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民间故事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达到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世界文化的规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故事征文。
民间故事征文1:郁保四盗银惩班头
郁保四祖籍涿鹿人,上梁山前,曾有一段“盗银惩班头”的故事。
且说涿鹿衙门里有个王班头,此人依仗势,强取豪夺,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百姓们对他是又恨又怕,暗地里叫他“五步蛇”。
郁保四这人不仅武艺高强,轻功上乘,梁上功夫也很有两下子。他决心惩戒一下这个无恶不作的“五步蛇”。
王班头有一把自制折扇,平时扇凉,必要时当兵器。一天郁保四施展神功,盗走了这把折扇,王班头竟然不知。再说他就是知道了也不敢声张。堂堂衙门捕快班头,让人盗了折扇,传扬出去,岂人遭人笑话!
一年一度的“完钱粮”开始了。新任知县为了讨好上峰,以便升迁,不管百姓死活,整整征收了十万税银。知县将这些税银封存入库,待机上缴朝廷。
这天深夜,一条黑影跃进了衙门大院,一阵鼠窜猿行,靠近了存放银子的库房。这时传来更夫的梆子声,黑影赶紧伏身躲在暗处观察动静。
“邦邦邦”,更夫敲着梆子由远而近,哦,是两个人。二人一边敲梆子,一边注意观察着风吹草动。来到库房下,只听一个更夫道:“李哥,这大冷的天,风又这么大,谁敢来咱衙门里想买卖?咱找个地方避避风吧!”另一个说道:“老马呀,这可大意不得呀!一旦库银出了纰漏,你我担待的起吗?还是小心为妙。你先在这儿守着,我再到别处看看。”说完,敲梆子走开了。
“李哥”一走开,“老马”不以为然,找了个避风处蹲了起来。
二人的对话和行动,黑影听得真切,看得明白,趁机纵身跃上库房,轻轻掀开房瓦,扒开土皮,又拿出了百宝囊中的小钢铣,很快便挖了一个洞,随后栓好绳子溜了下去……
这个库行窃之人不是别人,就是郁保四!郁保四拿了十锭大银,揣入怀中,丢下盗得的王班头折扇,一声冷笑,便攀绳上了房顶,飘然而去。
第二天一早,衙门便发现了库银被盗,这还了得!知县亲自到现场察看,一下子发现了王班头平时使用的折扇。知县大怒,好你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竟然敢盗直皇家之银来了,这还了得!当即命人将王班头锁来审问。
王班头自然不会承认,说是贼人陷害他。知县如何肯信?让人狠狠地拷打,逼他招供。王班头被打得皮开肉烂,大喊冤枉。
师爷平时与王班头吃喝不分,交情不错,就为王班头求情。说可让他戴罪立功,限期破案。知县想了想,同意了。
王班头拖着伤腿烂屁股,如何行动方便?与手下人查访了七八天,仍然一无所获。结果又被知县打了一顿。
知县又给了他五天的限期,声言再若破获不了此案,就重重治罪于他。
王班头早就怀疑这盗银陷害自己的人是郁保四。因为整个涿鹿除了郁保四有这身功夫外,其他人都不曾有此高深的本事。只是自己明察暗访,并没有什么珠丝马迹可寻。眼看限期一天天逼近,王班头也豁出去了,管他有枣没枣,先撸几杆子再说,就将郁保四抓了起来。郁保四自然不会承认。因为他做事周密,早将盗得的十锭大银藏匿到别处去了。王班头在郁家挖地三尺,也未能搜出官银。无奈,只好又将郁保四释放了。王班头由此砸了饭碗,搜刮民财、买官求荣的知县也受到了上峰的查处。
民间故事征文2:扈三娘为何称为“一丈青”的故事
相传,扈三娘共有姐妹三个。
当时辽兵时常侵犯内地。兵荒马乱中姐妹三个被辽帅耶律胡虏了去。
扈三娘的两个姐姐都长得十分漂亮,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耶律胡见扈家姐妹端庄漂亮,意欲纳为侍妾。姐妹二人性情刚烈,宁死不从。耶律胡大怒,一刀一个,将姐妹二人全杀了。当时扈三娘只有十三岁,耶律胡又要杀她。扈三娘十分聪明机灵,一心想给两姐妹报仇,就对耶律胡说:
“你杀我一个小孩子有啥用?你家这么多羊,还不如留着我给你放羊呢!”
耶律胡一想,“对呀!杀一个黄毛丫头有啥用,留下她放羊得了!”
