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来分析当前国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情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篇一

《有关国内形势的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国际体系,同时,也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正经历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历史性转型,这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也将积极促进国际体系的规则、结构、机制和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关键词:中国崛起;国际体系;互动关系

中国崛起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发展目标,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这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崛起将受到国际体系的影响和制约,也将会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把中国国情和国际体系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

中国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首先,在中国,人们在思考中国崛起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崛起的深刻内涵,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中国崛起的国际影响等内容。这里也涉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应当如何定位,中国应当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等问题。其次,在国际社会,人们在评论中国崛起对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可能构成的挑战,对地区和国际体系产生的影响。中国崛起对于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机遇,还是威胁?

关于中国崛起问题,国内外学者常常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也赋予其各种内涵。有人从传统的权力政治理论来审视中国崛起,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出现了新的地区或世界霸权国家,是现行国际体系新的挑战者。也有人认为,中国崛起是通过现代化建设,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大国的历史进程,是中国选择的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原则基础上,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大市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通过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历史选择。

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体系互动的过程。通过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崛起也将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多极化和民主化进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不可否认,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正在改变传统的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包括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但是,中国崛起不是要争夺地区或世界霸权,而是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历史追求,这个进程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二、国际体系对中国崛起的影响

国际体系是中国发展的外部国际环境。国际体系通过国家间互动、国际规则、国际机制、国际秩序等因素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国际体系既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形成一些限制和挑战。

(一)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发展平台

中国实现崛起,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还要有赖于和平稳定的国际体系。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体系正发生历史性转型。一是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国际体系正从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冷战体系向后冷战体系转型。二是以9 •11 事件为标志,传统的大国军事对抗体系正向大国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体系转型。三是以建立大国战略对话与合作机制为标志,单极霸权和强权政治向全球共同治理体系转型。四是以金砖四国崛起为标志,国际体系从以西方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向非西方的全球体系转型。国际体系的上述变化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是用战争的方式来实现,而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为中国崛起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平台。适应国际体系的新变化,中国正在逐步融入国际体系,从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国际体系的核心圈。

(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为中国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深,实现了各国利益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复杂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诸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共同防治疾病流行、自然灾害;缩小南北贫富差距,消除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和落后问题;解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问题等。这些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超越了任何国家的边界限制。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也超出了任何国家的能力,即使是美国这样的世界超级大国。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使各国都寻求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解决国际事务,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由此,也推动了国际机制的发展,使各种国际机制在协调国家间关系和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加强了大国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和经济危机的打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因此,也开始注重通过战略对话和国际机制来实现其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俄罗斯是一个世界大国,也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行全方位的欧亚平衡的大国外交政策。欧盟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地区组织,建立了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务同盟。

欧盟在欧洲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提高了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正走向政治和军事大国。中国积极发展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世界大国的战略关系,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战略和对话伙伴关系。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将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三) 国家对外政策方式的转变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和平环境

追求和实现国家利益是一个永恒的定律。它表现为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在历史上,武力是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战争是解决国家间争端和冲突的最高形式。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商品、资本、技术、生产、服务、人员的自由流动。跨国公司超越国家边界,在世界各地投资、生产,实现生产、销售、服务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从横向和纵向编织了一个经济网络,使各国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实现方式,也改变了国家对外政策的实现方式。各国相互依赖关系的不断加深,并没有消除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也无法消除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是,在解决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间的竞争不再是扩张性争夺,而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竞争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更多地转向政治途径,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由于一系列制约因素的作用,特别是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实施对外政策的手段正发生由战争冲突向合作共赢方式转变。

三、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中国是构成国际体系的重要国家。中国的崛起对现行国际体系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对国家间关系、国际格局、国际机制、国际秩序和国际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应当确定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在各种国际机制中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活动,不是要谋求霸权地位,而是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客观趋势,依据中国国家战略利益,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为中国崛起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 中国崛起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国际体系内其他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中国的崛起必然对国际体系内其他国际行为体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中国崛起有助于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从这些国家大量进口,从而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益于中国的崛起。其次,中国崛起有助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中国的实力不断壮大,美国也仍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二者实现了同步发展,互利双赢。兰德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姆士•汤姆森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符合美国的利益,它将增强太平洋对岸的商业和经济联系。”

(二)中国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国际格局是构成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表示国际体系中大国间的权力分配和力量对比关系,是国际体系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崛起无疑是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首先,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元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周边国家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广泛参与解决地区和国际事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充分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终结,在国际力量对比上,表现为一超多强的结构状态。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等世界强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集体崛起,逐渐形成多个国际力量中心。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多极均衡的国际体系,在1997 年4 月与俄罗斯共同发表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国推动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适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格局是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以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世界格局的积极意义在于,将形成各大国际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防止任何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垄断国际事务。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集体协商解决国际问题。

(三) 中国崛起对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中国的崛起也是一种观念因素和文化现象。它对于国际社会的思想、观念、认同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使人们对国际体系中的利益、安全、秩序、合作等观念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中国崛起扩大了和谐世界理念在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思想基础,表达了中国政府关于建立21 世纪国际新秩序的基本构想,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表达了中国政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外交理论与实践目标。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谐世界理念将有助于消除冷战思维,建立新的国际观念和文化共识。

其次,中国崛起使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对国际体系的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20 世纪80 年代,为了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2005 年7 月,中俄两国发表了《中俄关于21 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联合国大会和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多次阐述了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中国政府主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和睦和包容的世界。在当代国际体系中,制度因素和理念因素等诸多非物质因素,在扩大共识和形成国际准则方面日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对于推动建设国际新秩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中国崛起的和平理念、和平方式与和平外交有助于化解各种“中国威胁论”,使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评估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崛起不同于历史上大国霸权的周期性更替,它是表明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发展进程。中国实现崛起的方式也不同于历史上西方大国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政策,而是选择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将会逐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负面影响,树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舆论环境。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强劲地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篇二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一是要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走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做大特色产品,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所谓新型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定位为

三、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扩大农业的市场贡献,消化部分工业产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释放农业多种功能效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思路有:一是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的多领域投入。二是调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国家预算增加的基本建设支出应优先用于农业,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根据目前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将钢材、水泥等物质材料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中去,增强城市和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工业行业的产品品种结构,在不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生产农业和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四是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兴修农田水利、改土改田的积极性,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的劳动积累机制,激发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共同关注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情。

在镇村布局规划完成后,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成果,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等弱势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保证农民的生存底线。努力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光明日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20261/460197469.html

更多阅读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

2017形势政策论文1000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形势的含义和分类、形势的基本特征;分析形势的基本原则;判断形势的标准;认识形势的基本方法。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篇

形势与政策2017 2017大一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大一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如何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大一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大一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形式与政策这门学科。形式与政策这

2017形势政策论文1500 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1500字心得

  形势与政策怎样写,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生形势与政策1500字心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1500字心得篇1  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将要走向,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

2017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分享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关于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今世界的飞

声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为网友梦屿千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