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每每被人提及,它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那么肝炎有哪些种类呢?肝炎有哪些早期症状?接下来小编和你一起了解肝炎的相关内容吧。
肝炎的种类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乙型病毒性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乙肝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丙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丁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丁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戊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肝炎的早期症状
1、蜘蛛痣和肝掌
有的肝病病人,特别是有肝硬化的人,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出现在面部、脖颈部位。
2、皮疹
感染了病毒性肝炎,有人可以发生皮疹。常见的有红斑、斑丘疹。这些症状往往在黄疸或其他症状出现前1~6周出现。
3、荨麻疹
感染肝炎病毒后,有人会出现急性或慢性的荨麻疹,而且反复发生。严重的病人,可伴有高热、腹痛等全身症状。这种荨麻疹与一般的“风疙瘩”不同,不容易消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4、指甲改变
肝炎病人指甲的甲床变得混浊,俗称“白甲”,指甲弥漫性发白,有时仅在指甲的前端小部分还残留有粉红色。
5、毛发改变
有些肝炎病人的头发变细。男性病人的胡子、腋毛和阴毛,也会减少。这与男性肝炎病人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6、皮肤色素沉着
肝炎病人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治疗,或者病情严重,有可能转变成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全身的皮肤色泽会成为黑褐色,有的甚至尿液也会出现黑褐色。
7、皮肤瘙痒
肝炎病人有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有人是暂时的,有人则是持续瘙痒。特别是有黄疸的病人,皮肤瘙痒早在黄疸出现前数月或黄疸出现后一年发生。
肝炎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
1、适量锻炼
肝炎病人出院时,一般仅是临床全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病变并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后6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出院后,可先做些轻微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再逐渐增加运动量。但以不疲劳为原则,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半年内要节制性生活,女性还应避免怀孕,肝炎病人痊愈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
2、规律服药
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出院后,一般为巩固疗效和防止病情反复。医生会让病人出院带些长期服用或应急的药物,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律服药,考虑到肝脏的负担,一般药物品种不宜过多。用药具体问题,应根据病史、体征,以及现用药的情况加以选择,切不可擅自滥用药物,以防肝脏损害。
3、饮食合理、营养丰富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肝炎患者出院后根据自己的病情,合理的饮食,要低脂肪、低糖、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注重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软硬适宜、清淡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且有利于病情的及早康复。
4、劳逸结合、畅情致
肝炎患者出院后,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肝主情致,肝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的免疫状态,而免疫状态又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过重心理负担,情致不畅只会影响预后,对病情毫无益处。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乐观地面对现实,以一颗平常的心态面对疾病。