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唐山市内大城山上复建完工的“大唐兴国寺”已经正式向信众和游人开放。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唐山大唐兴国寺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唐山大唐兴国寺导游词范文1
兴国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孝文帝在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经过此地见一奇石,下旨落驾歇营,观此地前有坨案,清泉,河溪,杨柳荻青,后有大岸孔雀古柏(而后板现齐文)灵气大显,真成圣地,就此下御旨口谕在此地建庙初名定和院(寺),竣工后更名兴国寺。兴国寺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也是我国文化交流主要场所,历朝历代都是由高僧住持,如北周的慧能大师,唐朝太宗贞观年间的松严广辩普慧圆悟大师,宋朝仁宗皇佑年间的度清法师和其师弟白天术法师,金代世宗大定年间的白眉长老,明代宪宗成化年间的子端发心大师,清朝高宗乾隆三十四年的宽公源德觉灵大师。兴国寺历朝历代也都在扩大重修。唐朝唐代宗李世民在位贞观年间太宗钦赖尉迟敬德监督重修兴国寺,当时寺院庙宇僧宿整肃,佛像庄严,诚圣境地,历经五代十国渡复此地,宋朝辽宋交战宋太宗赵光义和黄侄赵德芳御驾亲征,因黄侄赵德芳身得重病,故驻兵扎东西两台,赵德芳养病于兴国寺内,息战后皇家拨资重修兴国寺并塑佛像金身,并将西台更名为西王舍,东台更名为东王舍。
遂为金有世宗大定年间兴国寺云集香烟鼎盛。明朝宪宗成化年间重建了冥王殿和寺院南半里地外的大戏台,大清宣统年间再次重修兴国寺,规模宏大,楼台点歌重迭,古柏参天僧侣众多,香客络绎不绝。亩产近二百亩,寺围三十六亩九,碑记六十九通,堪称碑林,东塔林二十七座,西塔林占地九亩,和尚坟近百亩,有石磨,石碾。禅堂内供有金佛两尊,铜佛七十二尊,大雄宝殿高大雄伟,殿内塑像生动逼真,尤其是壁画,无论构思、线条、造型、用色都是空前绝后的。因井陉煤矿采煤地陷庙损,文革时拆除庙宇,大佛腹内现出七尺释迦摩尼佛铜像一尊运至正定隆兴寺保存至今。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大师奉钦命派员临兴国寺测算子午线。
为重振名胜古迹,爱国爱教,弘扬正法,使千年古刹重放光明,促使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兴国寺现已开放并整理了遗留残碑35块,残西塔一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一座,唐代前石佛一尊,千孔奇石一座和石碑座,宋代前后的铜币、瓷器。现兴国寺已是山西五台山西台的下寺,由五台山西台僧人常住、住持。
唐山大唐兴国寺导游词范文2
兴国寺位于秦安县城北街,始建于元代,是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好的建筑群。
般若殿坐东向西,西阔三间,通长11.7米,进深两间三椽。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筒板瓦,正脊两端各安一条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活灵活现。正中部饰以琉璃兽面,上置一火球,两侧置走兽。垂脊和钱脊上饰螭兽,钱脊上还置天王、狮、豹、马、狗等。大殿副阶用六根檐柱支撑,当心 间两根檐柱,浑圆硕大,柱头卷杀为覆盆状,柱身下用素面圆形柱础,无雕饰,次间额栋扎牵雕龙首。殿内无粗大金柱,仅在斜梁和内额的下皮设置直径约15厘米的四根小柱。兴国寺般若殿,整体雄浑谐调,轮廓稳定秀美。兴国寺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山大唐兴国寺导游词范文3
兴国寺“真武庙”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明正统年间邑人刘翰复修。清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年间重建至今。寺院历史悠久,根据县志,又据宋嘉定山阳记载,阜城古名庙湾,因此庙座落射阳河显处而得名,亦为“红庙码头”。即现在的阜宁县南门街兴国寺。
昔日有山门大殿两层,两进院,东西厢房,数十余间,直到抗战时期,庙里仍住着三代四名僧人,当家本恩法师和甲初师。及徒了然、了空师,香火盛行不断。解放后改为县税务所住处。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宏扬宗教文化,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阜宁县迎来了重建辉煌历史机遇,在省、市、县委宗教部门的艰苦努力和关怀下,于九三年正式批复开放,现仅只有正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寮、僧寮各两间,总共约360余平方米。为使再造人间净地,推动我县对外开放,振兴阜宁经济,丰富我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寺安僧爱国、爱教,弘扬佛法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也是全县佛教四众弟子多年来的心愿。拟在原基础上扩大2500平方米,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二楼、藏经楼、修复忠孝堂、大寮、僧房、上客房、客堂、卫生间。
未来的兴国寺将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和佛教圣地,恭请十方海内外诸大德、长老、广大居士、善男信女,社会各界人士、朋友慷慨解囊,广植福田,因缘殊胜,消灾免难,增福增慧,随喜乐助。捐资伍拾元以上者刻碑留芳,万元以上者独立碑。贰拾元者留名,功德无量。现寺院大殿奉供佛祖释迦牟尼佛,东方玻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观音殿奉供,救苦救难大悲观世音菩萨,左右两边是善财和龙女,地藏殿奉供大愿地藏王菩萨及两边道明和闵公尊者。天王殿奉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等。并请做好宣传工作,发大愿做功德,修福修慧捐资建寺,让我们大家同心同德团结起来,法界有情,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世界和平,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