人群。除这三类人群外患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人群还是应该食用碘盐的。
4、“大脖子”症状都是缺碘造成的
缺碘可以造成“大脖子”(甲状腺肿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脖子”都是由于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有缺碘、致甲状腺肿大物质,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碘过量,因此发现甲状腺肿大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才好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