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女性为之心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女性四季养生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女性四季养生汤推荐春季 靓汤精选
枣莲猪骨汤
用料:猪脊骨 1 具,大枣 150 克,莲子 100 克,木香 3 克,甘草 10 克。
制法:将猪脊骨洗净砍碎,枣和莲子去核去心,木香、甘草用纱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煮 3 个小时,即可分顿食用。以喝汤为主,亦可吃肉、枣和莲子,可常服食。
夏季 靓汤精选
冬瓜陈皮老鸭汤
用料:老鸭一只,冬瓜两斤,薏米 20 克,陈皮一片,姜片一片,蜜枣一枚。
制法:将水烧开,所有材料放入,大火半小时,中火 3 小时即可,最后根据口味放盐。
功用:祛暑,健脾。
这里再推荐几款简单实用的防晒防斑自制饮品:
1. 祛斑美肤汁:胡萝卜、芹菜、苹果、雪梨加 1 / 4 个柠檬,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每周饮用 2-3 次。
2. 柠檬冰糖汁: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将之榨成汁加冰糖,常饮可消除面部色素。
3. 西红柿汁:每日喝 1 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可使沉着色素减退。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春季养生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所以春天的饮食以高热量为主,出谷类外,需要补充优质蛋白食品,如鸡、鸭、羊肉、牛肉、鱼、虾等食物,还应选择黄豆、芝麻、化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的补充能量。
另一方面,肝开窍天目又主藏血,春天气温渐热,我们还易患与肝气有关的疾病,如: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等,由于血热所致的湿疹、牛皮癣在这个时候也常常发作加重。可以做枸杞明目粥、决明子粥、山药薏米粥常食用以清肝明目、健脾化湿,还可以常饮枸杞菊花、谷精密蒙菊花茶清肝明目。
夏季养生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中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我们的气血都走到了体表,毛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在夏天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情结的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如果暑热过盛,汗出过多,容易损伤心气,导致胸闷,心慌等心气不足症状。可服用黄芪生脉饮,或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泡茶饮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还可常饮人参菊花茶、人参枸杞茶,荷叶茶、常服荷叶薏米仁粳米粥、冬瓜老鸭汤、红豆薏米粥等清热解暑,夏天一定要多喝水,要主动喝水,及时补充盐分,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这点。
秋季养生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宜「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收神气敛,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
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现肺燥伤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清补凉煲鸭、老鸭性味甘寒,滋阴降火尤甚,且营养丰富,另外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秋梨粥、银耳汤等。秋天的时候建议大家吃点秋梨膏,大家都知道梨可生津止渴,梨得秋气最重,入肺经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它可以有助于你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秋季还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此时应该吃一些有助养胃的食物,比如南瓜、小米、圆白菜、姜、木瓜等。另外,酸奶、豆豉等发酵食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也适合秋天食用
冬季养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此时也要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这时我们不要过分的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动。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体内,安静自若,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再一个,中医说恐伤肾,恐则气下,人在受到惊吓或恐怖的事情时有的会大小便失禁,就是因为恐则气下的原故,所以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不要有恐惧感,这样损伤肾气不利于肾气的闭藏。
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季这个藏的季节,我们可顺势而为,适当地补养肾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补肾养血之品,如阿胶、当归、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别是到了更年期的妇女,在冬季更要重视补养肾精。男性肾气弱者,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药,常见的有桂附地黄、龟鹿补肾丸等。冬天也可以多吃点羊肉、马肉,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效。唐人虚诜所著的《本草食疗》中,更记载著「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其实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对於患肺结核、咳嗽、气管炎、哮喘、贫血的人,特别具有益处。如羊肉小米粥、山药枸杞粥、当归生姜羊肉汤、土鸡山药板栗汤,人参枸杞茶等食补药膳,但我同时也要提醒大家,补养肾精的药虽好、羊肉虽然好吃,但也不是百无禁忌,凡外感时邪-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腺发炎;或内有宿热者忌服。此外.羊肉性偏温热,因此火热亢盛,如:牙痛、咽痛、便秘、痰黄、尿痛;或湿热内蕴,如:腹泻黏稠腥臭、痢疾、小便不畅等诸症均忌用。
秋季养生误区
误区一:“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那么,秋天和夜晚真的不宜吃姜吗?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等等。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然而,生姜的好处虽然多,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辛辣之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则主要是因为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辨证对待,当有病需要用姜时应照常用,如秋季治风寒咳嗽经常用姜。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另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误区二:“秋瓜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在特别炎热的时候,有的人一天甚至要吃几个;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很多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另外秋天里,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适当多吃的。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总之,市民在挑选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顺着大自然的节气吃当令的水果,最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误区三:“贴秋膘”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胃口差,常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但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于是便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
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吃的时候,但是贴秋膘不能光大鱼大肉,要讲究科学搭配。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
另外,贴秋膘也要分人。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那么,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莲子、茯苓饼、芡实、山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