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300字 《论语300讲》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论语300讲》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论语300讲》读后感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的书。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四等。第一等是孔子自己的话,第二等是孔子跟第一流学生的对话。孔子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四科,一般称为“四科十哲”,这四个科目里面有十位哲学家。“哲”是指古代有学问的读书人。具体分类为:德行科: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宰我、子贡;政事科:冉有、子路;文学科:子游、子夏。第一流学生包括德行科和言语科。第二流学生从政事以下,第三等就是孔子跟第二流以下的学生对话。第四等是学生自己发表的言论。孔子有着温和的理性主义、深刻的道德情怀、乐观的人生理想三个思想特色。

论语全书共分“学习与人生成长”、“对生活的启示”、“人性到底是什么”、“如何建设和谐的家庭与社会”、“提升心灵,超越自我”五辑,傅先生更是用其独特的西方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清晰理路与独到诠释,不仅使人更易深入体会孔子的思想,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从学习、交友、为人、中庸、风度、生死等方面阐述人生。

论语读后感300字 《论语300讲》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读到开篇的第一句便深有感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是古代对老师、长者的一种尊称,让做我老师的我备感荣幸。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个“学”到底是学什么呢?一般人认为是学习古代的“五经”、“六艺”,但是学“五经”、“六艺”就好像现在的学生在学校上课一样,你看见有几个学生真正高兴的?所以根据孔子整个思想来说,我认为是学做人处事的道理。在古代,“诗”代表文学——《诗经》;“书”代表历史——《尚书》;“礼”代表社会科学——《礼记》(有很多详细的生活规范);“乐”代表艺术——《乐经》;“易”代表哲学——《易经》。古代的人文学科以及生活的基本规范就在这“五经”里面。“五经”的“经”即永恒的道理,学习五经就是学习永恒的道理,也就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这句话也无不凸显做人处事的道理,尤其是“时”——适当的时机。孔子曾用水来比喻人的生命智慧,“智者乐水”,以水为乐,水就是能够顺着地形的各种状况而调整,碰到山它就绕弯了,碰到低的地方就把它填满,所以水代表智慧,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悦”跟“乐”有什么差别呢?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悦”是内在的一种高兴,“乐”是外在显示出来的笑哈哈、笑眯眯的快乐。 “东海有圣人,西海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这是跟朱熹同一个时代的宋朝哲学家陆象山说的,所谓的东海、西海、南海、北海都有圣人,心是一样的,掌握的理也是一样的,都是相通的。这应该是阐述了孔子对待交友的一种方式:志同道合绝不是党同伐异,而是没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只是纯粹追求人生的理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人已经学问有成,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声望,但是照样不能为人所理解。谁不理解?当然是有权力的人。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求人不如求己,时机还不成熟,再有学问也不能代表这个时代都要照你的方式来做。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斥的各种尔虞我诈,相互利用,各种不理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生气保持君子风度呢?

《论语》的开篇就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先是自己努力学习,其次朋友互相呼应,然后在学习有成而未受重视时,可以坦然自处。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翻阅了《论语300讲》,但是觉得如果“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是真的,那么“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也是有效的命题。关键在于:如何确实把握其中的道理?

篇二《论语300讲》读后感

读过傅佩荣的论语评讲后深受启发,他的理解是: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我觉得这应该是正确和完整的理解,孔子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要表达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行为的变化,是在强调“学”与“习”的差异性!那么,从“学”到“习”的过程,隐含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种归依。这才是孔子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在那个还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时代,孔子能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出自己对这一真理的领悟呢?既要体现出“实践”的含义,又要与学习到的东西有关,除了“习”,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小鸟反复试飞”这种意境,难道不是他最好的选择吗?可见,在这里,“习”字最佳的解释就是“实践和试验”! 可见从语境上看,孔子这里的“习”字可以有“演练、试验、实践”等含义,但绝不会是“温习、复习”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误解!

只有学到的能用得上,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才能实现学习者的价值,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学以致用”才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验证并丰富对真理的领悟,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不快乐吗?不正是他孜孜追求真理的最佳佐证吗?孔子首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然后才成就他“圣人”的美誉——这还是后人给他的称誉。所以,孔子首先就一定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然后,随着思想的逐渐成熟、现实境遇的不断磨砺、以及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才产生了一些非常人所能体验的道德情怀。

篇三《论语300讲》读后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三句话分为三段。孔子说,你学会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这是《论语》的开始,似乎,夫子对学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夫子把自己最基本的读书和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暴露给学生:“每天学习并经常复习;知己不期而至,远道而来,高兴之情,无法形容;君子的标准之一即是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愠恼”。

的确,这三条于我有切身的体会。先说第一条,学习过的知识重温旧梦时,快乐之情确乎无法形容和控制。比如年少背诵的诗词歌赋,留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渐渐被时光冲淡,一天因某种机缘又一次含英咀华,烂熟在心时,朗朗在口时,何止是快乐,简直是对逝去年华最美好的回忆和温存、无言的感动和感恩。

第二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似乎是套话,但我们谁能否定,人生终究是走向愈来愈孤独和寂寞?个体生命无疑在社会和他人的碰撞中被无形地伤害。即便人生坦荡没有任何坎坷,也会被无可阻挡的时光无情地伤害。慢慢老去本来就是件残酷的事,更残酷的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种趋势。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以互相取暖,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朋友并不能时常见到,忽然有一天不请自到,你会做何感想?不手舞足蹈才怪。

第三条,自己被别人误会的时候经常有,人与人有时是很隔膜的,但只要机缘凑巧,依然会互相了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18361/153073033.html

更多阅读

蒋勋《生活十讲》摘录 心理学与生活 摘录

蒋勋《生活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第一讲:新价值学校的辅导室不应该是空设的。要真正去发现学生心灵问题,用艺术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他们内心的东西引出来才有意

慈母情深读后感300字 《慈母情深》读书笔记300字

《慈母情深》读书笔记300字《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贫苦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给“我”买《青年近卫军》这本在当时被认为是闲书的书。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谁都会被慈母亲情深深感动。这位平凡、辛劳、贫苦的母亲

老残游记读后感 8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

幸福的味道读后感600 《嫁给幸福》读后感600字

《嫁给幸福》读后感600字《嫁给幸福》———汪国真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

《伤仲永》读后感400字《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文本,它讲述了1个天才儿童正因不去领悟,而沦落成1个凡人的故事。我认为这篇文本十分引人深思,非凡是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首先是对于学生来说。从文中可令看出,方仲永的确是个极有天赋

声明:《论语读后感300字 《论语300讲》读后感》为网友煙火啟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