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下面就让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什么是需求。
需求的定义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分类
需求可以分为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
单个需求: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消费者全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表示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D=f(P)。即为需求函数。
需求求函数的扩展形式Qd=D(P,m,P1)
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的价格,m代表消费者的收入,P1代表其它商品的价格。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只有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才符合需求定理。而吉芬商品与需求定理在逻辑上是不能并存的。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替代品的价格。当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比如煤气和电力等。一般来说,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3、互补品的价格。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5、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6、消费者的预期(对未来商品的价格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同样的,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上升时,将增加对商品的现期需求,反之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7、消费者规模。 当消费者的数量增加时,需求随之增加,反之则少。
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区别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内外环境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它源于自然性要求和社会性要求,表现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常以一种“缺乏感”体现,以意向、愿望的形式变现出来,最终发展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需求是指人们在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有条件的、可行的,又是最优的选择,这种选择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即人们总是选择能负担的最佳物品。表现在消费者理论中就是在预算约束下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
需求不等于需要。形成需求有三个要素:对物品的偏好,物品的价格和手中的收入。需要只相当于对物品的偏好,并没有考虑支付能力等因素。一个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并不构成需求。需求比需要的层次更高,涉及的因素不仅仅是内在的。所以在经济学中,必须注意不要将两者混淆。经济学的基础分析工具是需求与供给理论,而非需要与供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