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介绍 介绍霍山黄芽茶的典故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为中国名茶之一。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霍山黄芽的历史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霍山黄芽茶的历史资料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霍山黄芽茶的历史产量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霍山黄芽茶的相关故事

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但徽制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次曰连枝,有白连、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皆为头茶。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史记记载》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志·物产》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

货之属,茶为第一。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故有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之分。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柯老茶,为民间常用。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新苗,谓之子茶。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近年茶商多喜购买,山民渐事觅植,极难长成。

《博物志》

饮真茶者,令人少眠。

《潘志》

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吴志》

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端犹未能尽除也。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近日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霍山县志》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霍山黄芽介绍 介绍霍山黄芽茶的典故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乾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霍山黄芽茶的历史事记

常规部分

1950年春,中国茶叶公司皖北分公司在诸佛庵建起第一个红茶精制厂,用手工方式制作红茶102担,送上海口岸出口,受到苏联和东欧客商的好评。中国新茶讯社鉴评:“茶叶形状条子紧;碎末少;水色红浓,稍欠透明,香味甚佳。”

1951年建“六安中心茶厂”,诸佛庵为分厂。

1952年,苏联茶叶专家一行两人,来霍山考查了解“霍山红茶”品质。由此,内外山茶由黄大茶改为红茶,出口苏联、内蒙等地。

1954年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教授来霍山考查茶叶产地、生产、品质情况。

1958年,霍山红茶入选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获好评,并作为全国红茶出口县之一。

1959年3月18日,“六安中心茶厂”迁至霍山,改名为霍山县茶厂,5月23日,陈椽教授带领安农茶叶系学生来诸佛庵茶校实习,复制历史名茶“菊花茶”成功。

1966年,县庐剧团《茶山新歌》剧组赴省参加戏曲调演,受到上下一致好评,省电台播放该剧唱段。《茶山新歌》首次出现全国性的轰动效应。

1969年,县茶叶工程师吴巧生、王惟杰受国家农业部派遣赴柬埔寨,传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1970年元月12日。黄霍字(70)11号:“关于红茶改制绿茶报告”,上报省科委生产指挥部。71年2月批准由红茶改制炒青绿茶。

1972年,庐剧《茶山新歌》改编成歌舞,参加全省汇演。刘家王景李儒瑶分获演唱二等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再次出现省内外轰动效应。

1973年4月30日,中共霍山县佛子岭公社委员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一包霍山黄芽。当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给佛子岭公社回了信,并寄来茶款48元。

1975年春,霍山县被列为安徽省10个年产干茶5万担县之一。

霍山黄芽

1980年,“雨茶一级8147”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优质食品奖。

1984年,“舒绿珍眉茶”获省优食品奖。

1985年春,县茶叶公司(又名县茶厂,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试制新品种“乌农茶”成功。

1985年,“珍眉一级9369”和“珍眉二级9368”双获部优产品。

1988年,“特珍特级41022”和“特珍一级9371”,在希腊雅典食品评选会上,双获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银牌奖,得到安徽省政府通令嘉奖。县委、县政府在南岳山庄举行规模庞大的庆祝活动。

1989年,一级雨茶和特珍特级被评为部优产品。

1990年,霍山县茶厂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黄芽部分

1971年,霍山黄芽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

1972年4月27日-30日,县农业局茶叶生产办公室派茶叶技干胡翠成、李胜修、谢家琪在乌米尖同近八十高龄的詹绪纯等3位茶农共同炒制黄芽14斤,用白铁桶封装6斤上报国务院鉴评,作为国家招待贵宾之用。

1973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三处制作霍山黄芽。此后,经反复切磋、试验,改进制作技术,新制黄芽178公斤。经安徽农学院、省农业厅、省供销社审评,投放市场后颇受青睐。后安徽农学院教授、著名茶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陈椽教授亲临现场教制“霍山黄芽”技术。霍山黄芽形、色、香、味进一步提高,从此声名远扬。

1985年,霍山黄芽送广交会试销,深得国内外客户好评,远销香港等地。

1986年,霍山黄芽被省商品局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

1990年,霍山黄芽荣获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一举成为中国名茶。这年,霍山黄芽经安徽省茶叶公司出口销往欧洲、香港、东南亚1000余公斤。

1990年5月,国家科委在霍山南岳山庄召开了大别山地区茶叶产业研讨会。会上,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大教授王泽农到会题词。

1990年,霍山翠芽(在霍山黄芽基础上新创名茶)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

1990年9月,霍山县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国家科委体改司副司长,国家科委驻皖开发团团长高级工程师朱传柏、省科委大别山开发办主任、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研究员王兢、王汉权、农学院农业系统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竺开华等为顾问。安农茶学系副教授叶银芳(当时任霍山县副县长)任理事长。1991年6月2日-5日,国家科委在霍山南岳山庄召开了由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为主,江西、湖南等部分省派代表参加的“大别山茶叶产业开发研讨会”。国家科技部副主任马颜明,部长级顾问谢绍明,农业部司级巡视员黄继仁,安徽省科委主任常本英、省科委副主任丁俊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俞礼明,省科委大别山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王竞,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王泽农等参加了会议,国家外贸部,中国农科院茶科所也派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130余人,安徽省副省长张润霞到会讲了话。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霍山诸佛庵茶山和茶厂。还举办了安徽省大别山名优茶产品展览。

1994年10月,原林业部副部长徐有芳来霍山并题词说:“中国黄芽,精品之最”。1996年,霍山县举办首届黄芽茶文化节。安徽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率团来霍演出《女附马》。

1998年,霍山举办第二届黄芽文化节,霍山中(国)荷(荷兰王国)扶贫项目办莫雷先生在会上讲话,著名黄梅戏演员马兰率团演出《红丝错》,主演黄新德、吴亚玲、马兰演折子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0361/44616713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上海琉璃光中医诊所黄宗隆介绍,36度7上海台节目中正 中正

原文地址:上海琉璃光中医诊所黄宗隆介绍,36度7上海台节目中正作者:itwaibao心地光明,即是诊所的名字“琉璃光”,这是最纯净最明亮的光,来自人的内心,让人快乐,对于黄宗隆来说,这是取名的深意,也是行医的意义。26岁,使很多医科学生刚刚毕业,还在

下饭菜,下饭菜,整起----腊肉炒黄豆芽 黄豆芽炒韭菜

2013年2月手把手diy课下饭菜,下饭菜,整起----腊肉炒黄豆芽原料:腊肉1块,黄豆芽300克,青蒜1根,大蒜3瓣,小红辣椒5根调料:清水100ml,生抽3汤匙(45ml)旧帖回顾:炝拌黄豆芽 豆酱炒黄豆芽 黄豆芽拌饭 鳕鱼炖黄豆芽 黄豆芽汤做法:1)腊肉冲净浮土,放

霍山黄大茶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审查 皖西黄大茶

霍山黄大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审查——目前该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量已在全市居首位 近日,霍山黄大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现处于公告阶段。霍山黄大茶申报成功后,将成为该县继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

声明:《霍山黄芽介绍 介绍霍山黄芽茶的典故》为网友朽歌陨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