就这样,扈三娘拣了一条命,从此拿上了牧羊鞭。
扈三娘白天放羊,晚上更加思念两姐姐。她痛恨狠毒的耶律胡,更想着为两个姐姐报仇。
早在埋葬两个姐姐时,为了给自己留个纪念,她就悄悄地剪下了两个姐姐的大辫子,带在身边。
为了给姐姐报仇,她必须习练一门武艺。练舍武艺呢?一没人教授,二没有器械,自己拥有的只有这滚滚羊群和遍地石头。
她打上了这些碎石头的主意。轰羊赶羊,不用鞭子,改用石头打,久而久之,她的掷石头功夫了得了,说打羊的犄角,决打不着脑袋。
扈三娘在练飞石打羊的同时,又把自己的辫子剪下来,与两个姐姐的大辫子一道,拧成了一根一丈多长的绳子,一端栓个圈儿,用来套羊,久而久之,练成了一手飞索擒羊的绝技,她想逮哪只羊,只需将绳子抛出,这只羊断没有逃脱的道理!
练成了飞石功和套索功,扈三娘又练习骑马。只有学会了骑马,才能接近耶律胡,杀敌报仇。
辽营中战马有的是,扈三娘就向管马官蘑菇了一匹马,名义上骑马放牧,实则习练马功。
一晃五年过去了,扈三娘的马上功夫也练到了相当程度。她在默默地寻找着报仇的机会。
说来也是赶巧,一天,扈三娘牧羊回来,只见一群孩子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从前面狂奔来一匹惊马,后面人边追边喊边“快闪开”。
几个孩子被这突然的一幕惊呆了,傻瞪瞪地看着狂奔而来的惊马,一时不知所措。
眼看几个孩子就要被惊马踏死!
正在紧急关头,扈三娘没顾得多想,袋中摸出一块石头,冲着惊马的眼睛打去!
石子正中眼珠子,惊马负疼,暴叫一声,竖个橛儿,滚倒在地。好玄,离这群孩子仅有五步之远。
扈三娘飞石击马的手段,正让后边追赶而来的耶很胡看见。不由得暗暗吃惊。真想不到,这黄毛丫头几年不见,竟练成了这番功夫!再看扈三娘的容貌,出落得更加端庄秀丽,阿娜多姿。当时耶律胡心里就打了个转儿:看这小妞出落得比她两个姐姐还漂亮,这次我定然要把她娶到手!
耶律胡记取了上次强逼扈家二姐妹的教训,改为攻心战术。他给扈三娘送来了珠宝手饰,又派来了使女侍奉——当然,羊早就不让她放了。每天好吃好喝好待成。为了防止扈三娘逃跑,耶律胡收回了她的马,还派兵将站岗放哨。
眼看逃跑无望,扈三娘又气又急,苦苦地思谋着对策。她已横下一条心,就是豁上一死,也决不让耶律胡达到目的!
一天,耶律胡又来软缠硬磨,欲成其好事,言说自己就要领兵攻打宋国去了。扈三娘闻听暗自欢喜,心生一计道:
“元帅如果真心要娶我,就答应我一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
耶律胡一听,大喜过望。这个小美人儿,到底开口讲条件了,莫说一件,一万件本帅也答应!
“讲!”
“我想随元帅出征,待得胜回来时,三娘定愿披红挂彩当新娘!”
耶律胡闻听更是打心眼儿里欢喜,眼下出征宋国,正愁没有精兵强将呢!她那手飞石打马的功夫正好派上用场!
当即,二人击掌为誓,定下了契约。
且说耶律胡率领大军南犯宋界。他压根儿没想到扈三如此痛快地应婚是另有所图。就封扈三娘为先锋官。
到了宋辽边界,宋兵摆阵迎敌。辽兵这边也摆开了阵势。
头一阵,自然由先锋官来打。只见扈三娘手握几枚石子,飞马冲出阵去,没跑几步,拨马而回,照着阵阵前的几员大将挥石打去。辽将没有提防,颗颗直中头颅,一个个死于马下。
耶律胡一看,直到这时才知上了当。大喝一声,挥刀直扑扈三娘。扈三娘并不知他对打,拨马就跑。
耶律胡一心想报仇,在后面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只见扈三娘怀中掏出那根丈长的辫绳,使出套羊神功,回头说声“着!”套扣正好落入耶律胡的脖颈。扈三娘怀中一带,将耶律胡拽下马来。
扈三娘冲着耶律胡说道:“耶律胡,你可知脖中套索是用啥做的?那是我两个姐姐的青丝!姐姐呀,三妹给你们报仇了!”
