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 异乡人的孩子》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异乡人的孩子》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异乡人的孩子》阅读原文
老师号召大家去于小黑家参观。于小黑虽然家境贫寒,可他的学习成绩最好。老师说:“于小黑是异乡人的孩子,他家比谁家都穷,你们去他家看看,你们就知道该怎么努力学习了。”
每当老师这么说的时候,于小黑总是低下头、黑下脸,一张小脸又红又黑。
几个同学却在悄悄扮着鬼脸。他们不爱听老师的话。老师总是用表扬于小黑来打击他们,用于小黑的贫穷来教育他们。
没人去于小黑家参观,一个人都没有。谁都不愿意去。一个异乡人的破家,又穷又脏,去看什么?但同学们还是要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或者说,还是要给于小黑一点面子的。
同学A说:“小黑,咱俩换衣服穿吧,就穿一天,让我沾沾你的灵气。”
同学B说:“小黑,把你的旧鞋子送给我吧,让我走上奋斗之路。”
同学C说:“小黑,我可以和你换书包吗?我的书包,一百多块钱呢!你的书包值多少钱呢?五块钱吧?”
同学D说:“小黑,从你家给我带馍吃吧,我给你买面包吃。听说你娘蒸的手工馍很好吃。”
于小黑的脸,更红更黑了。
于小黑没有满足任何一个同学的要求。贫穷就是贫穷,贫穷是不能送人的,也是不能和任何人交换的。于小黑知道,只有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才能甩掉贫穷的帽子。知识改变命运。 于小黑更加死命读书了。
老师却不死心,老师还在动员大家去于小黑家参观。于小黑这个典型太好了,太难得了。美就在身边,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一定要把于小黑这个典型发掘出来,让他成为照耀全班同学进步的灯塔。可是,没有人去于小黑家参观,这怎么办呢?老师想到了学生家长。对,就让家长们了解于小黑的事迹,让家长们去于小黑家参观。
老师召开了家长会。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异乡人的孩子于小黑的故事,老师说:“一个异乡人的孩子,家境那么贫寒,可学习成绩却很拔尖,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参观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家长们点着头,深有体会地点着头。老师说得太对了,现在的孩子,就是缺乏吃苦,就是需要清贫!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吃苦中苦,怎做人上人?与其花钱送孩子去参加拓展训练,倒不如带孩子去于小黑家参观!
于是,家长们围住了于小黑,提出要去他家。
家长A说:“小黑同学,你应该欢迎我们,我们是到你家学习的!”
家长B说:“小黑同学,贫穷也是财富,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和你共同拥有这笔财富!”
家长C说:“小黑同学,我真心希望我家孩子能和你成为最好的朋友,一帮一,一对红!”
家长D说:“小黑同学,就算是有偿参观吧,付给你参观费,行不行?”
于小黑低头不语,晶莹的泪珠在他的眼眶里打转转。于小黑很想大哭一场,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于小黑可以说“不”。
于小黑大声地说了“不”。
于小黑不想让自己家的贫困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
老师很遗憾。
家长们很遗憾。
同学们却不遗憾。因为,同学们获得了解脱。于小黑不同意让他们去他家参观,不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解脱了吗?不然的话,于小黑这个反面教材,会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阴影。
可他们哪里想到,第二天,异乡人的孩子于小黑,没来上课。听老师说,于小黑转学了。
《异乡人的孩子》阅读题目
15.(4分)小说划线部分体现了小黑怎样的心里过程?
16.(2分)问什么“于小黑没有满足任何一个同学的要求”?
17. (2分)“老师很遗憾”“家长们很遗憾”,他们分别遗憾什么?
18.(3分)老师抱着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的目的,将于小黑作为典型“极力发掘”,这种做法没有成功,仔细读文章,说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19. (3分)小说结尾“于小黑转学了”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样的结尾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乡人的孩子》阅读答案
15.(4分)别扭尴尬—— 愈加窘迫(羞愧难当)——委屈受伤——愤怒拒绝
(或:尴尬难过——窘迫难堪——委屈无助——拒绝反抗)
16.(2分)因为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深深伤害了于小黑的心灵,而且他知道改变贫穷的家境是不能依靠别人的,只有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17.(2分)老师遗憾没能用于小黑这个典型达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教育目的。家长们遗憾没能亲眼目睹于小黑家的贫穷、用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教育自己的孩子。
18.(3分)老师一厢情愿没有顾及到于小黑的心理感受,干扰了于小黑正常的学习生活;老师没有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极端的对比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对榜样采取了冷嘲热讽的相反态度;家长也没能保护于小黑的自尊心,急于求成,伤害了于小黑同学,使他忍无可忍。
(或:老师和家长们没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成人自以为是地采取所谓的“对比教育”,既伤害了小黑的自尊心,使其痛苦难堪,又引起了其他学生对“榜样”的反感,不但不加效仿,反而冷嘲热讽。)
19.(3分)结尾寄寓了作者对于小黑尴尬处境的深切同情;对于小黑为维护自尊断然拒绝干扰、用知识改变命运做法的赞赏;对老师和家长错误教育方式的遗憾与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