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企业财务管理中“破窗”理论的应用相关论文。文章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企业财务管理中“破窗”理论的应用全文如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现象。
“破窗”理论是由美国的犯罪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克林提出来的。威尔逊和克林认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座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据此推断,这是个无人关心、无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就开始从这座大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他们还写道,在一座城市,类似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秩序混乱、强行乞讨等这些较小的问题,都和“破窗”现象一样,容易引起更严重的犯罪。
“破窗”理论的要点“破窗”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醒我们一些重大问题的发生可能只源于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小事件,并揭示了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运用好这一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第一,注意事前控制。管理学上有个术语,称为前馈控制。这种管理思想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管理控制过程中的时滞问题。要使控制有效的话,控制必须面向未来。其控制原理可简单表述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的出现,就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例如,一个驾车者想要保持爬坡速度,通常不会等到速度表显示速度下降后才去踩加速器,相反,驾车者懂得在速度下降前,踩加速器来保持车速。“破窗”理论与此相似,但更进一步。前馈控制着眼于与事件发生关系较为紧密的一些信息,而“破窗”理论更强调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小事件。
第二,关注人的心理。“破窗”理论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图景,一扇破的窗户,或者是一个脏乱的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人们的消极猜测:即使做了违法的事情,也不会有事;而完整的窗户,或是有序的环境,则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它无言地告诉人们,别干坏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论还揭示了“破窗”现象背后的从众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户破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就会很快引发第二扇、第三扇窗户被破坏,从而导致更恶劣的事件发生。
第三,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破窗”理论体现了前馈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包含了反馈控制的思想。前馈控制强调事前控制,而反馈控制则是一种事后控制,其基本原理为,在不良结果发生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发生。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破窗”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整个美国的暴力犯罪呈下降趋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纽约市。在80年代,纽约到处弥漫着各种可怕的犯罪,但到了90年代,犯罪的蔓延势头开始趋缓,之后,犯罪率急剧下降。
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从经济方面找原因,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加大了警力部署,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允许堕胎合法化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纽约治安的好转主要是因为“破窗”理论的运用,为了让人们接受这个令人惊奇的解释,他们提出了以下确凿有力的证据。
1994年,威廉•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此人笃信“破窗”理论。在任职期间,他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一理论,教导他的警员治理犯罪要从影响生活质量的轻度犯罪行为入手。例如,有些“拿橡皮刮板的人”在路口拦住过往的司机,强行要求提供擦窗服务;有些人不停地穿梭于各街区,制止在地上乱涂乱画这类违法行为。布拉顿还向市民们宣告:“警局将逐步提高对诸如公共场合酗酒、随地小便等轻微犯罪行为的执法力度,逮捕那些屡次违法乱纪的人,包括向街上掷空瓶子,或者对他人财产进行小破坏……如果你在街上小便,你要进监狱。”
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治理城市中的脏乱环境,向轻微犯罪行为宣战,布拉顿的这些做法,无不遵循了“破窗”理论的主要原则。此后,纽约市的犯罪率神奇地急速下降。
“破窗”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纽约治安的好转显示了“破窗”理论的现实意义,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有助于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对重大问题的解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一强大的理论工具?
首先,在财务管理中要注意细节,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财务管理环境。“破窗”理论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容易高估人的性格因素,而低估了环境的重要作用。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在资产管理上,应注意经常对各种资产进行盘点整理并做好保洁工作。通过该工作,一方面企业可以做到对所拥有的资产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该行为向员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司始终在关注着这些资产,你们要爱护它,要尽量消除心中的不良想法。
在支出上,要注意对报销事项的管理,在制止员工把个人的一些开支充数向公司报销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好每笔应报事项的报销工作,如有些员工可能觉得一些小额的款项报销太麻烦了而不愿意去报销,公司对这种行为也要进行批评,将公私分明的观念根植于员工的内心。
在应收账款管理上,要注意对顾客信用情况的调查和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重视收账的日常管理,并将收款工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内容。在收账上,要规定员工应将收到的款项尽快上缴到公司,加强对小额现金往来的管理,防止公司收入中出现漏洞。
把成本核算工作做细。有的企业把几种甚至十几种主要产品成本笼统地汇总核算。一旦企业出现亏损,管理层却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还有很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进行成本控制。
其次,把握人的心理,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监控。心理因素的巧妙利用是“破窗”理论的强大力量能够得以发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注意做好监督工作,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破窗”理论在强调事前控制的同时,并不排斥事后的补救工作,强调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点,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样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鸡蛋的外壳在常人眼里非常严密,但苍蝇还是能找到其缝隙,财务制度也是如此。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完美的制度,也不能完全阻止人们做坏事。重要的是,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后,企业不能听之任之,应该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找出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大厦的第一扇玻璃被打破的缘由,并及时修补制度上的这一漏洞,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第二扇、第三扇玻璃相继遭到破坏。
当然,有了好的制度还远远不够,制度只有执行起来才有生命力。今天,执行力一词能够在管理中流行开来,这是中国的管理从制度混乱走向制度规范,进而重视制度执行的必然结果。有人说过,一个二流的制度如果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其结果胜过一个一流的制度却只得到中等执行力度的配合。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语道破了执行的重要性。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个规范的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第一块玻璃被打破,而且,就算是第一块玻璃被打破了,也能保证其及时得到修补,从而避免第二块玻璃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