说完,打马如飞,托着耶律胡往宋阵跑去。耶律胡被辫绳活活勒死!
辽兵见死了主帅,不战自乱,各自逃命去了。宋军没伤一兵一卒,大获全胜。
扈三娘被留在宋军效力。以后出兵打仗,就用这根丈长的青丝辫绳,屡立战功。因为她这件后患十分独特,就给它起名“一丈青”。后来这个“一丈青”就慢慢成了扈三娘的绰号。
平定了辽邦入侵后,扈三娘解甲还乡,回到了老家扈家庄。后来梁山兵马攻打祝家庄,扈三娘又投到了宋江麾下,成为山寨中一名能征善战的女将。
民间故事征文3:水火二将争雌雄
相传,凌州团练使“圣水将军”单廷珪,与“神火将军”魏定国,是一师之徒,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时生。师傅一靖长老,是当时驰名的世外高人,文韬武略,兵书战策,无有不通。特别是他的“决水浸兵法”和“引火强攻之法”,更是无人匹敌。一靖师傅决定将二法传授给二位弟子。
可是,就在传谁“水”,传谁“火”上,二人发生了争执。因为万物水为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抢着要学水功,争为上。
一靖师傅这下为了难。二人都是自己的爱徒,年龄上又不分长幼,在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自己怎好说让谁学“水”,让谁学“火”呢?一靖师傅想出了一条好主意,他要出几道题,考考二人,胜者即学“水法”。二人连连说好。
一靖师傅想了想,说出了两条谜语,让二人猜。第一条谜语是:
什么猫不吃腥,什么铁不打钉,什么米不做饭,什么鸡不下蛋?
是:什么东西不能拿钱买,什么东西不能用秤称,治国什么东西最为上,没有什么步难行?
一靖师傅的这两条谜语,涉及的面比较宽,既有日常生活的细节,又有安邦治国的大计。他是故意借机全面了解两个徒弟的。谜语说完后,命二人拿出纸笔,各自将答案写出来。
单廷珪魏定国想了想,提笔“刷刷”写了答案:船上的铁锚不吃吃腥,请客的柬贴不打钉,地里的米草不做饭,织布机子不下蛋。
第二则的谜语答案是:人心不能用钱买,信义不能用秤称,治国当以民为上,没理寸步好难行!
一靖师傅看罢二人的答案,连连说好。
第一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一靖师傅决定再出第二个。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一靖师傅拿出五个烧饼,说道:“这五个烧饼,不用抢不用夺,谁能吃到三个谁为胜。但有一条,一次最多只能拿两个,吃完了手里的,才能再拿。”
一靖师傅的这道考题,实际上考校二人理解能力。问题含而不露,不仔细想想,很难取胜。
且说魏定国,没有认真琢磨师傅话中的意思,以为只要吃得多吃得快就行,所以,当师傅一说完,立刻抓起两个烧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单廷珪开动了脑筋,只拿起一个烧饼不紧不慢地吃。当魏定国吃完一个半时,他正好秘完一个,随即,又把剩余的两个都拿在了手里,魏定国这个傻了眼,方知自己输了,但他不认输,说单廷珪是耍赖眼,此次此法不能算。
两个徒弟争吵不休。一靖师傅摆摆手:“好啦好啦,不要再吵了!为师再出最后一题,胜者为先!”
说罢,袍袖中摸出两串钱,每人一串,让二人出去各买一样东西,谁有本事装满这间屋子,谁就为胜。
二人拿钱,各自去了。
这一次魏定国动起了脑子。心想,这一串钱也不少了,买什么贱东西能把这间屋子装满呢?来到集市上,左转右转,发现青草最便宜,就买了一串钱的青草。回到师父处,发现仅装了半间屋子,离装满还差远着呢!魏定国很是着急,可又没有办法。心想,我买的东西装不满这间屋子,单廷珪买的东西也未必能装满!等他回来,看看他的再说。
天渐渐黑了下来,单廷珪这才提着个小包回来。魏定一看,满心高兴。心里话,我不行,他也不行!师傅出的这道题,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一靖师傅见单廷珪回来了,说道:“回来啦?为师要的东西呢?”
单廷珪不慌不忙,打开小包,从包里拿出了一盏小油灯。原来他是用师父给的钱买下了这些东西。
单廷珪来到屋里,取火点着了油灯,满屋立刻亮堂起来。
师傅点头称是。魏定国这下没的说了,拍拍脑袋,暗叹自己不如单廷珪聪明。从此,心服口服地称单廷珪为师兄,心甘情愿地让单廷珪学了“水法”,自己学了“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